“奈何七尺男儿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

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小凤仙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1914年,蔡锷是云南督军,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袁世凯为称帝拉拢蔡锷,请蔡锷进京,封为“始威将军”,做他复辟的左膀右臂。当袁世凯看出蔡锷并不对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对他当皇帝时,便把蔡锷软禁起来,不准他离京,怕他跑回云南起兵造反。蔡锷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百般无聊之时,常常化装成商人模样,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寻欢作乐。

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里的云吉班。蔡锷心内烦闷,随便出来走走,并不是成心嫖妓,又因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样子,并不像是特别有钱的大少,妓院老鸨就把他引到长相一般,性格古怪的二流妓女小凤仙这里。小凤仙一见来客就断定他不似一般寻常的狎客,真诚以待。

蔡锷自从那次遇到小凤仙后,顿感此女虽沦落风尘,然而出语不俗,或可作为红粉知己,借以应付京中的一班“同僚”。相处过程中,小凤仙掏心挖肝地将自己的身世,向蔡锷尽情地倾诉,并要求蔡锷以诚相待。二人历经波折,终坦诚以待,蔡锷甚至为了小凤仙与发妻闹翻。

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这副对联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锷的心情和感情。他将小凤仙比作侠女,内心里已经把她定型,框定了她与自己不仅仅于儿女情长,而是和革命大业有着密切关系。

据说当时蔡锷在这副对联的上方题写了一句“凤仙女史灿正”,但下面没有署名。小凤仙有所不满,对他说:“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他才只好写上了“松坡”二字,松坡是他的字,小凤仙立刻明白了,眼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当场,小凤仙便把自己的舌头咬破,血滴对联之上,以示对蔡锷的忠诚。

袁世凯登基前,为防止蔡锷叛变,派军警到棉花胡同的蔡宅搜查,蔡锷意识到北洋政府还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凯的密探对他层层监视,他苦思脱身之计,最后想到了小凤仙。蔡锷对小凤仙说:“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小凤仙决定与蔡锷生死同行。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当夜为蔡锷饯行,为他歌唱、为他流泪,仔细叮咛。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前往祭奠,并送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串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