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公务员”退休后待遇如何?退休金又是如何领取的?

古代的公务员退休叫作“致仕”,这种说法源于《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意思是把禄位(仕)奉还(致)给君王。致仕也称“休致”、“致政”、“致事”等。致仕是把禄位还给朝廷帝王。那么,没有了朝廷的奉银,退休的官员怎么生活?这个问题历代朝廷都有安排,只是具体规定不尽相同,下面小编为您细细道来。

古代官员退休后的生活图

首先在政治待遇方面:唐代给退休官员发致仕证书,回家时举行隆重欢送仪式。此外,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每月月朔望两次可以上朝议政。明朝的致仕官员仍可以继续参加宴会、祭祀等项活动,并享有原有官职级别礼遇,吏部还会通报一些重要情况。宋、元代官员退休,朝廷还给一个孩子安排工作,显得很有人情味道。

退休欢送图

其次在经济待遇上,退休后可保生活无忧。汉代规定,年俸禄两千石以上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魏、晋时期对退休官大都给个闲职,由朝廷供养起来;唐代《大唐令》规定: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功臣元勋保留全薪。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如不要田地,可以终身享受半俸待遇。元代中高级官员退休,能加散官一等,长上一级工资,家中困难且孩子幼小者,“给半俸终其身“。明代退休官员待遇变化多次,总起来看不算宽裕。明成祖规定:退休七十岁以上没有子女且生活困难者,每月给米两石。明宪宗改为不论有无子女,均增加为四石米,而且全家免除徭役。清代对于退休干部比较苛刻,除去皇帝特别批准,一般不搞加官致仕,只有高级官员才能享受全俸,不过,在职时的“养廉银”统统取消,实际工资并不宽裕,多数官员退休后享受不到经济补助,所以县令郑板桥退休后,不得不以卖画为生,否则只能喝西北风。

清代官员退休图

古代官员致仕以后,为了便于退休金的领取,一般是“于本贯及寄往处州府支给”,即住在那里就由该处地方财政支出,不再由原属部门负责,如本地财政实在困难,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其退休金一般都能按时发放,不大发生拖欠退休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