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爷党羽势力遍布朝野,为什么最后没有成功夺嫡?

法兰克福阳光米儿


第110期总680期

康熙皇帝临终前说的话:大意是: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又处处学不像,朕是以仁孝治天下,他是以宽笼络人心!

这么久网友们一直在探讨雍正王朝的故事,真实的历史我们的确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去分析,作为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这些日子一直是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编撰一些故事罢了。今天简单编撰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八爷党为何夺嫡失败?【马齐介绍公举新太子】

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参与“九王夺嫡”完全是为了改变自己出身带来的自卑感。他的母亲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被册封为良嫔,不久被晋封为良妃。康熙五十年薨,享年应当在45岁以上。

八阿哥胤禩真正参与夺嫡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前后,此时的八阿哥胤禩已经有二十七岁,其母亲良妃还在世,但必定已经失宠。

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这就说明虽然母家身份低下,能在早期进入五妃必定有过人之处,虽然是生皇子最晚的一人,有《清史稿》介绍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



【八阿哥胤禩之母亲良妃】

八阿哥胤禩的人气高,但是八阿哥胤禩的格局太小,靠结交一些不入流的人来夺取“储君”位置很难。包括八阿哥胤禩的同党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都是无用之材。

比如九阿哥胤塘,有小才无大用,造火炮,玩军舰,有记载这小子还会外国语,就是一个玩家。十阿哥胤哦,上真章马上露出马脚,典型的二杆子的二百五阿哥。

还有一位就是四阿哥胤禛的一母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禵,看似八爷党成员,到了关键时刻就与八阿哥胤禩貌合神离,他就是党中党。

【八爷党内部开始分裂】

从电视剧《雍正王朝》看似八阿哥胤禩还有一个重量级支持者,那就是糟老头子国舅爷“佟国维”,这位国舅爷佟国维的身份的确不低,力量也大,可毕竟是快入土的人。

佟国维就像一个赌徒一样在押宝,把自己“押”到了八阿哥胤禩及八爷党身上,把自己的侄子(实际就是儿子)隆科多押到了四阿哥胤禛身上,押对了;给隆科多留一条后路,押错了;自己也是快死的人了,家族还有隆科多照顾。

【佟国维老眼却不昏花】

还有一条;佟国维明火执仗,居中联络保举八阿哥胤禩,是否有与康熙皇帝联手设计大坑坑害八阿哥胤禩的嫌疑也未可知!

清史很多处记载,包括野史故事相传康熙皇帝曾经说过;辛者库贱妇所养的就是八阿哥胤禩,朕与八阿哥胤禩情断义绝,非常发狠!

所谓高处不胜寒,佟国维是否有把八阿哥胤禩推向火炉往死了烤,枪打出头鸟之道理,佟国维岂能不懂吗?由此康熙皇帝即打压了八爷党,自己退到幕后,创造一个机会把隆科多推向权力巅峰。

【康熙的交易是隆科多接班】

按照倒向四阿哥胤禛的隆科多出山了,不仅是九门提督,还兼领着步军统领衙门五营,更可怕的是隆科多成了宣诏大臣,掌握遗诏!

此刻的佟国维没影了,失踪了!还有一步棋八阿哥胤禩下错了;那就是与担任“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的关系产生了嫌隙,这就是相互排挤不信任的后果。

一个死鹰事件让八阿哥胤禩与担任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就此与八爷党分道扬镳,这不禁给八阿哥胤禩的夺嫡造成了困扰,也给身在大西北青海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设置了障碍,年羹尧为所欲为!

【这就是八爷党骨干成员】

纵观八爷党的阵营与四阿哥胤禛大不一样:

四阿哥胤禛队伍精悍,高参有邬思道掌管全局,以雍亲王胤禛为中心同属一班人马。年羹尧主外,牵制西北军事的大将军王。

特别是在“宗人府”养精蓄锐的十三阿哥胤祥,一旦放出就是翻江倒海,按照我说的的话说;京城内外五路人马都有十三爷胤祥的旧部,只要胤祥振臂一呼九门内外如铁桶一般。包括李卫、田文静、都没闲着,都在按部就班。



【八阿哥只能仰天长叹】

反观八阿哥胤禩:门生故吏满天下又如何?手下的猪一样的队友太多反而误事。八爷党一伙子人,动武的不行,有一条,就是嘴硬!

八阿哥胤禩缺少一个这样的人,而且是一个靠得住的人,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这样的人,八阿哥胤禩有这样的人吗?都是乌合之众。

康熙皇帝说对了:以宽笼络人心是靠不住的,那么八阿哥胤禩的做派治国安邦行吗?还是不行。特别是在康熙皇帝的后期倦政,太子胤礽又不务正业。就拿国库空虚及朝廷上下官员借银子不还这一条,八阿哥胤禩就做不到冷面清欠。

通过各个方面考量,八阿哥胤禩不但没有君子之像,也更没有帝王之才能,八阿哥想做继承人只能是想象,不是失败,是不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雍正王朝》中,八爷号称“八贤王”,四处结交朝臣,结成了庞大的八爷党,与最后称帝的“孤臣”四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康熙眼中的接班人,要遵循几条铁律:一是太子绝不能危胁到康熙的皇位,这是储君的生存之道;二是心中要有大清江山,时刻为江山社稷着想;三是要有仁爱之心,登基后不能迫害兄弟;四是要有铁腕手段,能够澄清吏治。我们看看本剧中八爷和四爷都是怎么做的。



一、江南筹款赈灾。灾害来临时,太子忙着偷情,八爷高谈阔论,他们管理的户部却只剩50万两银子了。唯有四爷、十三爷下江南,采用非常手段筹得救灾款。这次江南之行被康熙赞赏。


二、追缴户部欠款。这是得罪人的事,八爷和其他人撇的干净,四爷却主动请求领活,康熙带着欣赏的口气勉励他做孤臣。虽然最后追缴欠款成效不佳,康熙表面上责罚了四爷和田文镜,但却升了年羹尧。

三、查处刑部大案。四爷先是争着要查案,给了康熙敢担当的好印象,然后故意弄场大病,撇开了废太子的责任。八爷认为这是搬倒太子的机会,并通过诱供取的太子涉案证据,康熙知道后感到心寒。


四、康熙公推太子。雍正自知公选无望,转头把票投给太子,给康熙和朝臣一个没有争储之心、同情废太子的印象。八爷一党却大肆笼络朝臣,搞联名上书,最后把结党营私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五、争夺大将军王。八爷一党控制粮草供给,却不顾国家危亡,以牺牲六万将士性命来争夺统兵权。四爷却推荐与他长期不和,但善长打仗的十四爷为太将军王。

有了以上对比,八爷虽然势大,但还能称帝吗?


华哥杂谈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九子夺嫡的大戏,康熙后期,夺嫡之争主要集中在八阿哥和四阿哥展开,最后党羽遍布朝野的八阿哥却败给了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八阿哥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的支持,并且得到朝中大部分的支持,八阿哥由于善于经营拉拢人,被称为“八贤王”,八爷党党羽遍布朝野,为什么最后却输给了“冷面王”四阿哥胤禛呢?



八阿哥不干实际的事,善于和稀泥,他对别人的好不是真好,他做事的原则是不得罪人

江南发生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正当需要救助之时,八阿哥却漠不关心,不仅自己不去捐款,还要阻挠四阿哥去江南赈灾,置老百姓于水火中不顾。八阿哥掌管户部,江南的任伯安又是他的门人,八阿哥去赈灾最合适。


可是八阿哥怕得罪人,又怕自己江南的私人金库被捐献出来,没有一种皇帝该有的气魄。四阿哥胤禛赈灾取得成功,没有祝贺,还要到康熙那里去告状。

为了扳倒太子,八阿哥积极追查刑部冤案,,假传康熙口谕得到肖国兴的口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追查刑部冤案,八阿哥只看到了能够扳倒太子,没有看到朝廷吏治的腐败。他只是一心要整倒太子,后来假传康熙口谕,得到肖国兴的口供。

八阿哥得到肖国兴的口供之后,连夜就要送给康熙御览,让康熙左右为难,也能看出八阿哥做事不冷静,心胸狭窄,难堪大任。最后得到康熙“其心可诛”的评价。


康熙下旨公举太子,八阿哥竟然联合党羽推荐自己为太子,敢跟康熙叫板,威胁康熙

康熙是8岁登基,14岁亲政,他的一生做过很多大事,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大败葛尔丹等等。这样一个皇帝,一辈子都是希望皇权在握,不允许受到任何威胁。八阿哥联合自己党羽公开跟康熙叫板,让康熙放弃了他。


康熙过寿,八阿哥用“死鹰”作为寿礼献给康熙,陷害十四阿哥,心胸狭窄

康熙由于年龄过大,出于生命垂危之际,八阿哥关心的确是康熙什么时候驾崩,他嫉妒十四阿哥得到康熙的器重。不顾廉耻的陷害十四阿哥,把一只“死鹰”作为寿礼,献给康熙,把康熙气的病倒,不久病逝。

就像康熙对八阿哥的评价,八阿哥处处学他,却又处处不像他,他的贤只是不得罪人,永远学不像他。十三阿哥胤祥给他的评价是,八哥一副假仁假义的样子。两位大人物如此评价,八阿哥怎么可能夺嫡成功,败给四阿哥是必然的结果。


小灿哥说历史


向敬之

康熙皇八子胤禩,以办事周全、才干杰出和平易近人,赢得了王公大臣的支持和拥戴。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祯追随他。康熙皇帝身边六大领侍卫内大臣,有鄂伦岱(领班)、阿灵阿(及其子阿尔松阿)、满都护都支持他,内阁三位满洲大学士有马齐(首席)、萧永藻也是他拥虿。另外,宗人府宗令、简亲王雅尔江阿及满洲都统苏努、阿布兰等,都是胤禩的铁粉。就连已去世的康熙二兄、裕亲王福全,康熙舅舅、原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佟国维,也力挺胤禩对皇太子胤礽取而代之。

然而,胤禩最终还是落选皇位继承人。

电视剧《雍正王朝》,是安排康熙帝看中了老四胤禛的铁面无私,认为他具有匡正朝纲、整治吏治的能力,所以,伙同所谓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威逼步军统领隆科多力挺胤禛。

而在事实上,康熙是否属意老四,且不好说。毕竟,康熙命胤祯出任抚远大将军,有暗定储君的计划。但是,康熙因受寒引发心脑血管病突发而猝死,来不及公开指定接班人。

老八的失败,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康熙对他曾是大家共议的储位候选人,且以绝对优势胜出,差点将其复储计划挫败。他的声望,让曾对他很倚重的康熙帝,感到了实质性的威胁。所以,康熙说他不懂事、很奸诈,且母家出身微贱,不予考虑。

二、胤禛标榜天下第一闲人,既支持康熙复立胤礽,又同胤禩来往密切,建造别墅都比邻而居,其实他伺机而动,利用胤禩遭受康熙打压而以机巧手段,赢得康熙的欣赏,而与胤禩保持了距离。


以礼观书


党羽势力遍布朝野是夺嫡的优势吗?

并不是。恰恰相反,强大的势力往往起到的是副作用。

首先要搞清楚,大清国是个皇权制的国家,一家一姓的天下,也就是说,皇位继承首先是个家事,然后才是国事。




也就是说,谁来继承皇位,归根结底是由现任皇帝――康熙来决定的。而不是靠民主选举。

即然是皇权制,康熙考虑问题的顺序必然是这样的:自己――家庭――国家。

那么,置换成选择储君的标准,就是这样的顺序:

1.忠诚于我康熙

2.孝敬于我康熙

3.友爱于众弟兄

4.有能力治理国家

这就是中国古代皇权制度下的君臣之道,父子之情,兄弟心谊,社稷之才。

那么,咱们来逐个分析康熙的各个皇子们在夺嫡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一、皇长子胤禔

①与太子胤礽不和,在清缴户部欠款时举报胤礽。(无兄弟之谊)

②与八子胤禩不和,在木兰秋猎时借“八子继位”的言论攻击胤禩。(无兄弟之谊)

③与三子胤祉不和,利用胤祉。(无兄弟之谊)

④在太子胤礽被废当夜,建议杀掉胤礽。(无兄弟之谊)

⑤行魇镇之术,诅咒太子。(无君臣之道,无兄弟之谊)

⑥性情浮躁,张扬跋扈,智虑浅薄。(无社稷之才)

胸中常怀杀害兄弟之心,见利忘命,愚且贪,不知进退,咎由自取。



二、皇次子太子胤礽

①结交朝臣。(无君臣之道)

②口出怨言“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无君臣之道)

③秽乱后宫。(无父子之情)

④打击朝中八爷党势力。(无兄弟之谊,无社稷之才)

⑤欠大笔国库银两,卖官鬻爵,刑部冤狱等。(无社稷之才)

种种行为,完全没有半点君王气象,康熙的要求他全部违逆,两废两立,在所难免。



三、皇三子胤祉

①只喜编书,不理朝政。(无社稷之才)

②皇长子胤禔失势,举报其魇镇,落井下石。(无兄弟之谊)

③心机纯朴,忠厚易欺。(无社稷之才)

皇子胤祉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选,只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他就被淘汰了。



四、皇四子胤禛

①孤臣,不结交大臣。(能全君臣之道)

②忠于和维护太子胤礽。(有君臣之道,兄弟之谊)

③擅长处理政事,勇于担当。(有社稷之才)

④替康熙清缴户部欠款。(能全君臣之道,父子之情)

有能力,有担当,能全君臣之道,父子之情,兄弟之谊,是最佳选择。



五、皇八子胤禩

①结交朝臣,势力庞大。(无君臣之道)

②刑狱案构陷太子,木兰猎场,以伪造调兵手谕陷害太子胤礽。(无君臣之道,无兄弟之谊)

③擅长理政。(有社稷之才)

④推掉清缴欠款差事。(无担当)

⑤康熙大寿,死鹰事件。(无父子之情)

除了有社稷之才外,其它处处都犯了康熙的忌讳。



六、皇十四子胤禵

①伪造调兵手谕,陷害太子。(无君臣之道,无兄弟之谊)

②当众悖逆康熙。(无君臣之道,无父子之情)

③与胤禛不和,又叛胤禩。(无兄弟之谊)

④擅长领兵作战。(有社稷之才)

胤禵是众皇子中,智计最为机敏,手段最高超,决断最果决,最有胆气的皇子。他是胤禛真正最强的敌手。可惜,犯了康熙的忌讳。

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做为皇位的继承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符合康熙的信任,符合康熙的标准。那些朝野势力,声望手段都并不重要。

如果康熙选中了你,他自然会为继承人顺利承袭大统而铺平道路,他会以帝王之力扫平路上所有障碍,把敌方势力削弱到极点,然后在关键位置上安插好忠心有力的人才给予辅助。



皇长子胤禔,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他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去争。争,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与康熙争。那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皇次子胤礽本来能顺利继位,他也迷了心窍,参与竞争,结果把自己稳稳到手的皇位争没了。

四子胤禛,不争为争,才是真正的高明。


馋嘴肥猫1


八爷党羽遍布朝野,对八爷而言绝非好事,相反,支持八爷的人越多,康熙对八爷也越是厌恶,八爷注定坐不上皇位。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里面的很多演员演技炸裂,本人爱不释手,看了不下3遍。当然,这部剧为数不多的缺点就是将八爷一党,尤其是九爷十爷的形象定义得太蠢太笨,就好像八爷一个王者带着九爷十爷一群青铜在打。

为什么这么说呢,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让众臣在皇子中推举一位新太子。此时本应静观时局变化,但是九爷十爷早就坐不住了,暗示佟国维搞一个什么百官联名上奏推举老八,佟国维没有反对,相当于默许。到了商议新太子人选的那一天,康熙一看那么多人保举老八,名单写满了那么大一张纸,略带嘲讽地自言自语道:还真是众志成城啊。

这个众志成城弄得康熙心里很不爽:老八你可以啊,这么急着想当太子,党羽还挺多,真让你当了太子,百官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此时八爷党已经输了。所谓的夺嫡,根本不是夺来的,谁是后继之君全是老皇帝说了算,皇子与大臣结党更是触了康熙的逆鳞,哪个皇帝都不喜欢,老子还没死儿子急着当皇帝,大臣就想着提前效忠新君?因此不论是皇子还是大臣,结党的都没有好下场。

越是急着上位的皇子越是没希望当皇帝,八爷党此举是一步败招,智商正常的人都看得出来,上书房里的几个老狐狸更是清楚八爷没戏,既然八爷没戏,老狐狸当然要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后路,为了让八爷党败得彻彻底底,佟国维和马齐继续坑八爷。

怎么个坑法呢?康熙对众臣推举八爷的行为泼了一盆冷水,反过来大赞推举废太子胤礽复位四爷和张廷玉,说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不料佟国维不惜顶撞康熙也要站出来力挺八爷。佟国维站队八爷,一是因为他看到八爷触了康熙逆鳞,干脆火上浇油,把八爷捧死;二是因为八爷党毕竟势利太大,得罪不起,关键时刻还是要做给八爷党的人看,我佟国维宁可得罪老皇帝也是支持八爷的;三是考虑到万一康熙一时手软,顺了民意立八爷为太子,将来八爷当了皇帝佟国维就立了大功。

康熙是何等英明,既不会忍受结党,更不可能顺了民意,于是痛斥佟国维,佟国维歇菜,回家养老。在古代的权力斗争中,能做到回家养老已经很牛逼了,况且佟国维在商议新太子一事之前将侄子隆科多扶上九门提督的要职,并且让隆科多做两件事,一是卖了佟国维已取得康熙的信任,而是烧四爷的冷灶,佟国维当然是烧八爷的热燥,两边都有后路,这是个老狐狸。

马齐就更搞笑了,佟国维被康熙骂了之后,还站出来支持八爷。康熙早就对八爷结党不满,结果上书房的大臣不惜顶撞康熙也要支持八爷,对八爷更加厌恶,说佟国维是假糊涂,你(马齐)是真糊涂!其实马齐也是个人精,揣着明白装糊涂,此举既不得罪八爷党,又将八爷给捧死了。康熙稍微处分了马齐,仍在上书房行走,位列张廷玉之后。后来四爷当了皇帝,马齐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上书房千年老二,永远倒不了。

除了结党,还有一点注定八爷不能继承皇位。康熙临终前对四爷说:……八阿哥处处学朕,可又处处学不像。朕是以仁义治天下,他却以仁义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是宽容过度,他却比朕还要纵容……

康熙的功绩主要是对外用兵,到了晚年确实对臣下以及皇子们宽容过度以致吏治腐败。康熙心里明白,也清楚一旦传位给老八,老八比康熙更加纵容臣下,不会去得罪人整顿吏治,所以人称老八“八贤王”。而雍正的主要功绩在于内政,康熙传位于人称“冷面王”的四爷,是希望四爷整顿吏治,匡补康熙的过失,四爷果然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


考古班二愣子


说到底,八爷招了康熙皇帝的忌讳,是他的自作聪明毁了自己。

首先说,皇帝最希望的是什么,皇帝最希望的是自己选的太子能撑起这个王朝,其他的儿子能够同舟共济,即便是不帮太子,也不能够挖太子的墙角。

在这方面,雍正王朝这部剧里边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大阿哥,但是大阿哥属于典型的无脑送人头选手,就差跟皇帝说你快废了他,赶紧立我吧。所以,大阿哥不能成事,也不招兄弟们的待见。

康熙对太子有意见但是并不想废掉太子,只是希望自己亲手培养的接班人能悬崖勒马。这一点邬先生看的很清楚,所以凡事涉及到太子丑事的,基本不会让四爷去碰。

但是八爷不这么理解,八爷认为康熙已经对太子失去信心了,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因此,八爷哄骗肖国兴供出太子。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但同时也降低了皇帝对于八爷的好感。

承德狩猎,八爷一系列做作,虚伪的行为被皇帝看得透透的,尤其是图里琛告诉康熙肖国兴的事情之后,康熙大骂其心可诛,其心可诛。这实际上说的就是八爷。从这里开始,八爷就已经不大可能成为皇位的接班人了。





但是太子被废,康熙要选新太子。结果朝臣多推八爷,这让康熙皇帝大为惊讶,原来老八有朋党,朋党里居然还有佟国为,这就彻底的惹怒了康熙。

机关算尽,但这一切都是自作聪明。八爷从不了解帝王心术,他做的事,虽然朝廷上下都称其为贤,但是实则都是给皇上上眼药的事儿。

皇上想保太子,他过来拆台。君子群而不党,他却结党营私。实际上,自太子复立并提拔老四,老十四的那一刻起,老八心里已然知道,皇位与我无关了,只不过八爷党不信,老十四也不信,因此八爷还是在硬挺着做了很多自作聪明的事情。

当然了,这只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故事。


尔尔泛泛


说八爷多么贤明,但是没能竞争到皇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只有八爷贤明,其他皇子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那才是优势,但是如果有好几个都贤明呢?再者说强者不需结党,弱者才报团取暖,再抱团能代替康熙的支持重要吗?如果因为结党反而让康熙感受到了不舒服,甚至被迫的感觉,反而适得其反,皇权天授,是不能受任何制衡的,这是大忌。

再从古代皇位继承制度上说,八个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换句话说,只有皇后的亲生子还有养子,以及皇帝的长子有皇位继承权,其他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那我们来看康熙的儿子里谁符合条件。雍正前面只有三个哥,他后面的他不怕,因为论长幼他是哥,论嫡庶他是嫡,后面的弟弟不管是嫡还是长,两项指标都比不过他,只要前面的三位哥不行,继承皇位的就必是四爷雍正。康熙总共立过四位皇后:赫舍里氏——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乌雅氏——威武之女(孝恭仁皇后),前三位是康熙封的,最后一位是雍正封的,雍正是孝恭仁皇后的亲生子,又是孝懿仁皇后的养子,而八爷压根不沾边,比不了的。

而皇长子的母亲是惠妃,而且一直不被康熙喜欢,更因在太子被废之后想杀他而让康熙寒心,随着舅舅纳兰明珠失势,所以不可能竞争皇位了。

二皇子就是废太子,本来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选,是皇后嫡子,出身极其高贵,但是自己作死就不说了。

所以要说雍正如果不能继位,最大的障碍就是皇三子了,但是皇三子是荣妃所生,非嫡非长,而且能力主要在文学方面,像康熙这样的大有为之君绝对是不会选他的。

排下来就到雍正了,偏偏这个雍正又是个既务实又有政治才能的人,又有隆科多、年羹尧等实力派的支持,还有个好儿子乾隆受爷爷康熙喜欢。八爷,拿什么争呢?只是一些表面功夫罢了。


阳光下嫩草上的露珠


诚邀。

康熙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明君。他登基之初,辅政大臣鳌拜专权,几年后康熙帝一举消灭鳌拜势力,使自己掌握了实权,他在位期间,征三藩,收台湾,败葛尔丹,击败沙俄入侵者,他的业绩不逊于历代帝王,但是他晚年时由于太子胤礽失德,康熙帝两立两废,这也就给了其他皇子机会,史书称之为“九龙夺嫡”。

在争夺皇位的过程里,八阿哥胤禩优势明显,他拥有很高的人气指数,也有很多追随者,九阿哥,十阿哥都是他的忠实粉,十四阿哥在一段时间里也和他走的很近,大学士佟国维,马齐都很支持他,但是为什么看似优势明显的八阿哥却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呢?

其实,仔细想想,八阿哥没法继承皇位是必然的。

首先,八阿哥没有稳定的后台支持;

八阿哥的母亲出身很低,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稳定的后台支持,他没有外援,即使有人依附他,也是为了政治投机,是不可能真心跟随他的。

其次,八阿哥不懂韬光养晦,犯了康熙帝的忌讳;

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他做的很多事情让康熙帝很不开心,他想继承皇位的机会已然不多了。

再次,明知皇位没希望后,转而支持十四阿哥,企图政治投机;


“海东青事件”后,胤禩明知自己没有上位机会后,仍不甘心失败,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企图政治投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十二日,十四阿哥胤禵号抚远大将军西征。胤禵成了人们心目中最有可能的储位继承者。胤禩、胤禟也全力支持胤禵克承大统,并热心为胤禵试制军备。胤禩和胤禵在此期间有颇多书信来往,这看似机会颇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的做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胤禛当上了皇帝,成为了后来的雍正皇帝。

最后,胤禛强力扭转了局势,最终登上了帝位,没有给胤禩半点机会;

康熙帝晚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事实上这个接班人早已注定了。那就是四阿哥胤禛,他的做事风格,做事态度,已经决定了帝位非他莫属,其他的阿哥们都是看客,都是“陪太子读书”,康熙帝去世之时已经安排了大学士张廷玉,九门提督隆科多支持胤禛,胤禛的牌面很大,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是必然的,这也决定胤禩想入继大宝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胤禩虽然能力很强,名望很大,但是实力确实有限,加上他的一些行为让康熙帝反感,他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也是必然的结局。


源稚生



八爷党中拥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共四位皇子,下面拥有上书房首席大臣佟国维还有马齐及其众多官员的支持。在朝廷还有军队都拥有深厚影响力。

九子夺嫡也就是九位皇子参加,八爷党就拥有四位皇子,拥有近一半的数量,这样阵容是相当豪华的。

但对于生杀予夺的康熙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身为最高统治者,他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对于权力的绝对掌控,八爷党威胁到康熙对于权力的掌控,大家觉得八爷党会长远吗?

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分析一番。

一、八爷党成也势大败也势大。

老八的八爷党势力是惊人的,不敢说众望所归,最起码也是拥有大多数官员的支持。

正所谓君子不党,老八这个很明显就是结党营私嘛。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博览群书,前明怎么灭亡的,他能不知道吗,东林党乱政的血淋淋例子就在眼前。

所以老八可以说触到了他的底线,幸亏老八是他儿子,也就是在重新立新太子时试探出老八有多少人支持以后,打压了一番。换一般大臣估计早就凉透了。

老八正是因为有着八爷党的支持才在九子夺嫡时拥有最强大的势力,并且一直与老四斗到雍正年间。但正因为有着八爷党,所有康熙对于他忌惮甚深,无望于嫡位。

二、老八的个人素养和领导能力

老八这个人虽然是老四的劲敌,也把诸如老大太子耍的团团转。

但他是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格局也太小。比如说处理刑部冤案时,非要打着康熙的名义让肖国兴写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词,结果被康熙发现以后是大怒,太子是被废了,自己也没希望了,来了一个同归于尽。


相比之下,老四就高明的多了,知道康熙喜欢为国家为自己办实事的儿子,不喜欢威胁自己统治的势力。(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所以老四不张杨,一直打着“孤臣”这张好牌,同时低调的很,不大规模的拉帮结派,这样的儿子,康熙能不喜欢吗。

而且老八对于任何人都是勾心斗角。八爷党中的老十四被举荐为大将军王以后,老八之前还说的好听,说老十四有希望,自己是彻底没希望了,以后会全力支持老十四。结果老十四去了西北前线以后,还被老八的人监视牵制住了,最后不是写假信策反了监视之人,估计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都是有名无实的。

三、八爷党的华而不实。

如果正常渠道夺嫡不成功,那么还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夺嫡。

但老八的八爷党看似支持者颇多人才济济,其实真正可用之人没几个。

老八死党中老十是个笨蛋,没什么用。老九虽然聪明,但跟老八一个水平,都是停留在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层次。

老十四远在边关是个好助力吧,结果老八派人明目张胆的监视架空他,让本来就野心于皇位的老十四更是不干了。(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如果不是老四这个共同敌人,估计两个人早闹翻天了。

下面官员虽多但对于夺嫡没什么用,军队的支持者也是绣花枕头。康熙驾崩之际,京城外二营中的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支持老八,准备发动兵变强行夺位。结果老十三一放出来,带领几个人就夺回了兵权。

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八爷党就是这样的反面教材。势力庞大,却华而不实。像老四虽然支持者很少,却是在康熙驾崩当晚,老十三和隆科多两个人就稳住了局面,远在西北的年羹尧直接牵制住了老十四,使老四顺利继位。

可见夺嫡这种事情,不是看支持者的数量,而是看支持者的质量。

老八的八爷党正大光明的来吧,首先势力庞大威胁到康熙的统治就犯了忌讳。然后自己只会耍小聪明,根本不像老四那样看出来康熙需要什么,可以迎和康熙的政治意图。正面不行,想通过不正当手段竞争吧,还是支持者虽多却是中看不中用,最后只能憋屈的失败了。

第8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