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合肥推出最严师德评价机制?

三尺讲台的万千瞬间


又一场作秀活动闪亮登场了!细看合肥的师德评价机制内容,简单且宽泛,太缺乏可操作性了,读来读去,简直感觉老师被一群人围观,只有自我辩解的份了。我是不赞同如此草率的评价机制,主要有以下理由:

第一,师德评价必须要将德字充分阐释清楚。从评价系统中只看到要求老师做到哪些,而没有针对学生和家长应该做到哪些做出具体要求。试想,作为评价系统,如果家长或学生仅凭个人好恶而缺乏客观性评价怎么办?如果学生受父母的明里暗里负面引导而导致对老师的评价不客观怎么办?如果家长本身道德水准很低,却对老师道德水准要求很高怎么办?凡此种种,根本无法客观衡量一个老师的师德水平。

第二,师德评价系统是为严格要求老师,还是为放纵家长?既然推出师德系统评价机制,就必须要同步有老师对家长的评价系统,这样一来,至少可以在综合衡量一个老师的师德时,至少可以做为参照系。那么对家长的评价系统由谁来完成呢?家委会(如果全班同学家长都参与最好)、老师(各任课老师)、家长的孩子(全班同学)一个都不能少。瞧,这样一来,是不是对老师就相对公平一些了?至少遏制了一面之辞的不公正评价。

第三,适时走访学生家庭,这种模糊语怎样界定?既然是评价系统,必须要有明确的量化数据为标准,如一学期一次、二次或是几次?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那家长就可以要求更多次,绝对不会是一次。但是从目前小学老师的工作量而言,仅拿班主任来说,还有时间去家访吗?除非班主任是铁人,把所有的下班时间,节假日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但是班主任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以及各种家务事要做啊。

第四,不组织不参与课外有偿补课活动谁来监督?现在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搞课外有偿补课活动,既然有规定,就得有监督,有具体的呈办人,难道是让家长去跟踪老师不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也不敢得罪老师,那这项评价机制是不是就流于形式了?如果有居心不良打击报复心理的家长偏在这一项给扣了分,谁去负责调查还老师一个清白?因此,从这个师德评价系统的内容来看,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一场作秀活动。

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做法,大多数人都会用顺势思维来做。但如果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则可能会是另一番样子。比如老师队伍的招录、考核与选拔,为何不采用更高的标准,让那些优秀的人才被招进教师队伍。又如师范招生如果放在985、211同一档次,并且包分配,你再看那培养出来的老师素质修养和道德水平又是什么样子?再如对失德违纪的教师采取严肃的惩戒办法,违纪达到具体的规定立刻开除永不录用,那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自然不是一般的高吧?


韩国成老师


如何看,拔凉拔凉地看。

我当班主任十八年了,现在我们学校教室里都安装了监控,可以连接到老师的电脑上实时监控班上学生的情况,但我从不调用这个监控,因为我不想让学生感受到周围总有我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让他们感到芒刺在背,很不舒服。我对学生说,老师之所以不通过监控来管理和监督你们,是因为老师相信你们,是因为我们之间应当有一份最基本的信任。

现在相关部门对老师的管理和监控真的越来越严了。今天早晨,我在头条看到安徽合肥推出号称史上最严的师德评价机制,我的第一感觉,是对合肥的一线老师抱以深深的同情。当然,我知道,合肥的一线老师内心有多窝火,他们一定烦透了让家长打分,让学生打分的这种所谓最严的师德评价机制。再想想前段时间安徽省招考教师遇冷的新闻,两条新闻一对比,令人无限感慨。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绳索捆绑了老师的手脚,学生评价老师,家长评价老师,听上去似乎都理所当然,但真的是后患无穷。正如一位头条朋友留言,将来,老师将会对学生说,“亲,给老师一个好评吧,包你们期末全过关”。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不再严厉批评,更不敢惩罚学生,因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手握评价大权,得罪不起。虽然我相信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或会客观公正评价老师,可我也相信,一定有很多非客观非公正的评价降临在老师身上。明哲保身,睁只眼闭只眼,颤颤惊惊,如履薄冰,或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师的工作心态。

对老师加强监督管理本无错,但合肥推出的这道号称史上最严的师德评价机制,我真觉得这是一种粗暴式管理。近两年,对老师的管理已经够严格了,不要过度,过犹不及,这个道理,相关部门的领导应当懂。我们需要严格的管理,但同时别给千百万敬业的老师套上枷锁。如此号称史上最严的师德评价机制,千万不要被其他地区模仿,因为这并不值得模仿。在不断推出针对教师严厉的管理措施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当多一些温情的措施,让教师感受到一丝温暖?

我真的很欣赏有一位校长说的话,如果我对我的老师之间没有了信任,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们不否认确有个别老师违背职业道德,但以此对绝大部分老师不断地套上紧箍咒,真的让人心寒,这样的措施,将来定与初衷背道而弛。回过头来再看看安徽省今年教师招考遇冷的新闻,我们似乎能找到一些原因了。没有人愿意当老师是时代的悲剧,没有优秀的人走上三尺讲台更是时代的悲剧。当不停地出台对教师严管的措施的同时,我觉得更应当出台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更应当多去思考为什么教师招考会遇冷,去思考怎样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当老师,乐于当老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当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教书这个职业的时候,你,我,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受益者,这是毫无疑问的。


途虫的百味人生


编者按: 安徽省合肥市推出了最严师德评价机制,这个做法是在创新还是给教师套上又一个“紧箍咒”?想法很好,那么,切和实际吗?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理一理。

一、不以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

试问: 学校是不是以学生的成绩来给教师排队,是不是以学生成绩来给老师发绩效工资,是不是以学生成绩来给老师评模晋级。

再者,中考、高考哪个不是以成绩来论输赢,下硬性指标,中考重点高中要完成多少任务,高考达一本、二本线多少任务,难道不是以成绩来评价老师吗?

多元化评价的理论谁都懂,也就是做做样子,在应试教育面前不堪一击。

二、不按学生成绩排座位

排座位成了老师的大难题,按什么排呢?原来就是按成绩排的,家长也没意见,现在真地是无章可循。家长找,同行找,领导说,没办法,只能“一刀切”,座位循环转圈,一周一次,科学不科学谈不上,家长学生意见总是少点,也好解释。

事实上,老师的机动权被“剥夺”了,不学习的学生也能坐好座位,是不是浪费了“资源”不好说,但理论上“公平”是站得住脚的。

三、家长打分可否

有的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学习状况都不了解,能了解老师?对老师的师德要求是不是也了如指掌,有没有“发言权”是重点。

例如: 我们班有个学生经常拿手机,班主任给收了,结果家长不配合,又悄悄地给孩子拿来了第二个手机,结果没几天老师又给收走了,并上报政教处,结果家长到政教处领手机,政教处要求学生写保证书,家长签名,家长有意见,并骂骂咧咧地走了,走时给班主任留下一句话,走着瞧。

现在是不是到了这个家长报复班主任的时候了,给你打零分都有可能。

四、家校沟通 适时家访

在农村学校,和家长沟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一般性的通知都接受,但指出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违纪等情况就不怎么配合了,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大发牢骚:“要你们老师干嘛,你都没办法,我能怎么样。”啪的,电话一挂,你耐他何。

反正配合的家长少,应付的多,无理取闹的都习惯了,谁让你是老师呢?家访基本不存在,你大道理讲了一大堆,家长谁听呢?



家长给老师师德打分纯属胡闹,纯属瞎折腾,可以通过调查和问卷了解教师平时表现,但把评价教师师德的权利下放给家长是目的不纯,给教师“套枷锁”、上“紧箍咒”,让教师不得安生。

那怨谁呢?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坐在办公室没事就要想事,于是一系列“人整人”、“瞎折腾”、弄虚作假的政策相继出台,总结的有理有据,“三个一”、“五个二”什么的有样有行,最后,再让“笔杆子”总结成文,政绩斐然。

说说而已,最后定点还是领导,你觉得呢?

我是瓦良格教育时评,欢迎关注,点评!


瓦良格


这份“最严师德评价机制”所列条款,其实都是教师应该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

比如不得组织有偿补课、不得收受家长礼金、不得体罚侮辱学生……

这都是教师应该执行的教育教学规范啊。

而产生争议的主要是家长测评的部分——

即家长是否有权利对教师的师德予以打分?

个人认为,有。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要接受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试想,倘若一名教师上课胡说八道,或者动辄体罚学生,学生和家长难道不能提出向校方提出投诉吗?

因此,给予家长以评测权,其实也未尝没有道理。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既然家长有给予教师打分的权力,那么教师是否也有评估家长的权力呢?

身为一线青年教师,就我所知道的,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

由于工作繁忙,甚至仅仅是耽于享乐,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以至于面对孩子糟糕的学习成绩,父母相当漠然,而老师显得比他的父母还要着急。

而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老师真是深感为难:

学生作业不做,老师联系家长,家长放任不管,学生作业还是不做,这让老师如何是好?

倘若这样的家长再给教师以恶意差评,老师的委屈可是大了去了。

因此,家校之间可以建立起双向的监督和评测机制:

互相打分,互相评测,互相监督。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两根顶梁柱,不能只对教师追责,而完全放任对家长的监督。

虽然教师对于家长的评分并没有太大的效力,但是得分较低的家长,校方可以对其进行通告,对这些家长而言,这就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而倘若这些“低分家长”给老师以低分,校方可以对这些分数予以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而非立即对教师予以追责。

而这种双向评价的机制,或许对老师更加公平,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吧。


PS:

评论区中有不少评论表示,普通任课老师不可能给家长打分。

确实,让每一个任课老师给家长打分是不现实的。

但是班主任能够做到,以及一部分主课老师或许也能做到。

因此,就班主任而言,我认为这仍旧是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吴清缘老师


这是什么鬼?教师工作由家长评价,这是要逼老师哄家长吗?在个别家长“屌炸天”的时代,这是要将家长供上的节奏啊!



【文轩阁】为什么反对由家长评价教师?

1、教师工作有其专业性,一般的家长评价不了,评价了也不可能很公允。得到家长认同的往往是会说话,会哄家长的老师,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一定能评出来。

2、家长接触的教师最多的是班主任,对于其他科任老师可能并不了解,要让家长对不了解的老师评分,不可能公正。

3、现在有些家长本身就德性有问题。有些家长对老师某一方面有意见,就全面否定,甚至相互串通,以此来打击老师。也就是说,家长自己德行有问题,怎么能请假他人。


4、有个别家长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更不可能关心学校,有些学生由老人代管,和学校接触也少,叫他们评价老师,只能是停留在表象上。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反对家长参与评价教师师德。

安徽对于教师师德由学生、家长、个人、学校四方面评价,想了办法,但笔者认为,家长评价只能当做参考,重点还是要看学校评价。



最后,笔者也有个小小的疑问。

“师德”如同性格,一旦养成了,很难改。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年年评呢,评了有什么意义,那些师德低下者就能真的提高?另外师德评价和待遇挂钩了吗?倘若没有联系,评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教师,追求务实,致力公平,欢迎关注!


文轩阁


形式大于内容。管理机构为了创新也好,管理也好,迎合家长也好,迎合舆论环境也好,这样的创新看起来真的挺搞笑。

我自己作为孩子的家长,每年都会参加孩子学校的各种测评,有对学校的测评,对老师的测评,有线下问卷线上问卷,所有的答案就三个字“你懂得”!

还合肥的这样一份测评报告,显然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意义。所谓的统计数据,也只是官方成绩之一,而且得到了这份统计数据一定不会是家长真实意愿的表达。

其实我们更想知道,如果老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侮辱孩子,讽刺孩子,对这样的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教育管理部门更应该给出若干建议和行动的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各种政策,而不是做一次调研之后就不了了之,否则这样的工作总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呵呵呵呵又呵呵!

自己人呵呵,大家呵呵,然后还开很多会来分析总结数据,大家一起呵呵!


九斗学生心理


教师的师德不能让学生或者家长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一:以前的师徒如父子观念早就被抛弃了。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吵不得。条条框框太多了,制约着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不敢管、不能管。老师成了弱势群体,部分学生破罐破摔,蹬鼻子上脸,甚至故意刁难、欺负老师。这种情况下,学生或者家长评价老师能公平吗!

二:现在每家每户孩子都不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在学校受的一点点委屈,家长都会迁怒于老师。学生在学校出的一点点事,家长都觉得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学生违反纪律,老师批评,家长也觉得老师做得不好,他的孩子是一朵花,只能说好的,不能说差的。家长对老师有深深的偏见,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把老师评好么!


瓦岗寨一瓦


本人七十多年纪的人,我上学那会儿,老师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没人置疑老师师德。碰到过打骂学生的老师,但没有家长责怪老师,更没有用师德二字绑架的。而今世风日下老师不是老早的老师了,家长也不是老早的家长了,关键是钱字作怪。记得过去各行各业把月收入称工钱,唯独老师自称束脩。老师的老师孔子,收三束干肉作学费,这就是老师孔子羞于谈钱的出典。这种做法似乎有点矫情,但确实是老师对自己职业道德的一种自诩和自矜,老师也要养家糊口嘛。 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把学校当做了企业,学校和家长成为了商店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就是当下老师受委屈的根源。要改变现状必须从体制上进行第二次改革。我上学那会儿学费不贵,小学学费三元书簿费一元五角,中学学费六元书簿费三元,技校中专和很多大学是免费的,还免费提供食宿。所以我不喜欢安徽让学生和家长给老师评定师德的做法,在现有体制下师德是要去掙的。〈文中提到学费免费说法是事实,但数字上或许有上下,年代久远记忆偏差〉


蓝夏23


什么最严师德机制?不解决机械应试教育与管理教育体制,头痛医头是领导推责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第一彻底斩断教育行政化,外行指导内行,内行没有话语权机制,建立校长问责制。第二彻底解决对教师评价机制,抛弃急功近利思想,真正落实育人措施。既解决用试卷衡量教师教育效果,真正落实中国先贤的教育思想。又解放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的问题。第三切实落实教师待遇,建立政府问责制。第四建立严格的教师问责制,规范教育行为,做到事出有因,情理结合,达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目的。第五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落实落实家庭教育义务,建立家长问责制。多管齐下中国教育乱象才能扭转。


明月清风152856654


教师的最基本素养是要有基本的业务能力。把一些连高中都考不上,文化课不及格的劣质学生招收到师范类学校里面,却大谈师德——这种连自己都弄不懂学问的所谓“教师”即使师德在高尚能做什么?救救孩子。。。救救农村孩子吧,这才是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