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是怎么打捞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同名的“库尔斯克”战役电影,其艇名取自“库尔斯克”战役。

该艇是第十二艘94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起初设计就是为了以终结航母为目标的核潜艇。

它于95年正式服役,至2000年8月12日在参与军演中与主舰队失去联系,晚些时候被确认爆炸沉没。

当时俄出动舰队疯狂式扫描探测该艇位置,在其最后失去联络的范围海面发现大量油渍,当时据相关外围消息发现另一国家的潜艇出没痕迹,但官方没有正面确认此消息的真实性。

其实有的国家一直特别关注着武器科技,当时能跟它相以抗衡的,如果这些国家有什么大型的军演,那么这个国家一定在附近安插势力密切关注着。

事件发生后,在经历了数天的生命探测后,确认艇上幸存的机率为零,核反应堆稳定的情况下,俄开始研究打捞计划。

当时俄国内经济并不顺畅,但最终执行了预算超5亿卢布(按当年货币计算约1.3亿美元)巨资打捞计划!

俄之所以执意执行这项计划,一是对艇上的官兵一种尊重敬意,二是艇上的核心技术不能落入别国之手,因为在海底每一天,都有别国的潜艇以维稳核辐射之名在附近监测着,在附近24小时巡逻。“库尔斯克”随时有可能被泄露更多核心技术。

据悉负责打捞的是一家荷兰公司,其公司名我查了好多资料暂时没有该公司的名字。不过荷兰公司的打捞技术在当年是牛X的,以下是打捞计划图方案。

2001年10月8号26根钢缆拖起沉眠海底的“库尔斯克”,于10月23号到达曼斯克的罗斯利亚科沃船坞。

其实真相还有另一个版本,但没有官方确认,不好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