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在北极冰层下是怎么破冰而出的?

塞外霜飞1986


首先普及个小知识,潜艇只有指挥塔,没有所谓的“舰岛”,舰岛是针对航母的指挥中枢而言的,驱护舰的航行指挥中枢叫舰桥。在当前现役的核潜艇中,也只有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战略核潜艇具备破冰能力,当然这和这三国纬度有关系,美俄英三国战略核潜艇时常在北冰洋活动,必须具备破冰能力。

战略核潜艇破冰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高速机动破冰,而是依靠浮力来破冰的。北极冰层厚度不均,有厚达几十米的冰层,也有几十厘米的浮冰层,如果搞不清楚状况就用铁头撞上去,非常危险。现代战略核潜艇都装备有先进的反水雷和探冰装置,可以探测到冰层相对较薄的位置,然后进行排水上浮,利用静浮力来冲破冰层,完成破冰上浮。


美、俄、英三国的战略核潜艇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在北极地区航行的破冰问题,因此其指挥塔围壳、垂直尾舵和水平潜水舵等破冰过程中的主要承力部件都是经过加固处理的。以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为例,该型潜艇的指挥塔围壳能够撞穿1米厚的冰层。在装备有指挥塔围壳舵的核潜艇中,如“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其指挥塔水平舵是可以90度旋转的(如上图所示),在破冰过程中指挥塔围壳舵可以旋转到垂直状态,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破冰时的局部压强,提高破冰的成功率。


军机图


在一片冰天雪地的北极,整个冰面静悄悄的一片,远处海鸟也无精打采的在地面站着,突然间这些海鸟产生了躁动然后就集体像受到威胁似的飞走了,这时冰面上慢慢竖起了一个黑乎乎的人造物体,没错这就是核潜艇,穿越厚厚的冰层在北极上浮,那么到底是怎么破冰而出的呢?

面对如此厚重的冰层和如此庞大的潜艇,想要破冰也只能采用笨办法了,暴力顶出来。这个力由于本身潜艇将自身的水箱水吹出以后的浮力就很强因此依靠浮力就够了,这个顶的物体就依靠潜艇自己了庞大身躯了。由于冰层较厚,因此为了能够顶破就不得不对关键部分进行加固了。首先要加固的就是指挥塔的围壳了,要知道上浮时围壳是最先接触冰面承受浮力带来的力量,其受力面积也是最小,要是有围壳舵的话还有将围壳舵转个90度,使得受力面积最小加强结构强度和压强。

其次要加固的就是艇身了,这个加固还好,因为先前由于围壳已经将冰层破坏外加艇身的结构受力面积本身就较大,因此其受到的压强就没有那么高的,也许都不要特别加固了,因为潜艇本身的艇壳就要承受500-600米身的水压。

综上所述,潜艇破冰是其实也是很简单,就类似于使用逃生锤破玻璃那样暴力顶开就是了,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在几个重要的部位进行加固,使得其能够起到逃生锤中那个钨合金头的作用。


楠竹一



在北极破冰而出并非是所有潜艇都具备的能力,这个看着壮观、霸气的破冰动作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但是对潜艇的要求也是非常多的,只有满足了以下几点要求,才能完成这一战术动作。

第一、核潜艇指挥台的围壳和甲板外壳要足够的结实、坚固。

这些会被派往北极执行任务的潜艇,都会对指挥台围壳、甲板外壳、尾部垂直舵、艇首的声呐罩进行加强加固,当然使用的会是非常高规格的金属材料。



第二、要找到较薄的冰层是潜艇破冰而出的关键。

并非潜艇具备了非常结实加固的外表就可以想在哪里破冰而出就破冰而出,北极冰层有很多地方厚度超过20米以上,在这些地方破冰而出就等于是自杀式的行动。

所以找到较薄的冰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北极冰层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无数的小块冰层挤压在一起而组成,而这些板块之间就是冰层最为薄的地方,甚至很多接面都会有较大的冰窟,潜艇破冰而出也就会选择这些地方。



第三、找到这些冰层较薄的地方就成为了关键,潜艇在水下又是如何知道哪里的冰层薄呢,再来分析。

现代的潜艇都会装备非常先进的探冰、导航定位以及通讯设备和相关仪器,利用冰层厚度探测声呐进行探测,同时本国的侦察和海洋检测卫星能够对冰层的厚度及变化情况进行侦测,多样高科技的融合,才能够使潜艇在北极冰层里完成这一壮观的动作。


综合,没有强大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综合国防实力,这看似简单的破冰而出也是很多国家所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