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过武举的将门之后杨志还不如这个普通人家的武举

有位朋友曾跟书生说,他如何喜欢《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好汉,说他们劫富济贫、惩治贪官、为国捐躯等等。

可是,书生反问他的时候,他只说出了不到20位好汉。

相信,跟书生的这位朋友一样的朋友还有很多,你喜欢的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家耳熟能详的好汉。

书生说这件事,不是想说有些朋友对《水浒传》一知半解,而是想说大部分好汉只是绿叶,并没有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朋友说可能是戏剧、影视剧的演绎有关,其实还真不是,这个“锅”影视剧等不需要背,因为施耐庵压根就没想过多的去写其中某些好汉的经历。

施耐庵想借助《水浒传》讲的事情,不需要108人来完成,只需要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好汉来讲述就可以了,比如宋江、关胜、林冲等等。

其他好汉,很多都是凑数。

但是,并不是很单纯的凑数,因为施耐庵赋予了他们各异的性格特点。

有一位好汉,很多朋友对他没有印象,他也曾中过武举,与将门之后的杨志一样,但杨志不如他。

谁呢?百胜将韩滔。

原著道:“呼延灼禀道:小人举保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原是东京人氏,曾应过武举出身,使一条枣木槊,人呼为百胜将军。”

韩滔,陈州团练使。

杨志呢?小小制使。

制使是个什么官呢?不是什么官,只是个虚职,在御前当差。

虽是御前当差,但也没多少权力,押运花石纲这种事他们去做。

御前好,能接触到皇帝和达官贵人,但也不好,出丁点儿错就会被重罚。

杨志就是如此,之所以在失陷花石纲后不敢回去复命,便是因小错也会受到重罚,让重臣颜面尽失,皇帝会雷霆震怒,重臣们只能拿他们开刀。

韩滔的团练使呢?在宋朝是虚职,因为宋朝重视文官,因此诸州团练使为武臣之寄禄官,无定员,无职掌,不驻本州。

这样看来还不如杨志,但实际上比杨志强,他们虽然是无定员,无职掌的武官,但一旦遇到变故,都会被起用。

寄禄官,有官名有待遇。

也就是说,韩滔平时是拿着俸禄的闲人,只要有机会就能平步青云。

这样的韩滔,比杨志强多了。

杨志也许是因将门之后才有机会在御前工作,韩滔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机会在御前,但工作更加轻松,也无危险,且有平步青云的机会,相比杨志想在诸多有背景的制使中脱颖而出简单得多。

事实也是如此,呼延灼受命攻打梁山泊,首先想到的是闲来无事的团练使,而不是御前那些脾气比凌振的炮还要大的名门之后。

韩滔,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不投降。

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韩滔首阵与秦明交战,战了二十余合便感到力怯,在呼延灼的掩护下退走,副先锋彭玘却被扈三娘生擒,投降梁山。

之后,呼延灼的连环马被徐宁破了,韩滔在乱军之中被刘唐、杜迁擒获。

面对宋江亲解其缚,以礼相待,韩滔并不想投降,但彭玘在旁劝说,韩滔见大势已去,也只能投降。

朝中武将的傲骨,在韩滔身上得以体现。

韩滔,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其不想投降这一点比某些降将强太多。

当然,韩滔的绰号有吹牛的嫌疑,他上梁山泊前后都不曾打过胜仗。

这点,也不怪韩滔,毕竟绰号都是别人起的,也许他的英勇事迹施耐庵没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