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会受到手机摄影的冲击吗?

笑压群芳


现在随着手机的发展,手机摄影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摄影表现形式了。手机的摄像头从最初的百万像素,现在也已经发展到两三千万像素了,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呀。但是我还要说,手机摄影是不能冲击单反摄影的,从以下几方面对比就能说明。

1、手机的摄像头和单方相机的镜头从技术和材质上都没有可比性,现在手机镜头更多的都是通过数码变焦来实现画面的广角与长焦的变化的,而单反镜头是通过物理变焦来实现的,在成像上就没有可比性。

2、手机的图像处理芯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光芯片要比单反相机的处理芯片小很多,现在的单反相机都已经是全画幅的了,而手机因为机器大小薄厚的原因,不可能使用同单反相机同样大小质量的处理芯片,所以在图像处理上也不能和单反相机比拟。

以上两点就完全可以说明手机摄影是不能和单反摄影媲美的,说白了不是一个层次和级别的东西。

但无可厚非,手机摄影还是有它的优势的。

1、便携性强,已经可以逐步替代卡片相机的地位了;

2、创作性强,手机摄影软件的功能很多,创作性强,入门简单;

3、手机摄影照片的实时分享性强,拍照后可直接上传网络分享照片。

通过以上的对比总结,我想大家都心里有数了,手机摄影和单反摄影各有优势,不能单从单方面说谁优谁略。更不能说谁会代替谁,谁会冲击谁了。


中艺在线


2013年夏天,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掉了整个摄影部,解雇了全部28个摄影师,其中包括普利策奖得主John H. White,给出的最后说辞是:你们很优秀,但是我们现在真的不需要了。

(被解雇的摄影师跑到太阳时报门口竖中指。)


一位摄影记者说:我把一辈子都献给这里,现在心都要碎了。

随后,太阳时报给旗下所有的文字记者人手配了一部iPhone,并训练他们使用iPhone拍摄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照片。

有人评论说,从2013年夏天开始,摄影师以及他们主导的传统行业一起坠入冬天。


芝加哥太阳时报解聘所有的摄影师,既是传统纸媒在新媒体冲击下没落的显现,也是新闻报道中,摄影设备的一次重大转型。

不可否认,手机的小巧便携是单反相机无法比拟的。

我们都知道,媒体报道,特别是新闻报道最讲究时效性,在突发事件中,“在场感”成为衡量新闻传播速度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互联网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一旦有突发事件,首先铺天盖地映入读者眼前的照片往往来自那些在现场目击的普通人。

细观近几年的新闻传播模式,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网友上传的照片、短视频第一时间都被顶到各大门户网站榜首。几乎所有人的实时消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得。

智能手机以简便、快捷的优点对其他摄影工具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时不等人,等到摄影记者扛着家伙什涌去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连大洋彼岸的Facebook都已经群声沸腾了。

怎么办?是不是很绝望?

当然还有更绝望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像素分辨率越来越高。一般而言,像素分辨率达到72dpi就可以用到报纸上,而现在iPhone6s所拍摄照片已经足以报纸的整个跨版使用。

而智能手机的技术还在越来越完善,iPhone7已经两倍变焦了。

就如相机中佳能5d2、5d3已经取代摄像机替电视台拍摄高清影像,智能手机取代单反相机的部分功能只能说是时间问题。

(在众多手机中,单反相机孤独如斯。)


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用的还是哈苏500c胶片相机,而如今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借助Mastcam高清彩色相机向地球传回图像了。

趋势即是如此,未来会显现的更加明显。

在当今世界中,日本已经拥有了模糊影像处理技术,虽然目前仅仅用在间谍卫星上,但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往下推广用于民用呢?

到那时,所有的模糊影像均可还原成清晰的图像,与手机相比,单反相机所持有的像素优势还那么重要吗?


所以,摄影师们,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一,趁单反相机还没被手机完全取代,我们扛着长枪短炮多去拍拍野生动物、星空宇宙等特殊题材吧。毕竟,在在长焦距、超广焦距方面,目前的手机还没赶上来。


二,多练练手机拍摄吧,可能将来要靠这个谋生。


马宏杰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单反不会受到冲击!

因为这两种东西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虽然都是留住画面的一种工具,但是单反和手里有着很大的差距!





看完相机用的这些配件工具,你肯定就会觉得不一样了,因为手机相机和单反的内在结构远远不同!


看了这两幅图你是否觉得还是一样呢!手机摄像头有镜头,感光芯片,输出接口,驱动芯片!而相机有基本的相机配件,还有镜头的更换,拍出的效果也会相差很多!


就像这两张照片,在夜景的拍摄时,还会有很大差异的。

还有人像,在光圈虚化时差别还是很大的!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成像质量,一个1000多万,一个三千多万,你就能想象到差别有多大了,成像质量对于一张照片来说很重要!



所以这两种摄影工具没有可比性。


清城摄影


你好,我是玩转手机摄影的好摄大叔,专注于的手机摄影的教学与分享。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几年了,今天我也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偶尔在一些摄影圈的群里面和大家交流,有一些群友抛出了这样的论点:XX人用手机拍出了比单反还厉害的照片。然后,就有一些争论,手机能不能替代掉单反?

一些新款手机发布时,我们也可以听到手机厂商对于自家镜头非常自信,表示已经媲美单反相机画质,鼓吹自己镜头的单位像素面积大、对焦速度快、像素高、拍出单反一样的大光圈虚化效果,更多人听的是云里雾里,不明觉厉的样子,然后就点头表示被洗脑,把手机买回家一看就傻眼了,哪里有说的那么好。

其实,在玩单反的少部分的“老法师”的眼里,用“手机”摄影是不入流的。至少从设备和姿势上来看看,就显得不那么“专业”。

手机摄影,以其超强的便利性、易操作性,极易上手,老少皆宜。随着手机镜头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各种后期APP技术的辅助,手机拍出来的照片,越来越有与单反相媲美的趋势。记住,大叔这里也只能用“媲美”一词来形容。

全民手机摄影时代,俨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单反与手机两大阵营中,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拍出了一些照片在一些单反摄影圈里发表高论:手机摄影,已经可以赶上单反了。

暂且不说谁对谁错,摄影的意义无关乎器材,只要你用着熟悉的,适合自己的设备,拍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甚至是令人叫绝的作品,就已经足够了。大叔看来,手机摄影发展迅猛,得益于它的及时分享性和便利性。两者目前各有利弊,每天纠结于两者究竟孰优孰劣?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所为。

我曾经从胶片机到卡片机,再到单反相机,又到现在大力去推广手机摄影,我个人总结手机摄影与单反的大概区别如下。

手机为何暂时替代不了单反相机?

手机与单反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画质。

决定画质优劣的根本就是感光元件,受制于手机的体积限制与成本限制,手机越来越薄,感光元件自然不会非常大。

下面我们通过照片来看看手机感光元件与相机的感光元件究竟差距多大。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书上标注的传感器尺寸例如1/2.3英寸,它并不是传感器的某一条边的长度,而是传感器对角线的长度。

总体来说,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性能越好,捕捉的光子越多,进而使信噪比越低,成像效果自然也越出色。

近两年内手机厂商为了能在小尺寸的感光元件上获得更出色的画质表现,推出了背照式传感器与堆栈式传感器,可以有效改善弱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并节省了更多空间,让手机变得更薄、更轻。

背照式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在与堆栈式传感器的像素数相同时,虽然传感器尺寸更大一些,但单个像素点面积也会更大,从而使感光性能提升,自然暗光拍摄效果也就更好,整体成像效果更出色,即使这样,也同样与单反相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至于手机镜头从800万像素升级至1300万像素、1800万像素,亦或者动辄2000余万像素,对画质到底是不是一个提升呢?实际上这也是很片面的。

手机摄影的优劣

优势:

携带方便、后期APP众多且强大、易于上手、构图灵活、作品可以及时分享、老少皆宜

劣势:

受镜头宽容度影响,画质有一定局限、在夜景、暗光环境下摄影受到局限。

随着手机拍照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加上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拍摄灵活可多角度随意变换;所以使用的人群是越来越广泛了,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会“咔擦”一拍。

近年来,功能多样化的后期APP出现,更是加剧了手机摄影玩家上升的趋势。

其中就有十项全能的 Enlight、随意玩转曲线的Darkroom、操作便捷易懂的Snapseed、滤镜功能强大的VSCO......等等。这些操作性能简单的APP吸引了一大批不懂PS的人群加入了手机摄影的行列。

这就是手机摄影的魅力

单反相机摄影的优劣

优势:画质突出、镜头群强大、可玩性高、光影效果可突显细节

劣势:熟悉相机需要时日、PS软件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学习,特别是需要一定的色彩基础、不可及时分享、价格相对昂贵一些等

虽然用单反可以拍出色彩、画质、宽容度更高的作品,但其携带笨重不方便;还需懂得更多的摄影知识(前期设置、后期PS处理),这些都是普通人难以接受的。

单反的前期拍摄手动操作比较复杂,参数功能设置较多;它的配置器材(镜头、三脚架)价格较昂贵,下至一两千,上至几万块,很多非专业人士表示难以负担。

而单反拍摄的后期需要打开电脑上传到PS,单反玩家处理图片需要有相当扎实的PS知识,这对于不会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相比较之下,手机拍摄的后期更方便,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性。

大叔结语:

两者相比较之下,大叔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对于 一 些普通的朋友来说,手机摄影是完全够了,在室外,光线充足,构图奇特再加好的后期软件,出来的照片也有独特的味道。

反过来说,即使你拿着最好的相机,不懂PS后期操作,不懂审美,那出来的照片和手机半斤八两。所以,各位摄友永远要记住一点是:

手机与单反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大家各取所需即可!但其中所需要的摄影知识,许多是相通的。与其耗口舌作无谓之争,不如潜心学习扎实的摄影知识。

这是学摄影的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态度!

关于拿手机摄影,你觉得正确的心态是怎样的呢?如果你玩单反也玩相机,针对这两种拍摄工具,你使用的感受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玩转手机摄影


受到冲击是必然,而且会越来越大。

因为大部分人对影像的需求主要是来记录生活,拍拍孩子、拍拍宠物,拍拍旅游纪念照,当然还有自拍。这个也很重要啊。

就目前的手机性能来看,几乎就完全就可以满足普通人对影像的需求了。甚至很多属于专业摄影范畴的题材手机也能应付,比如微距摄影

比如产品摄影

我周边很多有单反的朋友平时拍照用的最多的也还是手机。自从手机拍照性能提高以后,他们使用单反的频率就越来越低了。

当然,单反相机在很多专业领域上的优势还是存在的,手机不会替代单反。

其实单反相机就不是个大众消费品,它只是个生产工具而已,摄影师是靠它来谋生的。而我们普通大众用手机就可以,最多来个微单也足够了。而且手机照片的像素打印出两张A4纸大小绝对没问题,而且保证绝对清晰。

我本身就是个职业摄影师,现在除非有客户花钱雇我去拍东西,其他的照片我都是用手机拍。甚至出国旅游也只是两部手机加几个外接镜头,完全能满足我的需求。下面发几张我前一段去仙本那拍的片子。

全部都是iphone6S拍的。最后这张人像照我还裁切了2/3呢,画质一点问题都没有。

对于大众来说,还是用手机拍照更为方便些,首先使用上方便(相对于单反),再有修图也方便(相对于PS),最重要的是分享更方便。

相对于手机摄影,现在的卡片相机几乎是没有市场了,尼康都停止小相机的生产了。

估计将来的摄影器材会是手机+高端卡片机+微单+单反的布局。我相信手机摄影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手机摄影手册


会。但单反不会成为胶卷相机那样的小众爱好。

高频应用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低频应用,所以手机一定会取代相机(无论是单反或是其他)的部分功能,最典型的就是生活照、抓拍,以及旅行照。专业应用方面,首当其冲的是部分新闻和纪实摄影。还不可能是全部,你去拍个体育比赛用手机试试?

现在iPhone摄影奖和摄影师不少,但那不是因为iPhone画质多好,而是一些牛逼的摄影师,用丰富的经验加上对iPhone摄像头特性的理解,再加上自己的创意的结果。说白了,iPhone摄像头就是个等效28mm定焦头,只要对bokeh快门速度和暗光表现要求不高,光线条件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拍出很牛逼的照片。

来定义一下问题里的小众:小众是相对于大众而言的,单反市场/(a+b+单反+手机)这个公式里,手机的数字越来越大而且增长快于单反,那相应的,单反市场就在缩小。

其实题目其实说的是摄影普罗化的问题。那手机摄影确实是摄影普罗化的一个最新节点。

极为方便快捷+傻瓜式操作,是手机相对于相机最大的两个优势。所以,对这两个要素要求高的摄影场景毫无疑问会被冲击,而且这个已经是事实了,不需要讨论。

就像胶片失去了135市场还有120和大画幅市场一样,你觉得这个市场小,不是因为他变小了,而是大众拍照市场越来越大了……然后大众市场里一小部分比较作的人,比如我,就又回到胶片,因为数码太不严肃,但这个就是个人趣味了,整体而言不会变。

举个例子,柯达是被相似的原因淘汰的。当时摄影走向大众的浪潮势不可当,柯达等传统胶片和相机厂商推出傻瓜相机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家用傻瓜相机简单到不用了解光圈、快门速度、ISO、焦距等摄影的基本概念也能拍照,只需按下快门即可,标配机内闪光,反正不会废片。这个时候,整个产业都是往这一方向走的:随处都可以买到胶卷,各种好卷层出不穷,街边随时都能找到冲洗胶卷的地方,C41的流水线冲洗也无比成熟。

然而,数码相机这时候出现并且迅速发展,比傻瓜机更傻瓜,甚至连胶卷都不用冲洗就能成片。导致胶卷在大众市场彻底没落。刚开始数码相机是比胶片机贵不少的,但耐不住发展得太快,整个产业成本和价格很快就下来了。

再往后,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画质越来越好,傻瓜数码相机又被淘汰,因为不但不用冲洗,操作傻瓜,还能随时分享。

不过啊,除了作为爱好而存在,商业摄影占更大比例好不好。商业摄影师按快门跟不要钱一样。题目说的好像很多爱好者除了在网上吹牛逼当键摄之外还能给单反摄影做多大贡献似的。

而且在专业摄影市场,除非手机画质和功能特性赶上单反,否则不可能代替。人类光学研究发展了这么些年,现在的机身镜头还动不动就跟长枪大炮一样,说手机传感器和镜头未来能赶上单反的画质,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范范范俊杰


单反摄影受到手机的冲击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徘徊在摄影门槛的一般爱好者,这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曾经徘徊在卡片机和单反相机之间,他们希望留下生活的美好瞬间,但对自己是否可以拍出优秀作品,即没有多大信心,又没有太大奢望。随着轻巧灵活、容易掌握的手机摄影功能的飞速发展,对这样的一般摄影爱好者是最大的福音,物美价廉、轻巧灵便,何乐而不为?何况复杂的单反相机操作不便也是个障碍。

当然随着手机摄影兴趣的不断提高,一些人可能不满足手机摄影,可能成为摄影发烧友,随着温度不断提高则非置单反相机不可了,这也可看做手机对单反摄影的促进作用。还有些坚定的摄影发烧友,本来就钟情于单反相机,他们要享受单反摄影的乐趣。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摄影进步很快,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单反摄影,但对有高品质要求的摄影发烧友来说,手机摄影还是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可能就是鸿沟。

世界是青年人的,很多人自然对摄影感兴趣,高科技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甚至不学自通,随着兴趣增加,如果手机没有摄影功能,也会考虑添置单反相机的,现在不用了,手机功能对他们来讲已经够用了,又没有向专业摄影师转变的打算,工作又忙,自然就不会考虑单反相机了。


兰阇图片故事


记得在两年前吧,拿个单反还是挺有范儿!再后来发现身边的大爷大妈出门儿都跨个单反相机......得瑟的我为了保持“风格”,开始疯狂的追求大炮头、大红圈!说到单反摄影的受到的冲击......是不是来自手机,不知!对荷包的冲击是体会深刻的。

看着漫天遍地的美女美颜自拍——锥子脸、玻璃球眼、欧美高鼻梁等等,这拍照+PS混合效果真还不是我这种半吊子玩儿M档的屌丝能比拼的!想想自己之前还为上过单反摄影班而沾沾自喜,现在看看,算个啥?再想想哪些用A档10连拍的单反“同仁”,我不得不说,没有过硬的技术,单反拍片儿还真的不是那种猪都能飞起来的活儿!再说到单反摄影的受到的冲击......0基础美女美颜片儿,确实是冲击了单反相机!

但是,出于内心对单反摄影的执着追求,我也得说说单反摄影无可比拟的地方!

拍摄工具的不同,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也天差地别。

手机夜景拍摄,焦距不足,也就是拉远了就糊了!

而用单反拍摄,那夜景,绝对是清晰可见(记得带三脚架),再痴迷点儿的可以野外搭个帐篷,遥控慢门来个星际片儿,那拍出来的效果,保证能让你身边围几个迷妹!在如今这个男多女少的婚姻大事苦愁时代,或许也是条捷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身心感受,极果君也会每年给自己至少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摄影工具必须带上!

单反装备:繁杂琐碎?你要是真的单反迷!你会care?

手机拍照:倒是简单方便。但我只能说手机的价格和配置那也是成正比的,多少钱的镜头照出什么样的照片,这也不是没道理的···

最后,强迫症的极果君还是要做个总结!对于生活在社交圈里的晒图达(kuang)人(mo)来说,手机显然是首选;单反摄影对于手机摄影的冲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追求完美极致的人,其实最牛逼的相机就是我们身上的“眼睛”,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变、像素高达5.76亿、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对焦速度极高,在0.5秒内就能完成从最远到最近的切换,永不跑焦。影像处理器大约相当于4块Digital 3并行工作,后台的模糊识别处理器无法用地球上的计算机来衡量。

还想近距离触碰牛逼的摄影器材吗?

还想跟着伟大摄影师徒步星辰大海吗?

那就点击上方“极果网”关注我吧!

回复:摄影

大神教你怎么把你女友拍成林志玲


极果网


对于摄影师,个人认为用单反相机的人始终会用单反相机,不用相机的人始终还是不会买相机的,因为单反相机使用需要掌握很多不同的技巧,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摄影师使用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感觉更像魔术师在为我们展示神奇的变幻。

个人认为单反和手机有着各自的优越的地方,所以手机摄影其实并不会去冲击到单反摄影,反而是相互弥补互通的。

首先手机方便携带,目前,只要你会构图,有摄影的经验,你的手机也能拍出很多惊艳的照片,甚至很多突发的情况下,手机比相机更有优势

但很多细节照片美图,还是需要用相机去表现,这种图片简单用手机展示是不好控制的。

如图中的桃花特写,如果用手机是不能完美表现的,需要光圈和镜头的配合。

同样的,很多人会感觉用单反比较麻烦或者复杂,但作者感觉,真正完美的片子还是需要用相机去完成,需要用相机的快门速度、曝光度、光圈的掌控,这些目前来说都是手机不能完全比拟的。

下面是作者用相机拍摄的个别美图和手机的图片,大家可以感受区别对比,您能看出哪个是手机拍的,哪个是相机拍的吗?

大雨后,太阳从云层中漏了出来,西侧的天空日落的景象让人着迷。

街边小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花丛可以这么拍。

雨后的龙城广场,是不是美呆了!

雾中晨练的人们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这个角度的桃花是不是很有意境?

图为牡丹盛开引来的蜜蜂!

老式的火车头好像是专门放置在这里似的,在静静的守护着这个火车站,诉说着这里的过去,定格这里的时光!

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哪些是手机拍的,哪些是相机拍的吗?


龙都视觉


毫无疑问,单反摄影会受到手机摄影的巨大冲击。如今人们对摄像的需求是越来越旺盛,但是购买影像设备的需求却越来越低,手机拍摄功能的发展是横在影像企业心中的一根刺。2017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全球手机出货量趋于稳定,仅有略微的增长。IDC预测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2亿台,2018年将增长4.5%。虽然智能手机市场也趋于饱和,但发展预期显然比影像行业乐观得多。造成这样的局面,也和手机拍摄功能的强势发展脱不了关系。

手机拍摄现在基本是把数码相机给Game Over了,如今的手机摄像头除了在硬件上的升级外,AI也为手机拍照附能。我们来看看手机拍照离单发有多远。

1、光学变焦

  如果说相机有什么功能是手机还没能做到的,那就是光学变焦了,通过镜片组件之间的位移实现焦段的变化,这对于手机来说太难了,难点在于手机内部并没有这么多空间可以实现位移。因此去年刮起的另一阵风就是双摄像头。iPhone 7 Plus的广角与长焦双摄像头组合模块曲线救国地实现了手机上的光学变焦。尽管变焦操作只是在两个摄像模组之间切换工作来实现。但至少也让手机实现了长焦端更好的画质与真实的景深效果。不仅仅是数码变焦那样的简单插值放大损失画质。

2、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功能在相机上很平常,即使是可换镜头的相机光学防抖也不是什么神秘的技术,无论是镜头防抖还是机身防抖,相机上的防抖功能大致可以实现4-5档的防抖效果。这对于慢快门下的拍摄很有帮助,避免了手部抖动。在手机上,前两年已经有支持光学防抖的产品出现,而去年iPhone 7的发布更是让这个技术普及开来。如今主流相机基本上都带有光学防抖功能了。

3、多色闪光灯

  闪光灯是高阶摄影领域里面的重要附件,可以营造人造光的环境,用于模拟各种场合以及拍摄效果的优化操作。而手机的闪光灯则仅用于补光,曾经与相机闪光灯相同的氙管闪光灯早不在手机上使用了,原因是过于耗电。如今LED也加入了更多的色温,这可以再不同的光照环境下给予一个色温合适的补光效果,让这人造光不那么诡异。

4、人像光效

  苹果9月的发布会,两款新品带来了一个新的玩意——人像光效。这是一个后期滤镜效果。有意思的是可以根据人像拍摄的不同布光方式进行后期照片优化,使得人像照片更具戏剧化,如今最先上市的iPhone 8 Plus还未发货,所以这个功能效果是否好,bug多不多还不好说,不过这确实是后期滤镜优化的一个方向。

如今影像企业不赚钱是拜手机企业所赐,那么手机行业很可能会耗死影像企业,事实上已经让一部分企业掉线或者快掉线了。最终手机秒掉的不是单反相机,而是整个影像行业。这么考虑的话,是的!手机秒杀单反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