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经历了什么?任正非何以如此看重基础研究

先看这张图片,相信有你认识的大咖。这是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期间,29位顶级科学家合影,也是号称“汇集全球三分之一智慧的照片”。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第一排:欧文·朗缪尔、马克斯·普朗克、玛丽·居里、亨得里克·洛仑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朗之万、Ch. E. Guye、C.T.R.威尔逊、O.W.里查森

第二排:彼得·德拜、马丁·努森、威廉·劳伦斯·布拉格、Hendrik Anthony Kramers、保罗·狄拉克、亚瑟·康普顿、路易·德布罗意、马克斯·波恩、尼尔斯·玻尔

第三排:奥古斯特·皮卡尔德、E. Henriot、保罗·埃伦费斯特、Ed. Herzen、Théophile de Donder、欧文·薛定谔、E. Verschaffelt、沃尔夫冈·泡利、沃纳·海森堡、R.H.福勒、里昂·布里渊

在科学的入口处,就是真正地狱的入口处,进去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21年前的岁末,任正非在美国访问了一周,走遍了IBM、惠普、贝尔实验室,与欢快的圣诞节氛围相映成趣,任正非以满含忧思的文笔写下了这段话:

基础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没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就像饿死的梵高一样,死后画卖到几千万美元一幅。当我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

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那时候,华为还只不过是一家刚刚开始崛起的公司;那时候,今天如日中天的很多巨头,尚在襁褓之中;那时候,世界还是属于传统PC巨头的天下,互联网还未完全兴起…但基础研究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21年后的今天,任正非指导团队制作了近10分钟的“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根本”视频: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才有科技和产业振兴的人才土壤。这一份系统的策划材料,一经发布就得到各方有识之士的点赞和转发。

而此时的华为,每年都会拿出10%到15%的营收用于技术研发;特别地,每年150-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中,将有20-30%投入基础研究领域。这里的基础研究,代表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材料等基础学科。

此前,任正非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对现在社会思想泡沫化的担忧:如果大家都想去炒炒股、炒炒房,那我们的基础研究是没有机会的。

基础研究从来都不是能“炒”出来的,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的努力。

确实,历经40年改革开放,中国早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诸多指标看起来都是十分的美好、积极。但若论及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中国并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君不见,几个月前还是“厉害了我的国”甚嚣尘上,如今却已经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反省有多少亟待攻克的技术,有哪些技术正在卡了我们的脖子。

很多年后,回过头来再看,2018或许会是一个和2008、1998一样,都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此刻袭扰中国经济的货币超发、资产泡沫、实体经济不振等沉疴痼疾,或多或少都源自20年前的房地产周期开启、10年前的货币信贷泡沫的滋生。

再比如,有人说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开始并肩领跑。任正非提出,人工智能建造在沙滩上,这个“房子”迟早是会坍塌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算力、数据,前两项我们国家还是弱的,光有数据强还不行。欧、美、日的数学基础很扎实,就像中国做机器人,关键零件都是买日本的,即使研发出来了,赚钱最多的还是日本。因此,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并肩领跑”这种说法不太合适。

拿最近十分热闹的5G来说,自MIT教授Robert Gallager提出以来,50多年过去了。1963年,他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LDPC长码的构造方法,短码是土耳其教授E. Arikan写的编码方式。围绕这两个方程,数十年来几十个公司、有上万人在追随研究,变成了一标准,做过就知道有多么的难。直到2016年,3GPP确定5G将使用LDPC码作为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信息的长码块编码方案。在问世53年之后,LDPC终于被主流移动通信系统接纳了。这个故事,任正非感受很深,也曾多次和外界以此举例说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不容易。

对于研发,任正非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研究是将金钱变成知识,开发是将知识变成钱。这是几乎可以堪称闭环的完美逻辑链条,只有研究那是大学象牙塔,只有开发那是纯粹功利商业机构。研究和开发完美结合,是华为三十年践行技术创新的根本,也是华为技术范儿的源头。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外界对华为印象最深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但从去年底开始,在明确了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新战略、并发布崭新愿景和使命的重要关口,华为已经开始强调

“以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发展”。以此大背景看,对数学、物理、美学、材料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将成为未来30年华为最为重要的研究重心。

不久前,任正非的一次谈话,充分展现了华为未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抱负:

华为还是要踏踏实实继续做学问,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从几十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到十八万人,都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攻打这个“城墙口”的“炮弹”已经增加到每年已经接近150亿到200亿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于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进行投入,要相信我们领导行业的能力。我们有的研究所已经在单点上突破,领先世界了,要继续在单点上的突破的基础上,在同方向上多点突破,并逐步横向拉通,在未来三、五年内,我们是有信心保持竞争力的。当然,我们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过一些苦日子,那时华为内部股票的价值可能会下跌,希望你们不要去兑现。

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在基础研究上前进,在一个比较窄的方向上突破,就有可能博弈。我们已经有近8万项专利获得授权,许多还是基本专利、核心专利,这对人类是一个贡献,当然对美国的信息社会也是一个贡献。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设,砸钱就能成功,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我们公司也是急不得的。

是的,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设,砸钱就能成功,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急不得的。

因此,华为将视角放的更为长远: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让教师成为最伟大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