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占领苏州后,李鸿章下令将投降太平军将士屠戮一空

安庆被曾国荃攻陷后,清军的战略目标从安徽转移到了苏浙两省,而当时的江苏省会苏州首当其冲,成了清军第一个进攻目标。

作为李秀成苦心经营多年的苏福省省会,苏州城高墙厚,固若金汤,太平军驻扎在城内的防守部队多达四万余人 ,此外,驻无锡的2万太平军也随时可以驰援。1863年6月,清廷派李鸿章率淮军进攻苏州。李鸿章将淮军兵分三路以包围苏州:中路一万人由总兵程学启(太平军降将)统领,从昆山直趋苏州;北路25000人由李鸿章自己和总兵刘铭传率领,沿常熟、江阴、无锡方向进围,以切断苏州的后援与退路;南路是水师,由李朝斌指挥,自太湖进攻吴江、平望。

英国人戈登受雇于李鸿章,率3000多名“洋枪队”雇佣兵驻扎在昆山,作为淮军的后援和偏师。

李秀成闻警,率大队人马从天京赶来,随即和淮军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拉锯战。淮军装备精良,又有戈登的洋枪队密切配合,因此战斗力很强,到11月底,盘龙桥、虎丘、浒墅关等拱卫苏州的外围据点一个个被淮军攻克;苏州城西、城北绵亘数十里的太平军营垒也相继被淮军拔除,基本丧失殆尽,苏州对外交通、通信以及粮道被隔断,形势已岌岌可危。

苏州外围虽然已基本被淮军廓清,但铜墙铁壁般的坚固城防却让李鸿章一筹莫展,一时难以攻破。12月3日,戈登诱降太平军守将、慕王谭绍光,遭其断然拒绝。然而, 纳王郜云官(也有文献载为郜永宽)、康王汪安钧等 11人却对天国以及苏州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想叛投清军,于是密谋除掉慕王,献出苏州城。他们不断偷偷潜出苏州城,和李鸿章、戈登商谈投降事宜。

事实上,纳王郜云官等人的暗室密谋,李秀成早有察觉,但未慎重对待与严加防范。当他确认此事后,已经无力制止了,因为苏州主将虽然是慕王谭绍光,但守军大多是纳王和康王的人。

李鸿章要郜云官杀掉忠王李秀成,不知何故被其拒绝,他只答应杀慕王谭绍光。李秀成已预感到苏州危在旦夕,很快就将失陷,便留谭绍光守城,自己率万余精锐杀出条血路,突围往无锡方向去了。

12月4日,麻痹大意、竟无一丝防备心的谭绍光召集纳王郜云官等人到慕王府开会商议军情。会上,郜云官、汪安钧等人故意不服慕王提出的意见,并与谭绍光激烈争吵。康王汪安钧身藏短刃,他乘慕王不备,突然拔刀猛刺 。慕王惨叫一声, 倒在血泊中身亡。这位忠心耿耿、身经百战的天国老弟兄,最终死于叛将之手。

12月5日,谭绍光的首级被送到淮军将领程学启处。郜云官等人打开城门,淮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苏州城。慕王虽死,他的部属们却不愿屈服,和淮军、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全部战死。

而纳王郜云官等人准备向李鸿章邀功领赏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惨遭砍头的下场。李鸿章背信弃义,杀了8个降将还不够,还下令将8王的部下全部屠戮殆尽。一时间,随郜云官等一起归降的近3万太平军将士被杀得干干净净,苏州城里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居民们也全被赶出城去,王府、民宅、商铺被搜掠一空。戈登向李鸿章提出抗议,说他擅杀降人,违反了战争法则,最后他到处投告无门,只好不了了之。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