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王后莒敫女

齐国大难毋忘莒 敫女私通“菜园子”

战国末期,战乱频繁,公元前284年,秦、燕、韩、赵、魏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在燕国大将乐毅的带领下,很快就功破了齐国的一座座城池。整个齐国七十余城,就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地。乐毅无奈,在莒城北筑台,招贤纳士,以求早日攻陷莒城。没等乐毅攻下莒城,他就被调回燕国,使莒城免遭战火,百姓得以赞享安乐。因为莒国战乱较少,所以历史上曾有多位国君及王公贵族到莒避难。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姜姓齐国)作乱,公子小白曾在莒寄居,后来回国做了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并留下了“毋忘在莒”的典故。现在的齐国(田姓齐国)再次遭受侵略,齐湣王无奈出逃,他选择避难的地方也是莒(这时的莒归属于齐国)。仅仅剩下两座城池的齐湣王只好求楚国出兵相救,没想到楚军首领淖齿杀掉湣王,在莒城自立为王。淖齿为斩草除根,到处追杀齐国的皇亲国戚。

这一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莒城太史敫(太史姓后名敫)家的大小姐在闺房里憋闷久了,想出去转一转。但那时女子不能随便出门,且兵荒马乱的也不安全,后小姐只好领着丫鬟在自家院中闲逛,他们从前院转到后院,从花园逛到菜园。这些景致,她都看了无数次了,也没什么新鲜的。唯一不同的是,菜园里来了个灌园的,算是个新面孔。种菜浇水这样的活,不算什么重活,一般都是年长者干,今儿怎么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后小姐有点纳闷,闲逛中她们已来到这小伙子跟前:“请问相公,何时来此?”穷汉并不抬头,回答说:“我……我……”丫鬟见他吞吞吐吐,赶紧介绍说:“这是我们家小姐,你有话但说无妨。”穷汉这才站起身,恭敬地说:“噢!不知是小姐驾到,小生失礼了。”他边施礼边说:“我刚来不久,承蒙太史关照,让我在此管理菜园。以前只干些粗重之活,这种细活也是边学边干,请老爷、小姐多多担待。”小姐丫鬟相视一笑,心想,这算什么精细活,看来你也没干过什么粗活。而且闻听此人口音,虽然说的莒地话,但总觉得不大纯正。再看这人,虽然穿戴破旧,但干净利落,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不像是一般的穷苦人家。初次见面,不好多问,主仆二人同他寒暄几句就走了。

但就是这一面,后小姐对小伙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憋闷之时,常常到菜园闲逛,并同那灌园的小伙子闲聊。看那小伙衣着寒酸,后小姐还经常送些旧衣物之类的给他。久而久之,她对这位下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当然那小伙子自然也对小姐甚是爱恋,但身为一个下人,怎可有此非分之想。可由于敫女积极主动,小伙子也大起胆来。菜园里,一片片蔬菜碧绿青红,叶子肥厚油亮,果实饱满诚实;一群群蝴蝶蜜蜂飞来飞去,采花授粉,好不自在。他们就像其中的一对,菜园就是他们的乐园。以后的日子里,敫女经常背着父母与小伙子约会。但自己的心上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呢,敫女却仍然不知。

法章终登齐王基 太史无媒不嫁女

当初,小伙子对自己的身份一直保密,但二人都已私定终身,而且敫女对他无话不说,情真意切,恩情似海,再不说实情便是不忠。于是他便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敫女,原来他是齐国的太子法章,就是淖齿到处搜捕并欲斩草除根之人。对于敫女来说,太子的身份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惊喜,而更多的是担心。因为当时齐国已被燕国灭掉,并且法章的父亲也被杀,不要说法章能回去当国君,就连他的性命也可能随时都会丢。但敫女并没有因此退却,为了让法章放心,她很可能还同法章发誓:不管你今后怎样,我都要和你在一起,今生我非你不嫁。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轰轰,夏冰雪,乃敢与君绝!想那法章该是何等地感动,他可能也会这样向敫女表白:我绝不辜负小姐对我的痴情,我以后要是能复国当上国王,一定立你为后。

复国当国王,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艰难而渺茫。

再说那淖齿,自从杀死了齐湣王自立为王后,却毫无收复齐国失地之意,只是整日花天酒地,为非作歹,因此民众都不拥戴他。

齐湣王在世时,身边有个年轻侍卫叫王孙贾。他护送齐湣王逃难时与湣王失散,只好自潜回家。王孙贾的母亲得知此事后,没有为儿子的平安归来高兴,而是大加责备:“你早晨出去,傍晚还不回来,为娘惦记你,常常靠在家门口张望。你傍晚出门,很晚了还不回来,娘就倚在巷口张望。齐王逃难,盼望臣子们护卫身边,与老娘盼着儿子早早回家,有什么两样?你为齐王之臣,王既昏夜出走,你不快快去找,以尽职尽责,怎么可以私自回家呢?”王孙贾顿时醒悟,感到非常惭愧,他当即辞别老母去寻找齐王下落。

等寻找到莒城得到湣王被害的消息时,他愤怒至极,冲到市人密集的大街上,袒露左臂,高声呼喊:“淖齿身为宰相而弑其君,为臣不忠,大逆不道,叛乱齐国,罪大恶极。愿跟我一起诛灭淖齿者,请袒露左臂!”街市上的人纷纷说:“此人年幼,尚有如此忠义之心,我等也是忠义之人,都应当支持他,跟从他。”霎时,有四百多人袒露了左臂,他们纷纷抄起木棍、铁锨、镢头、刀枪等冲向王宫。当时楚兵虽有二十万,但都分屯于城外,王孙贾率领众壮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士卒兵器杀入宫中,一阵乱刀,将淖齿剁为肉酱。

淖齿死后,莒人和齐国逃亡的大臣聚在一起寻找湣王的儿子,想要立他为齐王。起初法章是害怕他们要杀害自己,过了很久,才敢声言“我就是湣王的儿子”。于是法章在莒城即位,这就是襄王。

心爱的人终于如愿以偿了,在为他欢喜的同时,她也陷入了纠结之中。她可能时常会不自觉的来到自家的菜园,他们在这里相识,在这里相恋,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然而,此处已物是人非,让她更加睹物思人。同时她可能也在劝自己:法章虽然当上了国君,但还在莒城,国都和大部分国土尚在敌人手中,他还要忙着收复失地,等忙完这一阵子,他就会来接我的。

但此时的敫女也在担心:他还会回来吗?他真的能信守自己的承诺吗?毕竟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是落难的菜园子,现在毕竟已是一国之君。在期待与彷徨中,敫女一天天的度过着。

终于有一天,他真的来了!他来兑现自己的诺言,迎娶她做王后。她当然欣喜,然而,这时父亲却阻止了他们。太史敫认为:婚姻大事,必须媒妁传言,父母做主。自己的女儿背着他与人私定终身,今又无媒而娶,是大大的不敬,是大大的不合礼节,是败坏门风的丑事。当初的菜园子现在虽贵为一国之君,但他还是断然拒绝了。难道一对共患难的有情人会因为礼教而就此分手吗?

王后辅政两齐君 智解连环抗强秦

父亲不同意敫女嫁给齐湣王的态度是坚决的,今天看来,这个当爹的太过于残酷和不识时务,但从另一个方面说,他也是个不畏权贵、有气节之人。殊不知,有其父必有其女,女儿也和他一个脾气,她执意要嫁。看来当爹的是没法阻拦女儿了,但他还是不让步,他要从此不认这个女儿了。

就这样,敫女冲破了世俗礼教,有情人终成眷属。她被齐襄王封为王后,由于敫女本姓后,按正常称呼应为后后,但叫起来不好听,所以史称君王后。君王后贤惠,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掉了做子女的礼节。襄王在莒的第五年,齐国大将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于即墨城外,取得巨大胜利。接着一鼓作气,将昔日燕军攻下的七十余城尽数收归于齐。田单随后到莒,将襄王与君王后迎至临淄王宫中。

襄王对敫女恩爱有加,并且连国家大事都仰仗敫女。敫女执政以来,在国内推行安定民心、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政策,国际上推行联合五国诸候、共同抵御秦国的政策。她特别强调用人唯贤、择臣必孝。认为,在家如不孝,在外必不忠;不孝的人,决不能重用。君王后坚持以上政策,使齐国立于安定的环境中,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很快又强盛起来。

但是,秦国吞并各诸候国的野心一天也没有收敛过。秦王见齐国重新复兴,发展极快,恐其东山再起,成为后患,便想试探虚实。 君王后的机智不仅冠绝当时,而且惊服后人。《战国策•齐策六》记载,秦昭王派使臣给齐国送来了一个玉连环说:“齐国人多智谋,不知能解开这个玉连环吗?”君王后把玉连环展示给群臣,群臣不知怎么解。君王后随即拿来锤子把玉连环打破了,对秦使说:“这样不就解开了。”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烽火连年,其中不乏刀光剑影、血风腥雨,亦不乏勾心斗角、斗智斗勇。这个用一块整玉雕成的玉连环本不可解,可君王后却以超常的思路和胆略,硬是把玉连环砸破了。不破不立,君王后“破”掉玉连环的同时,也在强秦面前立起了齐国的国威。

公元前275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 君王后虽有才能,但却没教出有出息的儿子,政事全依赖母后主持,自己毫不用心,一任享乐。起初,君王后有贤德,对待秦国比较谨慎,与诸侯相交有信用,齐国又处在东部海滨,秦国日夜进攻其他五国,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祸。

君王后一去世,她的弟弟后胜做了齐国宰相,他接受了秦国间谍的许多金钱,劝说齐王放弃与其他国家的合力抗秦策略而归向秦国,秦国因此能灭亡其他五国。五国灭亡后,秦军终于攻入临淄,百姓没人敢反抗,齐王建于是投降,被迁到共城,从此秦一统天下。所以齐国人抱怨齐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及宾客的话以致亡国,人们编了歌唱道:“松树呢,还是柏树呢?让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宾客吗?”

金生水成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