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象棋不能像围棋一样走向全世界?

于寒洛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大,涉及围棋,象棋,涉及历史,地理等等。但要回答起来个人觉得蛮简单的。

我们简单梳理下扩散路径,对比下扩散方式大概就能对概貌有所了解。

围棋的扩散第一站是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日本。时间大致从南北朝开始,可谓源远流长。扩散方式来源于中国文化圈临近国家的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迫切的,也是有选择的,当时的围棋是中原精英人士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受到这些国家的推崇。并在日本落地生根,幕府时期300年围棋受到将军官方的大力扶持,而且无一断绝。围棋在日本优渥的土壤里连绵不绝稳定发展了300年,位置尊宠的让人仰望的名人棋所,四大家争棋的竞争机制,广揽英才的准专业棋手培养制度。使围棋深深耕植在日本固有文化之中,并使围棋技术,棋理,规则,礼仪,包括棋具更加规范和提高。奠定了近代围棋的深厚根基,也为围棋的进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向西方扩散打下良好基础。明治维新后,日本打开国门,全面西化,这种西化上至天皇,下到平民,大到建军,小到围棋,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围棋出现了西方模式的日本棋院,棋手也脱离寺庙,家族,小社团,成为现代意义的职业棋士,在和西方交流中,围棋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签,也漂洋过海,走入西方视野,并体感身受。

围棋作为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创造的游戏,只有中国利用文明先发优势和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第一个创造出来。也正由于这一点,围棋原始的,普世的价值观也能为大多数肤色和民族所接受,学习和喜爱。

新中国建立后,国兴棋兴,国家也不遗余力的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优秀文化品种,围棋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扩散开来。

象棋也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但缺少文人学者归纳整理,记载较为模糊。中国沿海一带是象棋传统强项,名家辈出,棋风亦盛。象棋的传播更多的是来源于沿海人民一种古老的传统:下南洋。随着下南洋的华人走向东南亚一带,基于东南亚的地文化消费传统和华人入乡随俗的观念。象棋只活跃在华人和范华人文化圈中。个人行为比较显著。

从较为完备的军事体系来看,象棋应该成熟于中央集权古代中国。和其他民族游戏有同质化竞争的倾向,有先天不利。以保王为根本的忠君思想极其细节和其他民族难于取得较深的认同感。这些也许就是扩散慢的原因吧。





爱抽牡丹


谢谢棋友的邀请。围棋和象棋都是中国的国粹,但目前两者的发展情况不一样。

先说围棋。在中日韩三国博弈的推动下,逐渐职业化、市场化,无论从棋手的待遇还是赞助商的角度,围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最近一两年在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热潮的推动下,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发展势头有增无减。

再来看中国象棋。目前基本上是中国一家独大,海外参与的棋手也是华人居多,中国象棋这个项目在亚洲范围内还算有影响力,如在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

具体从待遇上来看,同为职业棋手,围棋的收入比象棋的高,所以很多家长给小孩报兴趣班很多都是学围棋;从赞助商,媒体报道的角度,总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围棋这个项目(特别是有关中日韩的围棋比赛)。学象棋的小孩少,象棋专业棋手待遇一般,再加上媒体又不关注,同为国粹,目前象棋的发展情况比围棋差了一点。

至于象棋目前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一,除了中国,其它参与的国家还是比较少。象棋影响范围仅限于亚洲,仅限于华人圈,没有吸引到更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方外国人。

第二,客观因素,中国象棋棋子是中文,外国人如果要下象棋,还要学一点中文,无疑额外增加了难度。而且西方世界已经有了国际象棋,规则上和玩法灵活一点,如“王车易位”、“小兵升变”等。中国象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下棋思维和规则对于下惯了国际象棋的西方人来说,也有理解难度,进一步限制了中国象棋在世界范围的推广。

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亚洲象棋锦标赛、世界象棋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棋手走出国门去推广象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收获,目前越南棋手赖理兄也代表杭州环境集团队出战象甲联赛,相信随着“走出去,引进来”、“养狼计划”等措施的顺利开展,象棋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发展会越来越好。


象棋爱好者


经常接触到国外的棋界人士,也问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其一,欧美已经有了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原理、下法差不多,而且国际象棋还多了后和兵升变,比中国象棋变化更多,更好玩些,因此,在习惯了对弈国际象棋后,再来下中国象棋,心理有抵触感,按照围棋上的说法是“棋形重复”。同样的道理,习惯了下中国象棋的中国人改下国际象棋,也有些难度,既然都是象棋,我玩得好好的,为何要改弦易辙呢?因此,国际象棋要从娃娃抓起,成年人已经习惯下中国象棋,比较难接受国际象棋;其二,国际象棋没有字也都懂,每颗棋子的外形决定了其功能,欧美人习惯了这种立体棋子,中国象棋必须认识汉字才行,否则没法进行对弈,这对欧美人来说也是一大负担。设身处地想一下,现在将象棋的棋子字体全部改为英文,中国人能适应吗?当然有点难,像象棋中的红炮和黑炮、红相和黑象都不是一个字体,如何跟欧美人解释清楚,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围棋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是完全不同的棋类,围棋仅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非常简单,欧美人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学会,不会因为经常下国际象棋而有所抵触。围棋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象棋只要能完成“斩首行动”就行,很像欧美人的习惯思维,动不动就派特种兵“斩首”;而围棋重在取势,而后凭借厚势缓缓施压,获取实地,无需你死我活,只要我比你多半目就行,这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所以,基辛格《论中国》一文中着重提到了中国人的围棋思维。


聂卫平


呵呵,为什么我呵呵——

胡荣华开创了中国象棋的新时代,先手飞相局,顺炮局,被胡荣华赋予了新意。胡荣华把中国象棋推向了新的高度,可以说,胡荣华就是中国象棋界的吴清源。

当然,聂卫平也是英雄。当年的聂卫平,聂旋风,以一己之力捍卫了中国围棋,也让围棋成了国民关注的运动。从这一点看,聂卫平功莫大焉。

围棋的世界冠军,其实就是中日韩三国演义,只不过奖金比较高,看起来好像比中国象棋更大众化。其实不然,从事中国象棋运动的,参与中国象棋的人数,远远高于围棋。

那些说中国象棋变化少的,基本都是故步自封的。现在的中国象棋顶级选手,王天一,郑惟桐,哪个不是善于排兵布阵,挖掘中国象棋的潜力。王天一功夫老到,郑惟桐飞刀频出,这两个人,目前是中国象棋的顶峰。和这两个人下棋,后手能下和棋,很难,很难。

中国象棋不是没有前途,而是缺乏商业运作。现在,奖金最高的中国象棋比赛,不过是碧桂园的70万奖金。这个奖金,比起围棋来说,确实少了一点。而且,其他的中国象棋比赛,比如韩信杯,周庄杯什么的,奖金只有十万。这些,和围棋动辄百万的奖金相比,确实寒酸了一点。

商家参与少,才是中国象棋没落的主要原因。


王俊杰猛


中国象棋是大众娱乐。玩的是开心。在街边树阴下,公园橙子里,湖景路边,小区角落等到处见两人下棋几人围观就在笑骂吼声中度过几个小时。其一成本低,其二防止脑神经退化,其三通俗易懂,其四有胜负快乐感,其五有利治安管理,其六有利个人修养提高。对中国象棋说三道四之人自认为清高其实是小人行径谋名利。

虽然都是64个格子,但国际象棋取格子里面,中国象棋取格子的交点,相对来说,中国象棋比国际象棋可动的空间要大太多了。至于走法确实也差不多,国际象棋更简单,变化也要少的多了,中国象棋撇开整盘,还有残局,国际象棋就不存在残局的说法了。

就想问下你看了多少棋谱,象棋的开局并不复杂,变化有限。但随着兑子,棋盘空间变大,不同棋子的配合也变的更加灵活。而且你说棋谱套路,围棋的开局不是套路?并且围棋随着落子,棋盘空间越来越小,所需要的计算量越小。我三种棋都会下,从小就下,相信看过的棋谱比你多,至今连入门都算不上。




个人还是觉得中国象棋更好,不仅有复杂多变的套路,还有出人意外的杀着。相对来说,国际象棋就单调的多了,不需要多少精力就可以精通。围棋之所以受欢迎,一是规则简单,二是无可替代吧。


小虾趣事儿


首先要解读一下这个问题,围棋走向世界还只是刚刚起步,依旧任重道远。

象棋对于西方人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表述方式,即汉字对他们来说太难。

为什么说技术不是问题呢?因为前年欧洲一次象棋活动中,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在车轮战中就逼和了象棋特级大师王斌。

第二个是推广的问题。围棋至今已经有很多的世界职业大赛,而象棋至今尚无相关比赛。所谓没钱办不了大事啊!

当然,围棋的世界职业大赛其实只是局限于中日韩争锋。

所以,象棋要想走向世界,先搞个世界职业大赛,以赛促推广,可是个捷径!


木门斋


谢谢邀请,你说的是中国象棋吧?国际象棋早就走向世界了。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围棋也是起源中国,因为简单易学,但要下好却非常难。只有黑白两种棋,传播起来较为容易。古时候的日本和高丽(包括朝鲜和韩国)均属中国的番属国。中国古代文字都是繁体字,要学中国象棋还得学会这三十二个中国字,并且要理解这三十二个棋子的义意、着法确实为难他们。所以他们把简单易学的围棋带回了他们的国家。于是乎就有了后面的中日韩围棋争霸的局面。放眼如今有三个影响力的国家在玩这个游戏,其他国家自然蠢蠢欲动。我们再来讲讲中国象棋,在本人看来中国象棋的好玩程度并不亚于现在所有的奥运竞赛项目,因为那些球类、体操、拳击、跳水等都是观赏性节目是给别人看的,而且自已要累个半死。中国象棋它是一种智力游戏,大脑的刺激愉悦感很强。中国象棋之所以没在向世界,是因为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不够。随着中国的崛起,外国人纷效仿中国人,他们以后会觉得不了解中国,自已将会落后,不了解中国自已将会被淘汰。所以他们拼命的学习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菜肴,学习中国的生活。我在网上看到了美国老太打中国麻将已成风景。这就是对中国认知的体现,他们渐渐觉得原来中国人发明的游戏这乡好玩。我也喜欢玩麻将,但我更爱中国象棋,玩了几十年依然乐此不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友人也都会纷纷爱上这个游戏,爱上中国的,愿中国越来越强大,愿中国象棋早日走向世界。


劲兴


象棋太肤浅,装b地说,象棋若是小学算术,围棋则是高等代数,且很好玩的高等代数!可浅可深,浅时一目了然,深时深不可测.围棋既是世界上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游戏!说简单,正如聂老师讲的就是黑白两子,规则简洁;说复杂,其变化莫测,千古无同局,具有吸引各层次人群的无限魅力,故能流行.且其361点位加4金角就是一年,若润年,则加上天元;四角又可代表四季,似与天文节气暗合…奥妙无穷,不似现人类文明产物!似上一代高度文明遗留,抑或外星文明?


大卫162411872


看了有些人的回答,说象棋之所以没有在世界上普及是因为汉字,这个理由是非常站不住脚的!想想看,喜欢下棋的人都是很喜欢动脑子很聪明的人,如果真让他记住象棋上的几个汉字其实并不难,何况还可以用英文来表示!中国还有另一个国粹麻将,麻将上也有汉字,为啥最近麻将在世界上普及得那么多呢?难道象棋上的汉字比麻将上的汉字难得多吗?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西方已经有国际象棋了,西方人接触国际象棋的机会就跟我们接触中国象棋的机会一样多,反过来说,为什么国际象棋在中国很难普及?道理也一样,中国本来就有中国象棋了,并且普及率非常高,又有几个中国人有兴趣去学国际象棋呢?这个还有个负面循环的问题,越是不普及,学习的人就越少,你学会了国际象棋去跟谁下呢?身边会中国象棋的人到处都是,找个人来对杀毫不费力,但你去找个会国际象棋的人,恐怕却很费劲吧!同样的道理,国外国际象棋的氛围经过多年已经形成了,但并没有形成中国象棋的氛围,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自然很难普及中国象棋了!但如果一个外国人长期住在中国,他恐怕多半会受国内那么多人下中国象棋的氛围影响,也会喜欢上中国象棋的,这跟象棋上的汉字没有丝毫关系!就像有很多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很快就会流行麻将一样,中国象棋也会随着大量中国人到世界各地,也会把象棋文化带到全世界!所以说很多人把象棋没有在世界上普及归因于汉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李朕大爷


象棋从出现到现在是不断演变的,棋盘也是近代才定型下来,火药未运用于军事前,象棋棋子是没有炮的,此时象棋已传入印度地区,随后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成为国际象棋,其世界流行度在围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