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因拖工钱,ofo车辆投放人员上门讨薪?

韩贞禹


ofo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了。

早在去年6月21日,ofo就已经闹出过一次欠薪们事件了。有网友在微博上放出了ofo欠薪导致ofo天津刘园维修厂工人罢工。

当时ofo的说法是:罢工的工人并不是ofo的员工,拖欠工资系供应商所为。然后一个锅就甩给了供应商。

你们猜供应商怎么说?

供应商说,ofo从4月份开始就没给过钱。

是啊,ofo拖欠供应商的钱,然后供应商垫了4月份和5月份的工资,难道还要垫6月份的工资吗?

那么工人只好向欠款的源头,也就是ofo公司要钱了。

ofo公司鉴于巨大的舆论压力,“督促”供应商给员工发了工资,其实就是让财务给供应商结了费用,那供应商当然能给员工爽快的发工资了。

ofo为什么用通过供应商来用人呢?实质就是转嫁风险。如果是自己的员工,拖欠工资就会难看的多。毕竟在大众看来,ofo拖供应商的钱属于狗咬狗,但是拖欠员工工资就属于狗咬人了,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欠薪门事件之前的几天,ofo投资人朱啸虎发微信朋友圈分享文章称ofo活跃用户远超摩拜,谁知腾讯大佬马化腾在其朋友圈开怼说从微信的数据来看,ofo已经输给摩拜了,并劝其不要因为投资了ofo就歪曲事实。

ofo似乎是为了做出回应,在几天后将小黄车押金从99元涨到199元。

涨价的第二天就出现了欠薪门事件。

一切看起来都对小黄车不利,ofo的财务看起来似乎有点问题。

然而,这对于ofo来说,只是个开始而已。

2017年7月,ofo公司被外界质疑拖欠供应商欠款达到25亿。

对此,ofo官方表示坚决否认,坚称绝无此事,定是友商在泼脏水。

2018年4月4日,美团收购了摩拜单车,失去风口的ofo小黄车似乎有些凌乱和孤独。

4月20日,微博网友爆料武汉ofo拖欠承运商运费达半年之久,金额巨大,而且一直拖着拒绝支付。

供应商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员工上门举牌讨要血汗钱。

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又爆出广州ofo拖欠物流公司货款,被物流公司用面包车堵了仓库。

现在看来,ofo欠供应商25个亿,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更有消息称,ofo的资金链很可能已经断裂。

对比已经嫁人的摩拜单车,单身狗ofo的身板显得实在有些单薄,不知共享单车之争最终的会走向何方。

但你要问作为吃瓜群众的我来说,对此事有什么想法,我只能说: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共享单车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洗牌。
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开始有大量的共享单车开始关门倒闭了。当时就有人传出某些大的共享单车品牌也一样未能幸免,面临着一些财务问题。
当时这些公司还矢口否认,并要追究别人的责任。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情况却告诉我们,似乎,当初的爆料可能并非谣传,可能是事实。
如今OFO开始拖欠薪水,这就反映出ofo的经营的确出了问题,或者说,财务出问题了。
————野蛮发展被遏制————
其实在最早的时期,相信各位都可以看得到,共享单车那可是野蛮发展,从北上广到十八线小城市,从市区中心到郊区的地方,到处都是共享单车,而且各大品牌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也让很多人感觉一脸懵,甚至有的人手机上下载了多个APP来使用各种共享单车。
然而,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却产生了一个很不好的后果,就是制造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很多公司只顾着到处发放共享单车,却很少考虑共享单车的维护问题,于是大量的共享单车如果出了问题,就被抛在路边当垃圾,在很多地方甚至产生了共享单车的坟场。
此外,共享单车的出现,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增多,对骑行者的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很多城市亟需面临的状况。
当共享单车逐步饱和后,其负面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很多城市开始出台政策来管制共享单车的发展,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量。


于是,共享单车的风口也消失了。

而一旦风口消失,那么很多问题就开始不断地出现了,最核心的就是资金链问题,当初的野蛮生长,很大程度上对资金的管理也是存在问题的,现在一旦遇到了发展问题,资金问题就直接显示出来了。


目前,哈罗单车在逐步的推,并且提出了免押金的思路,这种情况下,依靠押金的传统单车更是步履维艰。


所以,我就退了押金。


李雷博士


其实非常希望这种讨薪的新闻能少一点,恶意拖欠员工的工资能少一点。

但是一旦有,就让它上头条,扩大影响力,让人尽皆知,监管部门介入,合理地处理这件事情。

工人们其实工作内容非常辛苦,“为你挥汗搬运一辆辆的车,却没有工钱”,工人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却没有收到应得的回报,这换做是我,也会很着急、气愤,自己被欺骗劳动力了。
而且工人们的收入也是非常紧缺的,每家人们都等着发工资等着生活,非常多方面都要用钱,拖着不发,心里各种慌、乱、急,拖得越久,就更做不住了。

但是他们能怎么做呢?去维权吧,也不知道怎么维权,人家公司都有保安可以直接轰你出去,也有法务发律师函,自己能做什么呢?

所以很多工人一旦遇到欠薪,只能团结受害群众的力量,聚集起来,打出横幅,围观公司的办公地点示威,从而表示自己的不满,并且尽可能多的吸引媒体、群众、监管部门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维权。就像婴儿一样,饿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哭。

ofo在前期跟摩拜的市场占有战中,扩张得非常猛。我在深圳印象更深刻,地铁边原本只有几十部单车,到后面密密麻麻地摆了上百部,甚至把行人走的道路都占了。然后又调高年费价格跟单次使用的价格及时止损,补之前的大窟窿。而近期,又深陷“讨薪门”,真是大起大落啊。

最后希望工人跟ofo之间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结果跟解决方案吧。

你被欠薪过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和大家互动交流!

这是职场老学姐第304个原创问答作品。感谢点赞支持!转发请注明出处。

听说关注我的人最后都「升值」「加薪」了。欢迎点击头像,关注「职场老学姐」

职场老学姐


去年9月,北京颁布通知:暂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并明确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在这之前,杭州、福州、广州、郑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已经颁布共享单车“禁投令”。

一纸“禁投令”,令还活着的共享单车企业陷入焦灼状态,即便是稳坐前两名的摩拜、ofo也在谋求新的突破。

4月,摩拜和ofo的好消息不断:

摩拜被美团收购,一篇《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成为当时朋友圈里最火的“鸡汤”;

与此同时 ofo也终于等到救命钱,媒体查询工商信息得知,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就当大家认为共享单车会继续春天时,突然爆出新闻,ofo车辆投放人员上门讨薪水,并打出“为你挥汗搬运一辆辆的车,却不给工钱,ofo,良心何在”的标语。

怎么觉得ofo的新闻听起来越来越像乐视了?不会也和金主闹不愉快吧?

事实上,类似的欠薪事件在去年ofo也曾经爆出。

当时欠薪新闻一出现,ofo小黄车马上做出官方回应:公司对该事件非常重视,已第一时间了解了具体情况。新闻中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为ofo供应商员工,被供应商拖欠了工资。而在ofo发布官方回应后,爆料人也在微博上删除了相关内容,并澄清钱已经收到。

现在互联网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太快了。树大招风,一旦有知名企业出了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吃瓜群众们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对企业来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却可能毁于一旦。

因此,企业要珍惜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拖欠薪水、拖欠社保这样的事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分分钟被当事人在网上爆料。对企业来说,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算事情。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职场女超人李小船


说实话,这种讨薪其实也算是比较常见的,只是有的公司讨薪的方式比较的温和,一两个人,就坐在你公司门口,看到相关负责人,就过来问问付款的事情,也不哭也不闹。

只是ofo现在摊子大了,可能拖欠的款也非常巨大了,自然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当然,有一句说一句,ofo也算是辉煌过,很多的单车生产、单车维修、单车搬运的公司在他的生态下越做越大。

不过现在确实有点日薄西山的味道了。前段时间,摩拜的创始团队把摩拜给卖了,摩拜的欠款,挪用的押金都不需要胡玮炜再来操心了。

可以说是安全出局,落袋为安。

不过ofo确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戴威只是将自己的车抵押给了阿里,并没有选择把ofo给卖了,可以说,戴威的野心是不小的。

这相当于是一场赌博了,拿到了阿里的钱,去赌ofo的未来,如果没有做出来,那么自己的结局肯定不会有胡玮炜那样的优雅。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现金流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现金流一旦断裂,那么摩天大楼也会在顷刻之间倒塌。

所以,为了保证现金流的健康度,拖欠乙方公司的一些应付款就再正常不过了。

ofo发展到现在确实也不容易,戴威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虽然欠款确实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现在ofo的处境也确实不太好,但是,我还是愿意看到ofo能够有一些改变,给我们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体验。


会技术的葛大爷


其实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面临上门讨薪的状况了,2017年6月份的时候,就有多家媒体曝光了ofo小黄车拖欠员工工资的事情,现在是再次因为拖欠工资的事情遭到了曝光,由此可见ofo面临的问题不小。

在早起投放市场的时候,ofo小黄车通过为了抢占市场,大量投放低成本的单车,虽然可以迅速碾压对手,可是因为投放量大,成本支出也多。

此外,由于小黄车本身质量就一般,加上人为的破坏,平台也无法对每辆车的状态进行监控,小黄车的坏损率居高不下。

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如此惨重的报废率,不仅增加运维成本,也需要不断购和补充新的车辆。单纯靠用户押金是难以维持的。

更何况,到现在为止,共享打车的大战烧了好几年,依然没有实现自我造血和盈利,一直都靠融资,所以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所以在这种种原因的背后,出现共享单车拖欠工资的情况并不意外。

这种情况下,比较倒霉的就是那些辛辛苦苦搬运自行车的工人,赚的都是血汗钱,但是后面还拿不到应得的工钱,所以只能依靠这样上门讨薪的办法来解决了。

也希望在媒体的曝光下,这些工人能顺利拿到辛苦劳动赚来的血汗钱。


独角兽工场


不时看到ofo的新闻,一会是它被滴滴收购,消息不属实;一会儿是它以共享单做抵押物,换取阿里巴巴的17亿融资;一会儿是老股东要卖掉ofo,戴威要滴滴的人离开……资本市场上,收购和融资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今天的对手,明天的合作伙伴;今天的合资人,明天的冤家对头……还有真假莫辨的各种消息,各怀心思的炒作,恶意的打压……

对于一个外行来说,只能是看热闹,但是对于一家好企业来说,股东的投资能不能升值,消费者能不能受益,员工的利益有没有保障,这些才是关键。遗憾的是,在“共享经济”的新业态里,这些都没有资本的翻云覆雨重要。热热闹闹的总是各类收购、融资、上市、变现……消费者呢?只是融资的筹码或者上市报表里的数据?曾经,这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遍地的小黄、小橙、小蓝,但“地”总是有限的,市场的竞争最终要趋于有序。它不仅仅是资本说了算,还需要尊重消费者,尊重员工。

关于共享单车,我们看到的所有负面新闻,都有关消费者和员工——消费者的押金无法退还,员工的待遇难以保证,资本大佬们以光鲜亮丽的前台呼风唤雨、长袖擅舞,消费者和员工在暗淡无光的后台忍气吞声,无论如何不是正常态。

共享经济的未来会是什么,我说不好。但是,不尊重消费者、无视员工利益的公司,一定走不远。


女子兵法


这可能是OFO最大的转折点,我认为是不妙的。这是因为资本的力量所致的悲剧结果。

大家再回头看摩拜单车的路,可以感叹胡女士的“英明”了吧!事实上,OFO的问题就在于此!

故事讲完以后,如何让故事延续越荡起伏的精彩,与其说是讲故事的方式有区别,倒不如说故事谁听更具有吸引力。

这下可好了,线下投放人员直接去了公司讨要工资,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讨要“血汗钱”,确实让人怀疑OFO的资金问题。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负面新闻来得让人可怕,这预示着,OFO可能存在严重的资金断裂,未来不妙!


唐氏二少


4月4日上午,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信,正式宣布全资收购摩拜。靴子落地,摩拜最终以被美团收购而结尾,而它曾是共享单车战场上最被看好的选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场拉锯式谈判的焦灼。即便寒冬过后,共享单车的春天却迟迟没有到来。

而今天,ofo爆出欠薪的丑闻,实在又让人为其捏了一把汗啊。去年2017年6月21日,网易科技、腾讯科技等多家媒体曝光ofo小黄车拖欠员工工资,工人拉横幅罢工讨薪。而今天再次拖欠工资事件一经曝光,随即引起社会轩然大波,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1、投入成本、运营成本难以为继

在早期投放市场之初,ofo小黄车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大量的终端铺设,帮助用户解决找车难的问题,随手可以骑到单车,但投放量越多,成本也越多。此外,由于平台无法监控每辆车的位置与状态,单车报废率极高,维修成本也随之增高。从ofo共享单车入市以来,损坏率一直很高,私自换锁、改装、涂改二维码的情况频频出现,甚至可以说是从未找到解决的方法。ofo的高损坏率、高丢失率、高运维成本,导致公司长期处于失血状态。作为公司重要资产投放下去的单车损坏报废惨重,需要不断大量输血补充车辆。而单纯依靠用户用车的现金流,远不足以维持运营成本,如此导致资金链出问题。为了解决资金紧张压力,ofo小黄车不得不使出涨押金的昏招,把压力分摊到用户身上。

显然让ofo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的,这些看似只是正常维持共享单车运营的成本和开支,在不断拉长共享单车回本的周期。

2、共享单车难以造血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现有状况下,ofo很难实现自我造血,ofo也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缓解难以盈利的状态。比如ofo先后推出充返、月卡活动。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验证,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单车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今年开始,ofo取消了几乎是免费骑行的月卡,取而代之的是按月的收费模式。

事实上,对于ofo过度依赖融资,尚未找到平衡收益点的单车而言,种种迹象似乎已经预示了今天的结局。

面对发展了三年,却长期处于烧钱亏损状态下的共享单车,投资人曾试图推动双方合并,尽快落袋为安。

马克思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其实,生意更加离不开数学。例如路边的一家包子店,若算不清房租、人员工资、和每个包子多少猪肉、多少面,以及每个包子卖多少钱,估计几天就得赔死。即使投入、运营的基本成本算清了,还要面对不知深浅的市场,离“真正完善”生意能否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

可以预见的是,摩拜以被收购收场,ofo短时间内仍难以承接盈利的重任。但对于三大巨头而言,其背后千亿级别的用户数量和骑行数据,也许才是ofo它的价值所在,ofo会不会也以依附巨头结束,大家可以YY一下。


牛哥侃科技


OFO的车辆投放人员上门讨薪,理由是拖欠工钱,我觉得如果事实存在,讨薪是正常的啦,劳动者讨要自己的劳动报酬,这是法律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不支付就是违法,不因为用人单位是知名企业、风投企业、独角兽或者是别的什么名气大的企业,就可以特殊。

任何大行其道的企业,你都不能因为自己有比较重要的社会地位,或者说有比较重要的商业地位,就可以去欠薪,这是不对的。

越是知名企业,越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越要维护好企业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