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乡风物】铁西区西三环街道宁官屯——沈阳城西“杂巴地”

老地图中沈阳城西宁官屯

沈辽路从宁官屯穿村而过

宁官市场附近

宁官屯,隶属于铁西新区西三环街道。位于沈阳市区的西南,三环外侧,沈大高速公路与沈盘公路交汇之处。清代以至民国,它是沈阳城至彰驿大道沿线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村屯。但是其商业繁盛度在当时似不及附近以西五六里地的得胜营子。过去赶大车,出沈阳城大西门四十里正好是得胜营子,正遇晌午,日中而饭,所以打尖投店多在得胜营子。改革开放后,才造就了宁官屯的经济发展,成为沈阳西部的一个明星村。

清末宣统二年(1910)编篡的《承德县志书》中载其隶属于县西路五区,并且是西路巡警分区第五分驻所的所在地。民国初,撤消路,改为区村制,隶属于沈阳县第五区。伪满时期,1935年9月,日伪当局进行村屯合并。境内村屯实行主副村制度。原属沈阳县的九个区按仁、义、礼、智、信、国、泰、民、安九个字改称,宁官屯改称“怀信村”,其所辖九个副村。

铁西区西三环街道宁官村委会

从宁官村委会门口村内主街向北拍摄

据《于洪区地名录》载,清初有宁姓在朝居官,任帮带,赐领地于此。由关内迁来张、王、李、单、洪五姓,为宁家佃户,搭窝棚居住,以此得名“宁家窝棚”,后更宁官屯沿用至今。帮带一职只是个下级武官,宁姓清初在朝居官属误传。另有一说,就是清初护城驻军宁帮带领兵驻于此地。

实际上,宁官屯几十年前只是位于沈阳至辽中老道的南侧,离沈辽公路距离只是不太远而已。据说在清末之前,村北尚有一自然屯,名叫殷家泡,其名已废,村子百十年前就已经并入宁官屯。

李凤民先生在《盛京八旗方位之谜》一书中关于盛京城外屯界八旗界限考证出沈阳至彰驿站大道为镶黄旗与镶蓝旗界限,其注释中特别引用了《沈阳地方志通讯》1988年1期刊载的铁西区地名办公室宋长有先生的《沈阳县志区划的考证》,文中有“……宁官屯的界碑镌刻着镶蓝旗界。”这个镶蓝旗界碑惜未见实物,这是研究盛京城外八旗方位最有力的文物证据。

宁官实验学校大门

宁官实验学校教学楼

提起宁官屯,老辈人都耳熟能详一句顺口溜,说宁官屯有“四大天”。这四大天分别为“一手遮天、洪福齐天、听命由天、叫苦连天”。其一,“一手遮天”据说指的是有一大户,有当大官的家人,很有势力;其二,“洪福齐天”指的是清末宁官屯出了个“董举人”,举人可以见到地方官不用下跪,可以候补官缺,地位很高;其三,“听命由天”也就是指的是靠天吃饭的小自耕农;其四,是“叫苦连天”,据老辈人说这个村有穷的叮当响的或者游手好闲的只能住牛棚马架的破产农民。宁官屯历史上是人多地少,本村兼有一些开买卖的,无地农民较多。土改后,当地贫苦农民彻底翻身得解放。

清末,宁官屯出了个董举人,方圆二三十里名气很大。据说此人曾在村里设立义仓,且乐善好施,好为穷人词讼,但年轻人对其知之甚少。此外军旅歌唱家董文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做为城市的下放户在宁官大队也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听一些本村老户提及过此事。

现今的宁官屯崛起于改革开放后,工商业繁盛,交通便捷,具有一定的区域经济辐射力,外来人居多,在沈阳城西名声赫亮,已经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杂巴地”。

宁官屯村内小街

宁官实验学校西围墙外主街道向南拍摄

【附】董宗舒,字福臣,奉天府承德县城西宁官屯人(今属沈阳市铁西区西三环街道,宁官屯是我们曹家屯的东北部邻村)。其是光绪壬午科(1882年)举人。旧时,邻近乡里的老辈人皆称之为董举人,名气挺大。

《奉天通志》卷一四四/民治三/灾赈,载其设立董氏义仓事迹。其文:

沈阳县”邑绅拣选知事举人董宗舒,世居城西宁官屯。光绪十四年独捐巨资建置义仓,积谷称贷。订立规约,务正业者贷之,力田者同孤苦者赈蠲,乡人咸知感奋,十六年复设义学二,招本村子弟入学肆业。”此义仓在1945年还存在着,存集着谷粮。

【延伸阅读】张平格,咸丰四年(1854年)十月生人,盛京内务府正白旗恩锡佐领下汉军附生。世居辽阳州(城西)绣江堡,距城二十里。光绪庚辰(1880年)科会试第243名,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35名,赐同进士出身,钦点内阁中书。董宗舒是张平格的“课友”或“兰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