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美人计的王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经过王允的美人计,吕布将董卓刺死,董卓死后,家族皆被斩首,不分老幼,而且还没收了董卓多年的积蓄,黄金数十万,白银数百万,珠宝、丝绸、粮食不计其数。

那没收后都给谁了呢?当然是王允了,王允随后大犒军士,设宴于朝堂,召集百官,弹冠相庆,把酒言欢。于是大家一起瓜分了杀死董卓后的利润。

为了对付董卓,关东联军的十八路诸侯兴兵折腾了半天,没了下文不说,自己还打的不可开交。而这个不露声色的王司徒,巧施连环计,令董卓喋血宫外,可见王允的手段不可小窥。

那么王允是个怎样的人呢?

起初董卓要废掉少帝立献帝的时候,请大家喝酒商量,没想到和袁绍一言不合闹僵了,甚至要拔刀相向,此时王允说:“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容改日再议。”这个和稀泥的手段就不一般,既没表明态度,可以以后伺机而动,又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双方都对他心存感激,王允自然是左右逢源的高手。

后来袁绍一跑,王允自然就站在董卓这边了,废立之事通过后,董卓大权在握的时候,王允就屡次劝董卓称帝,动作说:“安敢望此”,王允说:“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董卓笑道:“若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


王允一方面拍董卓马屁,而令一方面又私下怂恿吕布:“方尽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

王允左右挑拨,两面三刀的本事确实高明,做的也很成功。但是王允上位之后,就其实和董卓也没什么两样,他开始居功自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以致下属离心离德,在他们看来仅仅是换了个把持朝政的人而已。

参与杀董卓其实也有汉献帝的一份功劳,因为汉献帝也希望可以从其中获得利益,希望争取到失去的皇权,但是董卓死后,王允并没有把皇权一分一毫的还给汉献帝。在皇帝和官员的博弈当中,皇帝已经成为了吉祥物,早就没有玩这场权力游戏的本钱了,自从大将军何进和太监们被消灭后,刘家的皇帝已经没有实力控制局面,从那个时候起,汉朝皇帝就跟当年的周天子一样,仅仅剩个名号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把到手的利益在白送给刘家皇帝,董卓如此,王允亦如此,后面的李傕,郭汜、曹操都如此,因为皇帝已经成为弱者,无论你是否忠诚,站在弱者一方总是没有胜算的。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奸臣董卓和忠臣王允的做法是一致的,都不让皇帝掌权。

但对待其他问题上,王允和董卓就不一样了,董卓好屠杀平民百姓,王允则滥杀知识分子,但统一的看也都是向弱势群体下手。当朝有位名儒叫蔡邕,名气很大,王允跟其有些私怨,在上台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讲蔡邕抓到了牢里,最后还给迫害致死了。

王允上台后谁对她的威胁最大呢?答案是没有人,大家一致的支持他,这个局面是相当有利的,他完全有条件做一番事业的。如果非要说威胁,吕布可以算一个潜在威胁,王允不仅没有对其加以控制,还提到他为奋武将军,统领兵权,和自己平起平坐,共同主政,这样一来给未来留下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吕布听话还好,不听话的话,他连干爹董卓都干杀,还不敢杀老丈人王允吗?

还有的是蔡邕无论怎么看,他也不对王允构成威胁,杀他一个很容易,但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无异于给自己增加执政的困难。所以王允杀蔡邕是愚蠢的,令广大知识分子心寒。

所以,王允其实在政治水平上还不如董卓,他不分轻重,对用人和杀人没有远见,是一个必然被历史淘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