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Flag惨遭打脸,牛皮可不是随便吹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过一次非常失败的装逼经历——

赤壁之战,曹操被打得大败。

带着一帮幸存下来的老弱病残战略性撤退

曹操逃到乌林西时,突然发出了一阵杀猪般的傻笑(一点失败者的觉悟都没有)。

笑得众人一脸懵逼。

大家集体用一种关怀智障的眼神看着曹操。

曹操解释道——

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要是老子用兵,肯定会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队。

哈哈哈哈哈哈哈……

正在这时,常山赵子龙上线,并和曹操打了个招呼——

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吓得曹操撒腿就跑。

曹操惨遭打脸后,一点儿不长记性。

刚逃到南彝陵高速公路,便又来了一阵莫名其妙的傻笑。

然后开始嘲讽——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辣鸡

为啥不在这埋伏一支军队?为啥?

然后,张飞上线。

吓得曹操疯狂跑路,靠着妖娆的走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迤逦奔逃)。

二次装逼失败的曹操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

到了华容道以后,曹操又一次笑了起来。

然后在略显寒酸的群众(止有三百余骑)的围观下,再一次开启了嘴炮技能——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脑残。

老子装了逼还能跑,真刺激哈哈哈哈哈……

然后,关羽上线,并和老朋友打了个招呼——

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

这一路走下来,曹操把自己的脸都打肿了。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强行吹牛逼然后被疯狂打脸的故事。

比如——

魏延:谁敢动老子一根汗毛?

魏延

王朗: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

老子的意大利嘴炮,肯定能把诸葛亮轰成炮灰。

王朗

各路诸侯群殴董卓时,董卓的部将华雄曾公然装逼。

把一群龙套打得不要不要的。

这种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让袁绍非常头疼。

于是问——

诸君谁可出战?

谁能帮老子弄死门外那个装逼犯?

韩馥: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潘凤

当然,这种喜闻乐见的打脸事件,在正史中也是数不胜数。

比如——

五代十国末期,后蜀有个叫王昭远的人。

这哥们儿没啥实力。

但却是个精通吹牛逼的演技派,把后蜀皇帝孟昶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王昭远是诸葛亮的脑残粉。

没事儿就“羽扇纶巾”地进行自我包装,然后说自己是孔明在世。

当时,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已经开始了统一江山的军事行动。

而后蜀正是北宋的重点打击对象。

为了搞定后蜀这个遗留问题,赵匡胤派出了猛将王全斌。

孟昶皇帝虽然是个中医、书法、诗词的全方面人才。

但他却入错了行——

不会治国也不会打仗。

所以,孟昶听说了北宋的军事行动以后,非常慌张。

于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王昭远身上。

王昭远不愧为演技派。

虽然没有过硬的军事理论基础,也没有带兵群殴的实战经验。

但他一点儿都不紧张。

穿起“诸葛亮同款”套装,敲着铁如意。

当着孟昶的面,吹了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牛逼——

放心吧领导。

我王孔明可不是浪得虚名。

如果王全斌敢来,我就弄死丫的。

孟昶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便倾家荡产地组织了一支军队。

交给王昭远全权指挥——

勉为朕立功!

兄弟,我可全指望着你了。

王昭远临行前,宰相李昊到城外为他壮行。

王昭远挥舞着拳头(攘臂)向组织表明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吾此行何止克敌。

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请组织和人民放心。

我不仅要打赢这场反侵略战争。

还要直取中原,干掉所有像纸老虎一样的阶级敌人。

王昭远慷慨激昂地吹完牛逼后,就带着大军上路了。

结果,演技派王昭远被实力派王全斌打成狗。

三战三败,狼狈地逃回了根据地。

宋军追来以后,王昭远被吓得腿都软了。

坐在座位上起都起不来,如同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据胡床不能起)。

后来,王昭远回过神来。

脱掉盔甲藏到了老百姓的家里。

然后连哭带叫地被宋军活捉了……

说好的易如反掌呢?

打不打脸?

隋文帝杨坚也曾无比庄严地立下Flag,然后打了自己的脸。

有一次,杨坚和大臣对“如何建立和谐友爱家庭”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臣——

领导,你就不怕你的儿子们以后打起来啊?

杨坚非常装逼地回答道——

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

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

我家里有个母老虎(独孤皇后),对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监管。

只要我有一点儿自由恋爱的倾向,都会被她扼杀在摇篮里。

当年我睡了一个宫女,结果第二天那个宫女就被活活打死了。

成为了一次用品。

所以,我的五个儿子都是一个妈生的。

亲兄弟,肯定不会撕逼啊!

哈哈哈哈哈哈……

杨坚没想到的是——

他的五个儿子并没有什么相亲相爱的觉悟

而且无一善终,全都没有好下场。

杨坚的大儿子是杨勇。

性格比较温厚,算得上是积极上进的有为青年。

但是,杨勇的撕逼技术过于薄弱。

被自己的二弟杨广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先是丢了太子之位,后来被杨广赐死。

杨坚的二儿子,便是把大隋搞到破产的败家子——

隋炀帝杨广。

杨广刚一上位,便迫不及待地弄死了自己的大哥杨勇。

顺便干掉了他的十个儿子。

后来,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反革命集团起兵造反。

杨广落入了反动分子的手中,被活活勒死了。

杨广死后,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混上。

最后,“六位帝皇玩”的萧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一个低配棺材。

将杨广草草埋在了流珠堂下。

杨坚的三儿子杨俊虽然没有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兄弟撕逼中。

但也没能善终。

杨俊最大的爱好就是往家里娶姑娘。

他花式纳妾的做法,让王妃崔氏非常不爽。

于是——

崔氏在食物里下了毒,把杨俊毒了个半残。

从此以后,杨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病死了。

杨坚的四儿子叫杨秀。

是个神经大条的装逼分子——

穿最好的衣服,坐最牛逼的豪车。

完全不把老爸放在眼里。

杨广当上太子以后,杨秀很不高兴。

总想搞出点儿让二哥伤筋动骨的事情

对于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四弟,杨广也没客气。

直接罗列了一大堆罪名,把他送进了监狱。

隋朝倒闭之后,杨秀和杨广一起被叛军杀死了。

杨坚的老儿子杨谅,看到自己的大哥被欺负得那么惨。

便知道二哥杨广是个擅长背后捅刀子的狠角色。

于是,杨谅待在自己的根据地并州——

一边作壁上观地看戏。

一边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

杨广当上皇帝以后,果然下旨让杨谅入京汇报工作。

杨谅知道自己要是去了,肯定没啥好下场。

于是起兵造反。

杨谅胆子不小,本事却不大。

被前去镇压的杨素打到怀疑人生。

杨谅投降后,被杨广活活饿死。

春秋时期,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惨遭伯嚭陷害。

被吴王夫差赐死。

对于夫差这种过河拆桥的缺德行为。

伍子胥非常生气——

我跟着你爹混了那么多年。

帮助你爹成为霸主。

然后又把你推到了太子的位置上。

你他妈就是这么谢谢我的?

行,你牛逼

于是,伍子胥留下了临终遗言——

我死以后,你们把我的眼珠子挖出来。

挂到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攻破吴国。

夫差听说这件事以后,冷笑着说:

卧槽,你挺不服气呗?

行,我不会让你看到任何东西的。

于是,夫差找了个质量极佳的牛皮袋,把伍子胥的尸体装了进去。

然后用几块大石头压上,沉到江里去了。

结果没过几年,夫差便被打脸了——

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实现了伟大复兴。

然后灭掉了吴国。

跟伍子胥说得一毛一样。

夫差觉得自己没脸去地下见伍子胥。

便蒙着脸自杀了。

北宋时期,苏轼因为耿直的性格和嘴贱的毛病,被人贬来贬去。

一直走在下坡路上。

而苏轼的学生黄庭坚,也因为他的装逼举动而受到牵连。

被贬到了偏远山区……

更有意思的是,这对苦逼的师徒在路上偶遇了(相遇于梧、藤间)。

两个人见路边有卖汤饼的小摊,便坐下来边吃边聊。

黄庭坚没吃过什么苦,是个追求高生活质量的事儿逼

他觉得汤饼特别难吃,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然后拍着大腿唉声叹气(置箸而叹)。

苏轼这些年一直在穷困地区体验生活。

早就习惯了。

很快就把汤饼消灭掉了。

苏轼瞅了黄庭坚一眼,说道:

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咋的,一碗汤饼你还想细细品味品味啊?

然后大笑着离开了,留下黄庭坚在笑声中独自凌乱。

结果第二天——

苏轼因为吃汤饼的方法不科学,消化不良无法上路。

黄庭坚紧紧握住老师苏轼的手,说了声保重

然后大笑着离开了。

留下被打脸的苏轼在笑声中独自凌乱。

所以——

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

不然,多半会发生打脸惨案

装逼的时候呢,也需要把握好尺度。

不然,多半会遭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