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国家陷入内战,为何卡扎菲最终丧命而阿萨德一直稳坐江山?

冠霄之冲

善始者实繁,刻终者盖寡。

卡扎菲上校在不停的改换门庭中获得了机会,他带着自己的部下招摇过市,准备开往王宫举行起义,结果自己的车子跑的太快,部队迷路了。卡扎菲上校调头找了几条街找自己起义的兄弟们,这个过程中随便几个片警都可以将他拿下,可是卡扎菲是首都警备司令长官的女婿,没有人愿意相信誓死效忠国王的警备区司令员会背叛。



卡扎菲上校最终还是成功政变了,尽管一切都是万万没想到。卡扎菲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他被200位带着王冠的部落国王授予王冠,被称为万王之王,他凭借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获得了国家财富将利比亚从贫穷国家变为富裕国家,并且成功消除了种族隔离问题。

同一时期,老巴沙尔总统也推翻了叙利亚的国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他凭借自己掌控的军队和身经百战的威望,获得了稳定的支持力量,依靠穆斯林逊尼派支持统治国家,从建国伊始开始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开启党禁镇压反对派,凭借叙利亚石油天然气获得巨大财富。老巴沙尔总统与前苏联结盟,抗衡美国人的颠覆,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后继续与叙利亚保持政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1年非洲雄狮卡扎菲上校被炸死在地洞里,叙利亚共和国正开启内乱模式,一切都是似曾相识却又是那么的陌生,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中情局喜欢政权交替之际发动颜色革命。

卡扎菲很不幸,他曾经制造了法国民航客机空难,他曾经接受200个部落国王的万王之王,他放松了对于军队的绝对控制,他开始与西方交易妥协丧失了阿拉伯世界的联盟,他成为了北约阴谋狙击的猎物。



小巴沙尔总统很幸运,当他开始向西方妥协,当他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当他废除了国家紧急状态法的时候,他的哥哥仍然牢牢掌握国家精锐部队,他的导师普京及时把他拖出了北约的圈套。反对派政治力量与变节的武装部队都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他们没有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可以用拳头和钱解决的北极熊认为都不是问题。

创一代卡扎菲上校做了反对派和北约的炸鸡,利比亚的军阀都想做国王;小巴沙尔作为创二代把老爹打过的江山重新打了一遍,他成为了民族解放者和阿拉伯世界反抗美国的英雄。


唐俊龙55398571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现在看来对于一个小国来讲,有时候有个真心和可靠的朋友,不仅是路的问题,还可能是命的问题。有个好朋友甚至能多条命,这恐怕就是同样是国家陷入内战,为何卡扎菲最终丧命而阿萨德一直稳坐江山的原因。两国都是在2011年爆发的内战,卡扎菲就当年10月就被打死,而在持续近7年多的叙利亚内战中,巴沙尔领导的政府军正逐步取得优势。先说说利比亚,利比亚是个地处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面积176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小,南部主要为沙漠地区,人口600多万,主要为阿拉伯人。从16世纪起,其最富裕和人口最密集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1912年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英法分别占领了其北南两部分。1951年,利比亚取得了独立。

1969年9月1日,军衔为中尉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九月革命”,推翻了当时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自己给自己晋升为上校。在此后的42年中,上校卡扎菲一直统治着利比亚,直到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卡扎菲特是典型的小国领导人做着大国梦的领导人。1982年至1983年卡扎菲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他性格特立独行爱炫耀,喜欢在大的场合脱稿演讲,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长达94分钟的演讲,漫长的演讲造成其私人同步口译员在中途心情崩溃,放弃翻译。

虽然卡扎菲统治利比亚40余年,就像很多阿拉伯国家一样,利比亚依然有着浓厚的部族色彩。利比亚也不是一个从古自今就存在的整体,它由三个有着各自历史和文化以及地缘特点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分别是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昔兰尼加(东部)和费赞(南部)。最为重要的就是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和昔兰尼加(东部),1951年,伊德里斯王朝利比亚联合王国成立后,当时王国的首都一度在西部的的黎波里和东部重镇班加西之间轮换。

从内政方面来讲,利比亚有大大小小的部落800多个,其中比较大的约有30多个。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时正是在卡达法部落(卡扎菲所属的部落)以及西部和南部的一些部落支持下推翻了国王伊德里斯(他是东部昔兰尼加地区赛努西部落联盟的教长)。这个原来人口不到10万的卡扎菲所属的卡达法部落立刻显赫起来了,卡扎菲所统治的40余年,并没有很好整合国内的部族,反而在军政系统大量任用卡达法部落以及其亲近的一些部落人员,不仅部落矛盾尖锐,同时由于全国70%的油田和炼油厂都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与当时卡扎菲领导的中央政府也是矛盾重重。到后来,卡扎菲对国内支持其的部落也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转而在军队中吸收大量的外国雇佣兵,所以到后来除了其家乡苏尔特所在的卡达法部落算还是比较真心支持卡扎菲外,真正真心支持其的国内部落并不多,这是其内政的失误。

利比亚内战过程,2011年爆发了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和以东部为主的反对派之间的武装冲突,在2011年3月15日,政府军的先锋侦查兵挺进到了反对派的大本营班加西的10公里处,并完成对班加西外围的战略控制。卡扎菲马上就要胜利在望,然而事情发生了严重的转折,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眼看自己支持的反对派如此不争气,决定亲自动手了。3月17日,在阿拉伯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随后美英法三国对利比亚发动多轮空袭,后又有多国加入到对利比亚的空袭中,利比亚反对派很快得以重整旗鼓,随后与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陷入僵持。在卡扎菲拒绝流亡后,2011年5月之后,北约加大了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中打击力度,8月,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10月20日,卡扎菲所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其家乡苏尔特被攻占,卡扎菲死于乱兵的枪杀。虽然卡扎菲政权被推翻,然而其国内各派依然冲突和矛盾不断,依然处于过渡阶段,2017年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最新旅游禁令,利比亚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单中。卡扎菲除了内政的严重失误外,其外交的严重失误非常明显。卡扎菲在位时,看似在国际上风光无限,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曾对抗数十年,然而在国际上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连阿拉伯国家对其的支持者都寥寥无几。

反观叙利亚,面积约18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多万,在公元16世纪也是被纳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1920年成为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叙利亚获得了独立,1963年起由现任总统巴沙尔所在的阿萨德家族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至今。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叙利亚就与美国关系不咋地,1967年两国曾断交,后美国多次制裁叙利亚,两国关系几乎一直紧张。叙利亚与前苏联关系亲密,1980年两国建立了盟友关系。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叙利亚继续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从1971年开始,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就一直是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海军在海外的一个基地。2000年,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去世,其次子成为了总统,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可以这么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急剧收缩,而叙利亚可以说是俄罗斯在中东唯一的坚定“盟友”,失去了他,俄罗斯就失去了在中东以及地中海地区的战略支撑点。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以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攻势下,巴沙尔领导的政府军曾一度比较被动,2015年,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危机,叙政府军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逐渐在叙内战中取得相对优势地位。

另外一个原因,虽然同是阿拉伯国家,但叙利亚并不像利比亚那样部族色彩那般浓厚,叙利亚8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次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叙利亚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在伊斯兰教中,逊尼派约占80%,什叶派约占20%。叙利亚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和叙利亚政府军的主要构成人员是约占该国总人口约11%的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派。这200多万阿拉维派虽然占叙利亚国内人口的少数,然而却比较团结,是叙利亚政府军的中坚力量。


十三叔看历史

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内战都是由“阿拉伯之春”所引发的,但是两国之间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阿萨德与卡扎菲不同,他在很多地方上有着优势,能在如此混乱的内战中一直坚持到现在,那么为何同样是陷入内战,为何卡扎菲最终丧命而阿萨德一直稳坐江山?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阿萨德拥有着完整的陆军军队和空军军队,尽管他们不是很好,但至少能为阿萨德去战斗,而且也有着一定的水平和装备。

与利比亚不同,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各种反对派的出现络绎不绝,最主要的是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而导致互相残杀,并没有将矛头一致对准阿萨德。在他们互相残杀的过程中,阿萨德逐渐的稳固着自己的地位。

与其说叙利亚是内战,不如说是各种势力在叙利亚的混战,作为主场的阿萨德则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库尔德人在叙利亚的战争,不仅叙利亚对其进行打击,土耳其也是不能坐视不管。

阿萨德与卡扎菲最大的不同是,阿萨德拥有有盟友,而且是世界强国和地区强国,俄罗斯和伊朗对阿萨德的帮助是最为重要的,他们为阿萨德提供军事、技术、经济上的支持,才使得阿萨德至今任然稳坐江山。

而外国势力给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却仅仅是有限的武器和金钱,并没有提供军事援助。尽管以色列和土耳其也参与其中,但他们并没有去帮助反对派,而是在叙利亚追求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阿萨德之所以能够稳坐江山是拥有着冷静的态度和强大的盟友,而卡扎菲则不然,整个利比亚团结一致,所有的矛头都直指卡扎菲,所以最终命丧黄泉。


走进伊拉克

叙利亚和利比亚不一样,巴沙尔和卡扎菲也不一样。

叙利亚与利比亚相比,更加的世俗、包容、开放、现代。

与利比亚相比,叙利亚虽然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并不保守专制。从1970年哈菲兹.阿萨德开始,叙利亚就开始不断的保持着开放发展的态度,与苏联和西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国内文明且开放,是中东地区相对比较“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

特别是在巴沙尔.阿萨德上台以后,在他执政期间,不断的推行民主进程,并且坚定的发展经济,惩治腐败并且改善民生,其执政期间的作为被称为“大马士革之春”。

虽然阿萨德父子在叙利亚执政几十年,但是这两个人都是通过选举获得总统的职位。

因此不管其他人怎么样去评价他们两个人,都必须要承认,阿萨德家族在叙利亚是具有广泛的统治基础的,其统治的稳固程度也得到了国内大多数人的认可,不然的话他们也不可能在叙利亚执政这么久。

同时由于叙利亚与俄罗斯长期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在叙利亚也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当美国挑动叙利亚内战的时候,俄罗斯会站出来坚决支持叙利亚的主要原因。

卡扎菲就不一样了,虽然卡扎菲在利比亚执政期间,在国计民生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但是从根子上说,利比亚要比叙利亚更加落后和混乱,而且卡扎菲表现出来的政治抱负过于高大,与利比亚的实力不符。

如果我们今天来评价卡扎菲,我觉得可以有用两句中国的老古话来评价他。

1、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卡扎菲从走上政治舞台之后就一直都是伊斯兰世界的“大嘴巴”,早期的还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领袖,虽然有时候常常口出不逊,但是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也还会软下来。

比如在1988年发生的洛克比空难被美英定性为恐怖袭击,当时调查结果是利比亚人是凶手,卡扎菲在一开始也是强硬应对。但是很快利比亚就遭到了美英两国的联合打击。于是最终卡扎菲还是服了软,为死难者提供27亿美元赔偿,并且于2003年正式对袭击承认责任。

此后,卡扎菲就开始走上了反美、反英的道路。在外交上不仅仅宣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公开抨击美英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更是公开撕毁联合国宪章,以表明自己对联合国的蔑视。在经济上也是开始走上脱离美国经济体系的举动,比如将利比亚出口的石油采用欧元作为结算货币。

这一下子就等于是动了美国的奶酪,于是从2011年2月开始,美英等国就开始在利比亚煽动暴乱,并且从3月19号开始不断地空袭利比亚。8月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灭亡。

2、没娘的孩子没人疼。

美国在利比亚煽动内战的行动与在叙利亚的行动其实是一个套路,先是煽动民众反对现政府,接着发动武装暴动,然后派兵空袭干涉直至现政权灭亡。

但是叙利亚与利比亚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叙利亚背后的靠山足够的大,足够的硬,让美国拿叙利亚没办法。

利比亚背后有人么?有的,那就是法国这个阴险的靠山。卡扎菲在任期间其实与法国的关系非常紧密,最近还爆出一个消息,那就是卡扎菲拿出5000万欧元去贿赂萨科齐,以帮助其谋求连任。

但是法国敢跟美国硬抗么?明显不能。结果萨科齐在美国的压力下,在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北约空袭利比亚,弄死了卡扎菲。

所以有娘跟没娘,后果截然不同,如果当时利比亚背后有一个强力的靠山,美国也不会拿利比亚怎样,因为利比亚的战略位置与叙利亚相比差的太多。一个是焦点国家,一个只是普通的国家,你的价值不值得别人去倾尽全力的保护你,这就是区别。

所以我们今天在看待国际问题的时候,并不能仅仅只是从公平正义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些问题,因为这种言论很具有迷惑性。

在国际上,大家更多的都是遵守丛林法则,以利益说话。如果你没有值得别人帮助你的价值,那么你的国家就与别人无关。就这么简单。

最后正义女神镇楼打野


落下m

阿萨德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可能下台或者丧命,江山不由他说了算,更谈不上稳坐。阿萨德的政治生命要取决于他价值和作用了。

利比亚战争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

法国在利比亚拥有最多的石油利益,所以法国成为这次攻击利比亚的头狼。利比亚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早就让很多西方国家垂涎三尺。谁控制了这国家就等于是控制了这个国家的丰富石油资源。这是军事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但却是一个不能够公开秘密。但卡扎菲软硬不吃,把石油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结盟、反帝、反霸权,西方国家的利益相对受损,因此欧美长期密谋要推翻卡扎非政权,借利比亚内乱制定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方案。

(中东狂人卡扎菲)

俄罗斯不救利比亚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反复无常,并不是俄罗斯的铁杆盟友。有很长一段时间亲美亲欧,特别是跟法国像兄弟一样,还资助萨科齐竞选总统。

2、俄罗斯与法国做了交易。法国的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是俄罗斯梦寐以求的,萨科齐以此为诱饵。俄罗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四艘西北风级航母协议,前提是不救卡扎菲。

3、从自身利益考量,识时务者为俊杰!要救利比亚,首先得衡量得失,失大于得肯定不能做。卡扎菲立场不坚定,且利比亚是法英的传统势力,美国也来分一杯羹。俄罗斯介入,势必讨不到好又得罪西方,还不如得个便宜卖乖。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普京和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意见相左,相互竞争导致未救卡扎菲等等,就不详细列解了。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叙利亚危机,怎么俄罗斯就倾尽所有来拯救呢?

1、普京出兵叙利亚的背景就是巴沙尔准备放弃大马士革而退往拉塔迪亚山区了。彼时,阿萨德已经独自坚守5年了,如果叙利亚归于西方,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落脚点也就难保,俄在中东的影响力会迅速归零。

2、叙利亚有俄罗斯在中东乃至海外的唯一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港。位于地中海南段,驻有俄罗斯强大的海军舰队,是俄罗斯通向地中海的保障基地。没有这个军港,地中海属于西方所有。

3、救叙利亚也是为了俄罗斯安全。叙利亚与伊拉克、伊朗为一个月牙弧形,保护俄罗斯的南部。如果叙利亚垮了,伊朗也是早晚的事,那时俄罗斯就完全被西方包围,再也出不来。

(巴沙尔阿萨德与军事将领)


综上所述:叙利亚是非救不可,不得不救,唇亡齿寒的关系。保住巴沙尔·阿萨德,就是保住叙利亚现有政府,等局势稳定,再考虑叙利亚政体和改革的事。至于利比亚本不是俄罗斯势力所在,卡扎菲时而亲美亲欧难以琢磨,俄罗斯犯不上为他得罪西方,陪了金钱又折兵。


鹰视国际

现在一切还尚未定论,只是刚刚开始。

话不要说得太满,几年前利比亚的卡扎菲,谁能知道他最终就丧命了?同样的道理,现在的叙利亚,我们也不清楚阿萨德和他的叙利亚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也许和卡扎菲一样悲惨的命运?也许坚持了下去,赢得了最后?这都很难预料。


那么当年卡扎菲为何最终丧命?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英等北约国家直接进行军事介入。当时利比亚的反对派其实实力并不强,要不是北约的空中支援,早就覆灭了,当时北约军队早在开战前就秘密派入特种部队进入利比亚,搜集情报和训练反对派武装力量。等到开战以后,海陆空全面进发,你说卡扎菲能不败亡吗?

而如今的叙利亚目前还不同,阿萨德至今还没倒台,最关键原因是俄罗斯还并未放弃叙利亚,再加上现在英美等国家还只是进行空中打击,并没有派出军事力量进入叙利亚境内,不过之后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总之这件事让我们懂得,弱者是永远被欺凌的,你有反抗的权利,但却没反抗的力量。


青史回声

叙利亚的大戏还么有落幕,下这个结论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是,阿萨德比卡扎菲挺的时间要长得多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实,我认为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面临生存压力时得到了族人的力挺,阿萨德本人也展现了坚韧的一面

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统治基础是350万左右的阿拉维派(属于中东什叶派的分支),占到了叙利亚总人口的15%左右。在1970年老阿萨德通过政变上台后,经过对军队系统的反复清洗,阿拉维派几乎占据了军警系统中的绝大部分高级职位,牢牢地控制了军权。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在叙利亚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的双重夹击下,阿萨德政权摇摇欲坠,但他的阿拉维派族人知道,一旦阿萨德倒台,作为少数民族又是统治阶级的阿拉维派必然受到残酷的清洗和镇压(伊斯兰国的暴行确实把很多人推向了阿萨德政权一边),在生存危机面前反而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而阿萨德本人确实也展现了坚韧的一面,多次深入前线鼓舞士气;善于团结其他部族,如守卫戴尔祖尔的伊萨姆·扎赫丁老将军就是一个德鲁兹族人。如果阿萨德也像卡扎菲那样逃跑,估计早就垮台了。

伊朗和俄罗斯的输血续命,使得阿萨德政权屡次化险为夷

在叙利亚内战初期,美国奥巴马政府就想借口化学武器问题出兵打击,如果那时出兵,阿萨德政权垮台是大概率事件。可是,在普京的斡旋下,以联合国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监督销毁叙利亚全部化学武器为代价,换取了阿萨德政权的暂时稳定。在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的双面夹击下,伊朗直接出动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并且提供了资金支持,以伤亡6000多名军人包括多名将军的代价,帮助阿萨德政权在俄罗斯出手前稳住了后方,抵挡住了双面攻势。反对派和伊斯兰国之间的战斗又消耗了彼此的力量,减轻了叙利亚政府军的压力。在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后,阿萨德政权不仅稳定住了局面,而且开始了反攻,尤其是俄罗斯这个核大国在后面撑腰,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控制对叙利亚政权的打击力度,除了有限的空袭以外,没有大规模地面部队的介入,这对阿萨德政权是至关重要的。而叙利亚反对派内部派别众多、矛盾重重,无法整合,内讧又进一步削弱了力量,使得美国通过代理人来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想法落了空。


阿萨德虽然挺了八年不到,现在局势也占优,但其地位远远谈不上“稳坐江山”。在美国可能进一步加大军事打击力度,英法地面部队即将进入的情况下,叙利亚的局势存在较多变数。从长远来看,或者叙利亚进一步分裂阿萨德固守一方,或者通过政治和解协议让阿萨德和平下台(但保证其家族安全);或者战死沙场都有可能。对于阿萨德本人而言,本想做一名牙医的他却不得不卷入到残酷的国际国内政治斗争中来,八年的内战早已心力交瘁,但为了生存还必须撑下去。


大笨蛋6703

同样是国家陷入内战,为何卡扎菲最终丧命而阿萨德一直稳坐江山?

利比亚和叙利亚都陷入了内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然而在这一事实面前,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陷入内战?

为什么这两个国家陷入了内战?

1.利比亚

利比亚是一个北非国家,其人口有七百余万人。在1951年之前,长期被各个殖民势力侵占,直到1951年独立。1969年出身军官的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了联邦制联合王国,建立起以卡扎菲为首的统治集团。这种统治直到2011年结束,卡扎菲统治利比亚超过40年。

利比亚实行的是单一的国营经济,卡扎菲家族把持石油行业,也是利比亚的主要经济来源。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可以达到七成左右,而所赚取的大部分利润皆归卡扎菲家族和附属利益团体所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在石油几个高企的时候,稍微给民众一口粥,民众不会被饿死;但是当石油价格走低的时候,民众可能连一口粥都没有了。与卡扎菲家族在全世界到处隐匿资产,购买豪宅来比较,利比亚人生活比较辛苦。到2011年,民众的不满导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卡扎菲家族的统治,但是这种抗议并没有被接纳,反而遭到武装镇压。这就有了国内反对势力同国际支持力量共同对卡扎菲家族的统治给予打击,最终推翻了卡扎菲家族统治,而卡扎菲本人则横死。

2.叙利亚

叙利亚是中东地区国家,人口有2000万左右。在1970年,巴沙尔父亲阿萨德通过政变上台,开启了家族式的统治。直到2000年去世,阿萨德把权力交给了儿子巴沙尔。巴沙尔执政十多年,在2011年爆发了叙利亚内战,而父子两统治叙利亚的时间也是40多年。

叙利亚同样是以石油为主的经济结构,单一的国有经济,作为叙利亚少数派阿拉维派,是这个势力中获益最大的群体,而这一群体的总人数在200万左右。无论是阿萨德还是巴沙尔,无论是出台什么样的政策,都是肥了身边的“自己人”。

由石油出口以及石油价格高企带来的红利,促使巴沙尔家族一直能够持续统治,而经济的增长正是其合法性的说辞,但是这难以掩盖经济增长的红利被少数人拿走了,而大多数叙利亚人只是能够活下来。而当这种依靠石油带来的红利,遇到石油减少和价格下降时,民众那仅仅能够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的时候,冲突便由一颗火星点燃,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叙利亚境内爆发示威抗议,巴沙尔家族不接受,并且对示威抗议人群武装镇压,之后便开启了持续的内战。

叙利亚百万示威游行,随后被镇压

综上分析,两个国家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

非常有意思的是,卡扎菲是1969年发动局势政变,夺去了政权,而在1963年执政的阿萨德在1970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卡扎菲和阿萨德都开启了家天下的统治。

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同样叙利亚也是2011年爆发内战。卡扎菲家族和阿萨德家族的家天下统治都是持续了40多年,然后国内爆发示威抗议,而卡扎菲家族和阿萨德家族都采取了武装镇压的措施。

利比亚游行示威,随后被镇压

为何卡扎菲最终丧命而阿萨德一直稳坐江山?

1.利比亚

卡扎菲其实最终的结果可以不用丧命的,国际社会给了其离开叙利亚,放弃其权力,把权力让渡给民众,这就是放其一条生路。但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出门都是美女保护部队,到哪里找到这样的待遇,到哪里可以过这样没有本钱的买卖。

对于这种家天下的统治,国际社会历来是深恶痛绝的,平时不作出反人类的举动也就罢了,作出反人类的举动,而又镇压示威抗议的人群,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法英美等国空袭,结局就是卡扎菲家族被推翻。

卡扎菲和普京谈笑风生

2.叙利亚

在叙利亚爆发内战后,就表示巴沙尔家族统治不能够稳坐“江山”了。国际社会同样给予了制裁,但是打击的力度并没有非常大。为什么呢?因为叙利亚政府军比较弱势,按照节奏反对派铁定胜利。然而叙利亚的地缘优势,与国际格局中大国的较量别赋予到叙利亚内战中,这样的局势就不一样了。

所以目前叙利亚的内战已经不仅仅是叙利亚内战这么简单了,是俄罗斯伊朗同美国和西方国家角力的战场,彼此之间都在消耗对方,以期在未来的谈判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筹码。不幸的是巴沙尔家族把整个叙利亚都作为俄罗斯的筹码来交易,以换取巴沙尔家族的统治。而把叙利亚变为国际势力的角力场的主导因素,正是巴沙尔家族!

普京和巴沙尔来了一个熊抱

虽然叙利亚内战还没有结束,但是巴沙尔家族的统治铁定是要走入历史舞台的。同利比亚不同的是,叙利亚从本国内战变为大国角力场后,叙利亚民众受到的伤害要远超过利比亚民众,而这一切都是拜巴沙尔家族所赐。但这场战争不可能以巴沙尔家族一边倒的取得胜利,那么巴沙尔家族就有被替代的后果。

综上两个国家,无论是卡扎菲家族还是巴沙尔家族最终都会走入这两个国家的历史舞台,其家天下的统治必定不会被国际社会所容忍。俄罗斯对巴沙尔的支持是基于巴沙尔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当美国给予俄罗斯的价值高于巴沙尔的价值时,巴沙尔和普京的友情值多少钱?


飞狐一刀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内战是怎么爆发的。应该说内因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外部干涉。美欧在利比亚和叙利亚显示制造并激化矛盾,然后都是不遗余力的军事干预。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利比亚的大国干预是单向的,而叙利亚的外部干预是双向的。利比亚曾在美欧之间辗转腾挪,但是最终丧命在西方推墙之手。

叙利亚的背后有两个大国支撑。一是同教同宗的伊朗。伊朗和叙利亚一直被称为叙伊联盟。虽然2011年至今,伊朗没有公开的派出正规军到叙利亚支援作战,但是以色列称,受伊朗支持指挥的什叶派民兵的力量在叙利亚战场有十万人之多,而且伊朗还向叙利亚派出了大量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战役指挥。同时还向叙利亚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支援。

二是俄罗斯。2015年9月,俄罗斯正式介入叙利亚反恐战争,并迅速扭转叙利亚政府军的溃败态势。两年多来,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收复了70%的国土。从根本上保住了盟友巴沙尔政府。为此俄罗斯付出了近两百亿美元的军事预算。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强势介入,使叙利亚局势变成了美俄双向干预。

伊朗和俄罗斯的强有力支撑到目前为止,已经帮助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曾经坚持要巴沙尔下台的多个域外大国都已经转变了态度(沙特、法国等)。他们只能寄希望在未来的叙利亚战后政治重建进程中再发挥作用了。当前这些国家在叙利亚的行为,只是为了抓取更大更多的谈判筹码。

即便是未来再发生全面军事冲突,巴沙尔也可以到伊朗或者俄罗斯避难。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力量可能打不赢北约和阿拉伯联军,但是保护巴沙尔安全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国博弈的环境下,叙利亚局势要比利比亚更复杂,但是巴沙尔却因此不会重蹈卡扎菲的前车之辙。


高峰军事观察

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他们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命运相似却结果不同。

有人觉得现在说这件事情还有点为时尚早,毕竟阿萨德只是现在没事,不代表以后他没事,但是这个医生出身的国家代理人,低调,谦逊,而且和盟国关系很好,抱得大腿很强壮,最重要的是他很得民心,绝大多数叙利亚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叙利亚局势动荡以来,他表示“面对外部干涉,我当然做好战斗至死的准备”,并坚决拒绝外国施加的任何解决方案。他还指出消灭恐怖分子、保护人民是政府的责任[7]。他认为目前最重要是维持国家统一。



而卡扎菲喜欢朝令夕改,特别是频繁更换盟友,今天和你关系好,明天和他关系好,一会亲美一会亲俄,都让他得罪了,出了事没一个愿意帮忙的,在逃跑时,如果没有北约,他是可以安然无恙的离开的,可是一百辆车的车队,是为了迷惑敌人还是人太多?被北约发现给了致命的打击,双腿中弹的他逃进了地下管道,还是被拖出来打了一顿,他曾经哀求过,但是没用,最后重伤不治。不过埃及总统听说他被枪杀后,难过的哭到晕厥,心脏病犯,差点没救过来。



从他发动政变开始,就重用和他亲近的部落,亲戚是大肆敛财,他们国内对他这种对待部落之间有远近亲疏之分非常不满,支持者很少。而对于国际的裁决,他还拒绝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