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的几个儿子排名

元康初已经成年就只有秦王、楚王、淮南王,清河王是否到18岁不太清楚。司马炎在世时大多儿子都未成年,就只看重秦王、楚王、淮南王。司马允都督扬州,掌控着江东兵权。司马玮都督荆州,大概有个刘表的实力。而秦王坐镇关中,为抑制羌族,手中也有重兵。首先秦王司马柬作为嫡次子,却因为是杨骏的外甥显得比较尴尬,又不敢留在洛阳,只能算中等素质。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卫瓘后,对局势判断不明,没有果断袭杀贾模、郭彰,并显得不知所措,很符合21岁年轻人该有的真实情况。然其人性格果锐,多立威刑,开济好施,能得众心,百姓为之立祠。他死于冤与不冤之间,他确实得了密诏但又使用伪诏。说白了司马玮只是太年轻却手握重权,只能靠立规矩来树立威信,从他深得人心看来,再过五六年的磨练,潜力很大。

司马玮和司马柬应该互换处理方法,如果司马玮诛杀杨骏后,即刻奉武帝遗令返回荆州,蓄势数年会更作为。而司马柬好歹已有三十岁,他应该留在洛阳跟司马亮相处,他的性格不会太冲撞司马亮。淮南王司马允性格沉毅,得将士拥戴,手下剑客高手众多,是司马炎诸子中很能打的一个。司马允对司马伦发难时,兵力应该还不如司马伦。只是【刺客信条】司马允作为刺客头子,居然反被刺杀,这就太可惜了。他起兵之初把司马伦按着打,不知道多少人欢呼。总的来讲,司马允很像伯公司马师。司马玮要是能像司马允这样人狠话不多,贾南风就完蛋了。他因为形象太正面,没挤入八王之列,所以知名度极低,可惜可惜。

为免有人分不清三人,用通俗方式给他们几个标签:

秦王司马柬(毛利隆元,秦霜,沉默寡言,擅于思考)

楚王司马玮(小早川隆景,聂风,果锐开济,多立威刑)

淮南王

(吉川元春,步惊云,淮南帮总舵主,特种部队队长)

豫章王司马炽就是个历史宅,不爱外出与人相处游玩,就爱躲在家里看历史书,因为对权力欲望不大被摆上台,他比司马衷还无奈吧,因为他能清醒的明白自己所处于一个什么情况。但他在匈奴崛起之际,下诏讨伐司马越真的很不明智。司马越被活活气死后,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哪怕由司马越领军跟石勒、王弥交战兵败,也不至于被全歼这么惨痛。司马炽搞不清楚真正敌人是谁,具有一定的过失。成都王司马颖的历史评价不好,主要还是因为他引刘渊为外援,以致在自己死后河北权力陷入真空,给予匈奴刘氏崛起的机会。刘渊、石勒在很多意义上都是司马颖集团的延续,所以历史不可能给他过多正面评价。司马越这个坏蛋倒是因为是东晋集团的初代领导者,在历史评价上还行。

司马颖在司马炎诸子中成就是很高,自起兵讨伐赵王时他才二十三岁,司马玮杀司马亮时,十二岁的司马颖居然还要负责领兵把守宫门。他后期在邺城建立成都王政权,已经形成一个足以跟中央政权抗衡的政府。成都王幕府巅峰时期,手下有杨修之孙杨准,卢植曾孙卢志,牵招之孙牵秀,陆逊之孙陆机、陆云,孙贲曾孙孙惠,石苞之孙石超,荀勖之孙荀邃,以及江统、应詹这等英才。巅峰时期举兵二十多万,实力还强盛过昔日的袁绍。他和司马炽的区别只在于没正式做过皇帝。只是司马颖本人确实非雄才,听信谗言诛杀陆机一族。任用奸臣孟玖等人,渐失众望。最主要的还是没有过硬军事才能,打赢司马乂还靠运气。生擒晋惠帝司马衷后,司马颖身为天下霸主的地位已经奠定,结果被王浚、司马腾偷老家,短短时间内就从巅峰堕入低估,自己也跟司马衷一样成为傀儡。司马颖早期名誉很好,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至权力越来越大后才持续不住,他的问题应该还是所面临的事情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

长沙王司马乂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并以弱击强,反杀齐王司马囧,才干真的不俗。只是运气不太好,早年因为是司马玮同母弟弟受到牵连,以致政治影响力在司马炎诸子里较弱,所以诛杀司马囧后仍因为号召力不足被群殴。在行为上他侍奉大哥司马衷并不存在欺主的过错,虽然兵力处于弱势,还是接连击败司马颖、司马顒联军的包围网。尽管粮草短缺,司马乂军士气越大越望。司马越忽然倒戈正是因为司马乂政治影响力不足才会发生,毕竟司马乂时间太少,根本来不及巩固势力,实际擅权的野心也没那么大。司马乂和司马颖死时都只有二十八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孙策、孙权,就是名满天下的麒麟才子、江左领袖陆机没发挥陆逊、陆抗的水平,实令人失望。司马炎诸子里属上选人物的就司马允、司马乂,司马玮、司马颖次之。为免有人分不清三人,用通俗方式给他们几个标签:

成都王司马颖(萧景恒、织田信行、温仁惠和,克平暴乱。政绩亏损,四海失望。)

长沙王司马乂(萧景琰、织田信长、烧烤而死、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

豫章王司马炽(萧景睿、织田有乐、历史宅、游戏宅、文学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