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聪明绝顶,为何6次北伐却都没成功?原因很无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此人聪明绝顶,智谋过人,辅佐刘备在乱世中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委任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并希望他继续完成一统天下,恢复汉室的初心。诸葛亮恪守承诺,一生都在为当初追随刘备时所立下的志向而鞠躬尽瘁。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充分体现了他的壮志雄心。虽然刘备之死与东吴有莫大关系,但为了消灭最为强大的魏国,诸葛亮审时度势,恢复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

蜀汉和东吴再次结盟后,诸葛亮便能全力以赴完成北伐曹魏大业。然而,诸葛亮尽管军事才能过人,又消除了东吴乘虚而入的危机,为何6次北伐却都没有成功?其实,这背后的原因,诸葛亮也很无奈。公元228年,诸葛亮通过声东击西的方法,向魏国发动进攻,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略效果,搞得魏国大军十分狼狈。原本来说,诸葛亮完全能在第一次北伐中取得最后的胜利,结果却因为他的自负而失败了。

由于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太过自负,没有听从刘备生前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告诫,导致马谡失守街亭。失去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也就此落空。同年冬天,诸葛亮迫不及待组织了第二次北伐曹魏,结果在魏将郝昭死守之下,诸葛亮大军因为粮食不济被迫只能退回蜀中,等待来日再战。公元229年,诸葛亮再次举兵北进,攻占了武都、阴平等地,打败了魏将郭淮,诸葛亮也因此恢复了丞相之位。

第二年,魏国由司马懿、张郃和曹真率三路大军一同进攻汉中,诸葛亮积极做好战略防御,结果还没交锋,却因天气的缘故导致道路损毁,魏军只好撤退。可以说,诸葛亮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北伐交战,看似并没有失败,但也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虽然打了几个小胜仗,但对战略大局确实没啥太大帮助。于是,诸葛亮在公元231年集结兵力,进行第五次北伐,还动用了他的小发明木牛流马运粮。

这次北伐,诸葛亮本来信心满满,打败了郭淮等将领,还射杀了张郃,报了当年街亭失利的耻辱。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却始终拒守不出,耗光了诸葛亮的军粮,逼得诸葛亮又一次失望而归。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了此生最后一次北伐,为解决多次缺粮导致北伐失利的问题,他安排兵士在渭水旁边屯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诸葛亮还用激将法羞辱司马懿,妄图逼他出来决战。可是,司马懿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仍旧坚守不出。最后,司马懿的坚守却活生生熬死了诸葛亮,一代天才诸葛孔明带着遗憾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