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为啥总拿宋国人开涮 这与宋国君主有啥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宋人”成了蠢笨、脑残的代名词,诸子百家讲段子,总是喜欢拿宋国人开涮,这种嘲弄宋国人的段子比比皆是。

庄子说:宋国人经商有一套,某一天,一个宋国商人一拍脑袋,呀?咋从来没有人去东南方的越国卖帽子?

这是个巨大的商机啊!于是宋国商人就悄悄囤积了一批礼帽,一路辗转运送到越国。

宋国商人费劲巴力把帽子运到越国,却发现越国气候潮湿,越人断发文身,整天喜欢光着膀子,刺满纹身,根本没人戴帽子。宋国人一脸懵逼,赔个精光。

孟子也讲过一个关于宋国人的段子:宋国有个农夫,整天看着自己家田里的庄稼,他觉得秧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动手,一棵一棵地拔秧苗,帮助秧苗快点长大长高,不成想太阳一晒,秧苗全都死掉了,揠苗助长成语从此诞生了!

韩非子讲得更有意思:宋国有个老农好吃懒做,整天无所事事,坐在田里看人家打猎。

某一天,有人围猎,被追捕的一只兔子慌不择路,一头撞死在大树上。

宋国人惊喜万分,把兔子拎回家,炖上一锅肉,美美吃了一顿。从此之后,宋国老农就整天蹲在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树,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日久天长,宋国老农没等来兔子,却给后世奉献了一条成语——守株待兔。

有细心读者一定会问,孔子为啥没有调侃宋国人呢?因为孔老夫子的先祖就是宋国人。微子启去世后,由其弟微仲即位,这位微仲就是孔子的老祖宗。

从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开始,其后裔开始以孔为姓氏,孔子咋会嘲弄祖宗呢。

宋国人为啥总是受到时人的嘲弄呢?原来,这与宋国国君的特殊身世有关。

周朝大封姬姓诸侯的同时,也封了一些异姓诸侯,如周朝国师姜子牙的后裔封国为齐,颛顼帝五世孙季连的封国为楚等等。

周朝刚刚灭掉商朝,周天子并未对商朝宗室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而是非常人性化,宽容大度地容许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史记》作禄父)留在在商朝国都,延续子氏家族的香火。

周武王姬发委派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到殷商故地监视武庚。周武王去世后,周公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管叔、蔡叔、霍叔等姬姓三兄弟不服,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叛乱。

周公姬旦不是软鸡蛋,他大举兴兵,很快平定了叛乱,管叔和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处死,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贬作庶民。

周公遵循兴灭继绝的古老传统,任命纣王同父异母弟微子启统管殷商遗民,建立了宋国,国都在商丘。

周天子封宋国的国君为公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位列首位,是仅次于王的一个爵位。

宋国共传承了三十四任国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在春秋诸国之中,算得上比较长久的国家。

周天子对宋国国君以客相待,尊为“三恪”之一,准许宋国国君以天子礼仪祭祀商朝先王。

三恪指的是封前代王朝的子孙为公侯,称三恪表示尊重,封虞、夏、商后裔在陈、杞、宋三国。

微子启很聪明,他对周朝的宽容大度很感恩,于是时刻提醒自己和国人,商朝已经不复存在,我们这些周朝的客人一定要守住客人的本分,不能喧宾夺主,四处瞎嘚瑟,毕竟不是子氏家族统治天下的时代了。

宋国国君,也就是商朝王族的后裔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装傻充愣,夹着尾巴做人,大智若愚,从不逾矩。

孔子赞美宋人的装傻行为——“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国家安宁时,我们都是聪明人,国家动荡不安,我们就躲起来装傻。以愚笨示人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宋国的国民——即商朝的遗民在一千平方公里的膏腴之地上老老实实种田、经商。

大巧若拙的宋国人很善于经商,宋国工商业十分发达,很多后人以商为姓氏,既是祖先的国号,也是自己从事的职业。

宋国到了第二十任国君——宋襄公子兹甫在位的时候,乘齐国内乱之机,取代齐国,成为盟主,为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第三十四任国君——宋康王子偃时,一度十分兴盛,但是宋康王不自量力,早忘了祖先藏能示拙的生存之道,最终身死国亡。

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家联手灭掉,土地被瓜分一空。

宋康王出逃,后死于魏国温邑(今属河南温县),存在了八百多年的宋国从此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