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为何清朝一定要置准噶尔汗国于死地?

简单说,就是准噶尔抢注商标,满清与之掀起了撕名牌大战,最终维护了自己的商标权。

满清一开始注册的是“后金”商标,传承的是宋辽金时的金国,注册范围是渔猎、游牧,后来蒙灭金,实现了兼并重组。所以满清发迹之后尤为防备的就是蒙古人,联姻的联姻、消灭的消灭,打压的打压,挑逗群众斗群众,让蒙古各部自己窝里斗,犹嫌不够,还特别推出了宗教套餐,规定每户蒙古人都必须派出一个当喇嘛,实行不留痕迹的计划生育政策,用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满清注册的“后金”商标不太令蒙古人信服,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商标持有人皇太极在统一漠南蒙古后,实际上也成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再叫“元”恐怕有些不吉利,于是注册了新商标“清”,想继承元和金的双重法统,猛占古人便宜。

这条政策开始是成功的,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四部的首领和硕特部纷纷在同一时期臣服了清朝,兼并成功。

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四部中的一部,漠西蒙古就是明朝时的瓦剌,到了清朝被称为漠西蒙古,也叫卫拉特蒙古。

满清入主中原后,营业范围大增,农业、工商业、制造业都包括了进来,成为一个综合性集团,刚一吃进去,消化不了,一时就顾不上老本行。

趁这个时候,准噶尔部就发展起来了,它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吞并了漠西蒙古各部,统一了西北地区,领土包括现在的新疆、西藏、青海、内蒙西部和中亚五国相当大的一片土地,极盛时达到了400多万平方公里,已形成对满清的分庭抗礼之势。

1678年,噶尔丹正式称汗,建立准噶尔汗国。他的祖先是明英宗的苦主也先,并非黄金家族的后裔,清朝理藩院斥责他“擅称汗号”,但那时候吴三桂还在南方造反,康熙无暇西顾,只好默认现状,骂完还想怀柔噶尔丹。

等到三藩被平定,康熙回过味儿来,我才是蒙古人的共主大汗啊,你这是抢我的正统啊,你这样做,我们满蒙铁骑很难堪啊,你想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那我真不成了即将亡掉的金国了!康熙决心撕掉噶尔丹的汗位名牌标签,绝不让蒙金历史重演,正巧噶尔丹进军漠南蒙古各部,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一地两军开怼,打败了噶尔丹的大军。

经过康雍乾三朝的连续打击,到了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后,算是基本平息了准噶尔部的余烬。乾隆对准噶尔部的持续高压清洗政策,使得准噶尔部余众纷纷东躲西藏、改头换面,准噶尔部这个名称彻底消失。

不仅如此,乾隆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把这些改了名称的余众也迁往别地,又把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的人民迁移到原先准噶尔部居住的地方。至此,准噶尔的威胁彻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