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在欧洲战力一般,为何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么多领土?

中华书会

俄罗斯为什么在欧洲战力一般,却在东方扩张这么快?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这就是经过近代化改革的工业化国家和仍然停留在农业和游牧时代的古代国家的实力差距。

西伯利亚的特质

但在说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造成的国力提升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应该提一点欧亚客观情况的不同。即俄罗斯的亚洲领土,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而西伯利亚其实就是地广人稀的代名词。比如俄罗斯在亚洲征服的第一个国家西伯利亚汗国,全国土地有上百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20多万,结果俄罗斯只是一个与其接壤的大家族联合一些哥萨克人,出动了800多人用了几年时间就将其征服了。

西伯利亚汗国,这么大的土地,全国只有20万人

而在之后,俄罗斯又用类似方式征服了远东大片领土。但在公元1689年遇到了真正有些实力的清朝之后,就在雅克萨被打败,之后差不多有100年的时间,俄罗斯没敢再在东方扩张。直到来自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才又向东方扩张,并跨过白令海峡,使其领土达到美洲。但这些扩张基本还是集中在北亚荒无人烟的地区,除了一些当地的土著部落,基本是没有对手的。

但俄罗斯进行这些扩张也是因为俄罗斯经过近代化改革之后,认识到了国土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才把之前这些几乎是无主之地的土地都予以兼并。

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

所以说到这里,还是要说到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了。虽然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末的伊凡四世时期,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却是在十八世纪彼得一世时期才奠定的,而且在此过程中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比如在公元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纳尔瓦城的瑞典守军只有1900人,而俄罗斯进攻的军队却高达3.5万人,本来彼得一世以为会轻松获胜,但瑞典守军虽然少,却拥有400门新式大炮,结果俄军绝对优势兵力却久攻不克,最后瑞典援军赶到,反而使此战变成了俄军刻骨铭心的惨败。而纳瓦河战役的结果,其实就是当时欧洲近代化国家军队和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以东各个国家军队的军事差距。

瑞典军队在纳尔瓦战役中缴获的俄军旗帜

但经历此战惨败之后,彼得一世痛定思痛,意识到俄罗斯必需进行改革,他一方面大力鼓励兴办工业,允许外国人在其境内开办工厂,并允许企业主收购农奴,将其变为工人。另一方面则推动军事和文化变革,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学院和技术学校,并鼓励俄罗斯人前往欧洲留学,使俄罗斯从此走上了近代化和工业化改革的道路,其国力迅速增强。后来再与与瑞典和土耳其进行战争时,俄军已经不落下风,通过战争夺得大量欧洲人口稠密地区的领土,并在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建立了新都彼得格勒,从而在欧洲人眼里完成了由蒙古属国到欧洲列强的华丽转身。

俄罗斯早期在欧洲的扩张

高速公路上的慢车和土路上的牛车

而经过这一时期的急速发展,俄罗斯相对于东方的各个国家,已经拉开了时代发展的差距。打个比方来说,此时的俄罗斯就好像已经成为了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虽然速度相对于西方各国还略慢一些,但它在东方的赛车比赛里,面临的对手却还是一些骑牛车的人,那么双方竞争谁胜谁负也就一目了然了。

俄罗斯扩张的历史进程

但因为此时清朝对中亚和北亚的控制力还比较强,而清朝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军事实力,所以俄罗斯仍然没有急于在亚洲有大规模人口居住的地区扩张。而直到俄罗斯在19世纪50年代在克里米亚战败之后,认识到自己的武力在欧洲已经很难从其它国家占到便宜,才又把征服的矛头对准了东方。而这也跟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后国力衰落,对中亚和北亚的控制力减弱有很大关系。这段历史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俄罗斯是个半工业化国家,而无论是清朝还是中亚各国,都还基本上是完全的农业国甚至是游牧国,双方的实力始终非常悬殊,所以在欧洲已经占不到便宜的俄罗斯在亚洲却还是能够横扫。双方之间生产力的巨大差距就是俄罗斯在欧亚表现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桃花石杂谈

首先且不说沙俄在欧洲的战力是一般还二般,其实沙俄在欧洲的战力还是可以的。那为何沙俄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这么多领土?先扒拉历史,再说原因。俄罗斯族属于东斯拉夫人,大约在1万前左右,古斯拉夫部落生活于生活于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的地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逐渐迁移到了东欧地区。在以后的几百年间,斯拉夫人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而是逐渐形成了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西斯拉夫人包括现在的波兰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南斯拉夫人则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保加利亚族等,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被罗马人看做野蛮民族,相对于罗马人比较落后。公元8世纪,斯拉夫人广泛分布于中欧、东欧、南欧的大部分地区,斯拉夫人在其所居住的地区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俄罗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俄罗斯人起源于东斯拉夫人中的罗斯部落,公元9世纪时,在今乌克兰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基辅罗斯国也是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前身。从11世纪中期起,基辅罗斯陷于封建混战,陆续分裂为十几个公国。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了第一次西征,陆续征服了中亚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公元1223年,蒙古人打败基辅罗斯各公国的联军,之后就留其长子术赤在那里镇守。其子拔都在1240年占领基辅,随后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是蒙古的当时的四大汗国之一。

当时罗斯各公国就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当时的东欧大平原和东南欧大草原都是森林和草原,虽然建有邦国,东斯拉夫人和生活在中亚的突厥人一样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同一特性的民族更容易发生通婚和混血,当时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已经发生了大量的通婚。而离金帐汗国统治中心较近的基辅罗斯东边的公国如莫斯科公国就和蒙古人发生了大量的通婚,据说现代俄罗斯人中有30%的蒙古基因,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而后来在基辅罗斯西边形成了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则混血较少,白就是纯粹的意思,白俄罗斯人就是纯种罗斯人的意思。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陆续统一了东北罗斯,在1613年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在注入了蒙古人的扩张基因后,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沙俄就此开始了强力扩张模式。当时的莫斯科公国还是个内陆国,不仅是要领土扩张,还急于获得出海口。在北边,那就是北冰洋了,到了北冰洋沿岸,最多也就是再占领北冰洋里的岛屿,还能咋样,总不能在北冰洋的冰盖上建立居民点吧,北冰洋沿岸到处是出海口,但是实在太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封雪冬的,打个鱼都很困难,怎么出海。

在西边,1700年,俄国联合丹麦、萨克森、勃兰登堡、波兰和立陶宛组成北方同盟一起攻打瑞典,北方大战开始,北方大战直到1721年才结束持续了近20年。1703年,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圣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港,在这里进出西欧东欧北欧都极为方便。1721年,俄罗斯终于打败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了守住这个出海口,1712年,彼得大帝毅然决然地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直到1918年,俄罗斯才将首都重新迁到了莫斯科,并且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然而能打败当时的强国瑞典已经十分不易,当时西欧和中欧已是强国林立,俄罗斯没能继续西进。

在南面,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1453年,第七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1481年在位)率军攻克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1721年,彼得大帝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的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从此以后的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并延续历代沙皇的扩张政策。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正面交锋,在彼得大帝亲政后终于爆发战争,并且在以后的时间了进行了数次较量,互有胜负,总体来说俄罗斯帝国占了便宜,控制了黑海。

但是在东方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中亚地区的小国无力抵抗俄罗斯,广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都是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但是并非是无主土地。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国成为沙皇国,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灭掉了蒙古鞑靼人的喀山汗国,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当时的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最大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只有约20万,俄罗斯仅派遣出一支800余人的小分队就打败了西伯利亚汗国,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俄罗斯处于欧亚的交界地带,后来的东方强国大清经历了康乾盛世后又急剧衰落,沙俄又在东方得以侵占更多的土地。


十三叔看历史

沙俄为何向远东扩张这么快,占地这么多?原因是三个字——出海口!

从15世纪开始连续300年的大航海时代无疑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帝国。因为海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纷纷登上世界舞台,这些国家不是岛国就是半岛,要么就是面向浩瀚无垠的大洋。此时的俄罗斯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一寸海岸线,如果想要参与到大航海的洪流当中就必须找到它梦寐以求的一样东西——出海口!

一、向北

起初俄罗斯在乌拉尔山以西,属于东欧国家,向西是传统的欧洲强国,向东是蒙古人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汗国,向南是奥斯曼土耳其,哪个都不好惹。随着俄国羽翼渐丰,沙皇们终于带领军队翻越了乌拉尔山,但是为了降低军事风险,他们仍然选择向北冒险。

俄罗斯地处北亚,气候本就严寒,当早先这群勇敢的俄罗斯先民排除万难到达极北之地以后突然发现他们确实找到了海洋,只可惜是——北冰洋!海洋是够大,但全部被冰雪覆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海口,更无法用于航行。既然向北不行,那就折而向南吧!

二、向南

16世纪中期的时候,伊凡四世就凭借武力征服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但俄罗斯要的是海不是河!俄国南部是强大的土耳其人,他们控制着里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区。此时由于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道被土耳其人切断,欧洲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海洋地理大发现。对此俄国人并非不想参与其中,只是苦于自己的船只找不到地方下海,土耳其人太强大了,但是我要出海口,所以我只能不停地向南、向南、再向南!虎口拔牙的风险极大,但是回报也甚为丰厚,通过几次血腥的战争,俄罗斯击败了土耳其,控制了里海和黑海。

但此时满怀希望的他们忽然发现所谓里海不过是一个咸水湖,甚至称不上是“海”,而黑海也不过是个内海而已,只能通过那条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连,即便是进入了地中海还要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老天爷,你是专门来玩我的吗?看来向北、向南都不行,那么只好向西跟当时的超级强国瑞典死磕了!

三、向西

此时的俄国迎来了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君主——彼得一世!然而被上帝眷顾的国家却不仅仅是俄罗斯一个,这个时候敌对国家瑞典的国王古斯塔夫十世同样是一位不世出的君主。

强大剽悍的北欧瑞典人轻蔑地看着此时还是愚昧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俄罗斯,既然你要来挑战我,那就来吧!不得不承认古斯塔夫十世的军事指挥造诣远在俄罗斯统帅之上,也不得不承认瑞典军队的作战素养也远远高于庞大臃肿的俄罗斯军队,此战俄罗斯出兵10万,大炮数千,而瑞典却仅仅出兵7000,战争的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俄罗斯一败涂地,损兵数万,而且丢失了全部大炮。彼得一世狼狈逃回国内,但历史从来不以一时胜负论英雄,痛定思痛的彼得开始励精图治,为了铸造大炮甚至熔化掉了皇宫的铜钟。

蛰伏十年,来日再战,十年之后俄罗斯再度出兵与瑞典一决雌雄,结果俄罗斯一雪前耻,不仅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且几乎灭掉了整个瑞典王国。兴奋的俄罗斯人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一片沼泽地里建立了一座崭新的城市作为他们的新首都——圣彼得堡!但冷静下来的俄国人很快又发现波罗的海也是一个内海,向东的航线极容易被英国和丹麦封锁,而且冬天港口结冰,适合船只下海的海岸线很短。此时的俄罗斯人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吧?为什么有些国家生而俱来的东西,我要靠数百年的奔波还换不来?

四、向东

翻越过乌拉尔山的俄国人面对的是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以及大大小小的蒙古汗国,此时的俄罗斯不知是出于发泄心中的愤懑还是渴求东方的海岸线,他们一路狂奔,凭借哥萨克的弯刀和精良的火器,俄国人灭掉了一个又一个的蒙古土著政权。

面向东方,终于他们看到了,从模糊到清晰,没错!漫长的海岸线,无边的太平洋,宽阔的海参崴,我们终于还是得到了上帝的垂青!我迫不及待地返回首都向沙皇禀报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但是当我回过头来的那一刻,天哪!我们打造了一个多么庞大的国家呀!

一个拥有全球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国土,一个从东往西骑马要跑一年的国家!这就是俄罗斯!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出海口,从此以后可以从海参崴直接出入太平洋。但是等等,日本人说不行!于是日俄战争爆发,结果众所周知,日本人占领了库页岛和海参崴,进而控制了日本海,俄罗斯又一次被封锁在了大陆上,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地图帝

首先得说,当年沙俄的战力在欧洲也是不一般的。从彼得大帝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一直走在不断扩张的道路上,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沙俄先后打败了当年的北欧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打败了当时的庞然大物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打败了波斯,获取里海沿岸一带;参与七年战争并一度将普鲁士逼至绝境;三次瓜分波兰;两次俄土战争夺取了整个黑海的北岸和东岸。虽然拿破仑进攻俄国曾一度占领莫斯科,但最终耗掉法国数十万大军,并击败拿破仑的,仍然是俄国。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即使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也要看到,俄国是败给了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的联军,这反而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沙俄当年的战力。别的不说,沙俄海军的实力一度达到坐二望一的水准,对于一个大陆国家来说何等逆天!18世纪到19世纪,沙俄一度被称为欧洲宪兵,没有足够的战力,宪兵是那么好当的?

沙俄的衰落是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由于农奴制的先天缺陷,加上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反复,让沙俄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掉队,日俄战争的失败更是让统治者威风丧尽、让民众进一步对皇权丧失信心。但尽管如此,在世界进入20世纪的时候,沙俄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228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加上1.5亿以上的人口,让沙俄成为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和大英帝国)。这种体量下,哪怕工业落后一点、人口素质差一点、经济差一点,也足以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和压迫力。当年俄国人“蒸汽压路机”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正因为沙俄本身实力够强,在远东,面对仍处于封建王朝时代的清朝,自然就有一定的质量优势。其实,限制沙俄在远东发挥的主要是距离,毕竟沙俄的统治中心在欧洲部分,到远东有上万公里的路程,在没有火车的年代,单程都得好几个月。在中亚这种同样远离清朝统治中心、而且地广人稀的地方,俄国人的代差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所以在向远东推进的过程中,一直到尼布楚之前,俄国人基本就是一路平趟过去。

而等到了清末,清朝已经烂成渣了,面对列强之一的沙俄,只能躺倒挨捶也就不稀奇了。


联合防务

在国与国的“输在起跑线上”和“赢在起跑线上”,可就是天壤之别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沙俄与清政府,恰好就出在这样的历史关键节点上,沙俄在封建与资本主义之间艰难转型,清政府则在封建道路上愈陷愈深,本应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却输在了起跑线上。

独狼虽狠,但近代以来,侵略清朝的国家往往是一国来,群狼毕至,不见得沙俄在侵略清朝的战争中就占据多大的有事,康熙年间的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就是很好的说明。

英法支持的阿古柏被左宗棠几万大军打的最后殒命,这些都可以看出,在民族侵略面前,是没有缓和余地的,只有执干戈以卫社稷才是正途。

但是满清政府自入关以来,采取的就是守内安外政策,其实这也不是清朝专利,宋朝不也是如此吗?


明朝的海禁也是极其严厉的,自宋以来,在面对民族威胁时,采取的普遍不是有血性的针对政策,而是拖拖沓沓的政治策略。

对外可以一再收缩政策,改变政策,对内,哪怕是风吹草动也得给他扼杀在襁褓里,基本上形成了对内统治力有余,对外不足的政治局面。

长期的闭关封锁,使得在面对外敌侵略时,往往不是粗棍打恶狗的有力行动,而是类似娘炮似的磨磨唧唧。

晚清面对沙俄的侵略就是如此,不知道怎么办,没有相应的人才相应的脑力解决类似沙俄领土野心的问题。

虽然出了个曾纪泽,已经可以被大书特书一番,但不过是妥协中的退让,晚清政府并没有因此获利太多,或者说得到处理对外事物的经验和经历。


就跟分蛋糕一样,沙俄指着那一块,基本上清政府似乎事不关己息声宁人的态度一般――给你给你,再要,再给!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缩头乌龟模样。

这样的晚清,即使面对在欧洲扩张不利的沙俄,也是怂到了土里,昏聩到了土里!


历史三日谈

沙俄向东扩张根本上是由于缺乏地理阻碍,主要激励因素则是获取皮毛收益,主要依靠的力量是类似土匪的哥萨克武装殖民者。

地理上因素。沙俄的扩张与中国古代王朝的扩张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不是西部的高山峻岭、北边的严寒荒漠导致扩张的收益很少,中国中原王朝不会止步于我们看到的那个疆域。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皮毛的因素。俄国人对皮毛利润的重视,意味着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由于土地荒芜、气候寒冷就会退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王室对外国皮毛,如貂皮,需求量很大。这些产品很早就在欧洲绝迹了。因此这些物品成为稀罕的奢侈品,价格高昂。俄国人向东扩张的主要经济动力就是获得昂贵的皮毛。1589-1605年,俄国的皮毛收入增长了3倍,17世纪80年代又增长了8倍,皮毛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俄国人对皮毛的嗜好,导致珍稀动物很快就被屠戮殆尽,他们只能进一步向东搜寻这些动物。事实上,他们追求优质皮毛并不是靠自己捕猎,而是靠征服土著游猎部族,让他们缴纳“皮毛税”。俄国人的扩张一直到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仍然要求当地的部族向其提供贡赋,也就是皮毛等实物税。因此,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很大程度上算是“皮毛热”的地缘政治结果,类似于美国“淘金热”。

(哥萨克人与吉尔吉斯的冲突)


布莱克怀特

当年俄罗斯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后,出于对自身安全的不放心以及对出海口的强烈渴望,很快俄罗斯就走上了积极对外扩张的道路。一方面俄罗斯积极向西在欧洲方向上拓展生存空间;同时俄罗斯还积极南下与土耳其斗争,企图在黑海方向上打通出海口进而南下印度洋。另外,俄罗斯也不忘记向东拓展领土。它首先将势力边界拓展到乌拉尔山,然后向西伯利亚扩张。为夺占西伯利亚,俄罗斯组织了不少“哥萨克”和缺少土地的农民(甚至还有囚犯)成批次地向东进军,先在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建立居民点,然后逐渐侵占居民点周围的土地。待站稳脚跟后继续东进,再建立新的居民点,再逐渐侵吞附近的土地。如此循环往复,俄罗斯终于历经数十年后控制了辽阔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处高寒地带,人烟稀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俄罗斯开始东侵时,那里除了有几个不大的蒙古汗国外根本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政权,面对凶残且有火枪火炮的俄罗斯“哥萨克”移民团和由俄罗斯军人加罪犯组成的“探险队”,这些相对弱小的蒙古汗国几乎没有招架之功,很快就被打垮了。于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拓殖,俄罗斯不但控制了西伯利亚,还把魔爪伸到了黑龙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为反击俄罗斯的侵略,清朝两次与俄军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并击败了俄军。随后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暂时遏制住了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但清朝主动将尼布楚让给了俄国,还事实上承认了俄罗斯对贝加尔湖的控制。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清朝主动放弃了争夺外兴安岭以北广大东北亚地区的资格。而这些地方当时也是人烟稀少,非常落后,见没有了大清“搅局”,俄罗斯便放心大胆地在东北亚方向加紧扩张,其势力边界很快延伸到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甚至一度达到了阿拉斯加。


疾风猛士

沙俄在欧洲战力一般,在欧洲东部乃至远东为什么扩张那么快?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生存环境,与民族的扩张心态两个角度去分析,才是比较客观公正,也符合人类的文明进程:从原始社会一路走到今天的文明阶段,即反对和禁止武力占领或血性侵略的联合国文明时代。

一、生存环境与领土大小的一定关系。我们知道,所有生命,都是生活在与其生命规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里。纵观人类发展史,或者光看地图,我们都可以看得出,人类居住最多和最爱住的地方以及最发达的地方,都是临海和临河之地或河水入海口。为什么?因为,除了两极地带等特殊地理环境之外,绝大多数沿海地区或河口之地,一般情况下,气候相对温暖,生存环境相对优越,而且,人类居住的历史相对较长。如果我们关注一点考古历史,满可以知道这一点。

生存环境较好的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的地方,早就由其他民族占领和居住了,而且是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也相对繁盛。像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海洋国家,都是历史上的弄潮儿,殖民历史长,早就名满天下。

但是,沙俄作为最初的内陆国,没有靠海的地方,无法实现改变生存环境的目的。怎么办?还用说吗,就是扩大生存领地呗!可是,无论与南部或西部的民族和国家交战,都无法得到自己希望的扩张的目的,只好另寻他路。幸好,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北部与东部,没有大的部族或强大国家的存在,扩张压力相对较少。于是,就有了民族扩张的心态与扩张历史了。

二、扩张之路。首先得说明一下,扩张行为,对人类来说,并不仅仅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行为,而是多数民族普遍的历史行为。所谓国家,都是靠扩张和侵略或强制压力下才形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人类有一种悲哀的文化观念,那就是把自己的领土变大的人,奉为“伟大”的人。知道那个“伟大”的背后是什么吗?就是弱势民族的血泪史与消亡史。

沙俄领土为什么主要是向东扩张的历史?都是寒冷的北纬50度以上的冻土地带,部族又很少,都是没有形成国家概念的极寒之地,或是弱势国家,推进多少就是自己的领土,即使有点打仗,也不是过分艰辛的事情,为什么不扩张呢?扩张行为是人的本性,是野性,什么时候都不会丢失。如果有所克制,无非是因为道德文化的压力造成的。

但是,沙俄的领土,尤其是近现代领土的扩张,与其不利的生存环境无关,而是与其扩张心态有关。像新疆西部、北部领土,黑龙江以北地区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都是靠强大的武力,逼着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而略为其疆域的。在社会主义列宁时代,列宁曾经答应过中国,要把沙俄时代强占的领土退换给中国,可是列宁来不及处理而去世,到了斯大林时代,斯大林却绝口不提退换领土一事。社会主义是什么概念?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时代。那么伟大的人,都绝口不提自己的祖先靠侵略强占的领土一事,这个世界,还相信谁呢?还是承认既定的大致边界吧!于是,就有了江书记主导的中俄之间的最终划界协议。

总之,沙俄在远东扩张那么快,除了远东地区的人烟稀少或部族以及众多国家的弱势状态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是靠不断的扩张行为,以战养战,或利用部族或国家间的矛盾,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扩张目的。最后,其领土过了白令海峡,都扩张到美国现在的阿拉斯加地区了,整整连接了三个大洲。领土实在太大了,无暇顾及了,结果,1867年就把171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地区,“大方”地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廉价卖给了美国。山姆大叔无意间得到了几乎没有成本的大片国土,乐得合不拢嘴了。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领土扩张扩张的太累了,最后累得无暇管理而白白送给别人!天理就是不公平,没有流下一滴汗水的人,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被人凌辱与抢劫的人,反而碰上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残局!


山沟野汉子

首先是因为俄罗斯的扩张决心。俄罗斯虽然拥有全世界最辽阔的疆域,但几乎都是农业产量异常低下的冻土地带,连维持日常生活的粮食都成问题。如此一来俄罗斯必须对外扩张,用土地数量的扩张弥补单位面积土地产量低下的问题,同时他们迫切希望扩张到靠海的土地,以便通过海洋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张到全世界。北极圈里的海岸线长期封冻,利用价值极低,为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俄罗斯走上了扩张之路。此时欧洲各国在经历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后正处于国力上升期,刚刚崛起的俄罗斯还不是这些国家的对手,那就只能向东扩张了。恰好位于俄国东部的西伯利亚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强国大国,甚至连成型的国家都没有,基本上还是一群原始部落,这给俄国提供了绝佳的扩张良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中国历史上,有好多个朝代令人向往,比如虽远必诛的强汉,万国来朝的盛唐,又比如君王死社稷的大明。这些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硬气。而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却经常受到人们的唾弃,因为它丢失了最多的领土。

其实,清朝强盛时,坐拥138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但清末60年的时间里,清朝割让了数百万领土给列强,而俄国则是抢得最凶的一个。

其中,俄国占有了一座宝城,这座宝城日本做梦都想要,那就是海参崴。

海参崴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地理位置,是外东北地区少有的温暖港口,结冰期极短,而且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陆上毗邻中朝两国,海上离日本又近,军事价值很高。

早在清初,俄国就对此觊觎有加,只是沙俄帝国碰上了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被康熙教做人之后,只能悻悻而归。战后,《尼布楚条约》也明确规定,这块土地属于清朝所有。只是晚清不争气,在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这片土地。

这块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曾多次进逼海参崴,调遣海军数次进攻,但每次都无果而终。庆幸的是,日俄战争最终是由日本取得了胜利,俄国最终止步海参崴。

如今,现在的海参崴依旧繁华,是俄国的远东最大的城市,也生存着很多的中国人,当地随处可见的是用汉语交流的人们,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