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追求富有的生活?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的伟大创举,主要的目的是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人富裕起来,所有人都过上富有的生活。

但是共同富裕不能一步到位,邓小平的想法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些人富裕之后就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富裕起来,一步步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我们可以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得到了一个国家允许的努力挣钱过上好日子的理由。人们可以通过办企业、做投资、做生意好好地挣钱了。

在中国5000年发展过程中,重农抑商的时代占据了很长时间,因此造成了多数中国人对金钱有抵抗的心理。鄙视商人、歧视有钱人,仇视富人,认为有钱人身上散发着铜臭。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于钱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那些思想跟得上时代的人,渴望挣大钱,头脑灵活,通过开办企业挣到了钱,最先富裕起来,有了钱之后,买豪车、住豪宅,扩大企业规模,站在了富人堆里。一批批人开始效仿之后,一批批人开始富裕起来。

这些富裕起来的人在国外内大势消费。带动了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深受受益者的欢迎。

这种风气逐渐从商界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使得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工作岗位的人都重视挣钱。

做企业的人比每年的营业额、利润,白领见面就比月工资、投资收入。蓝领兄弟见面就问月工资多少。

现在的人开口闭口就是钱,似乎只有钱多才是光荣的。学历、知识、智慧、才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一个人有学历、知识、智慧、才能而没有钱的话就会被看不起。一个人没有学历、知识、智慧、才能而有钱的话反而被刮目相看。

钱,现在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很多人会被这种氛围影响。千方百计努力赚钱,让自己成为富人。

富有成为了一种象征,意味着我们努力的成果和别人的认可,标志着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展现,富有又是一个标准,用来衡量我们是在社会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级。有人对中国人进行这样的划分:

1级:省部、副省部、有实权的局级干部、大型企业的企业主、富豪、投资家为代表。

2级:地厅级、有实权的县处干部、院士、教授、名企职业经理人、知名医生、知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等。

3级: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小企业主、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4级: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较大的个体户、富裕的农民等。

5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职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为代表。

6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

7级:以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8级:中国社会的底层,没有劳动能力,靠社会救助生活。

这种等级的划分就是以钱的多少来衡量的。

一定要做一个富有的人,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不管是炒股、炒房、炒邮币、炒比特币还是投资、创业。好多人在他人的鼓吹之下趋之若鹜,但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当受骗了、失败了。

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这样的话:

一是富有是没有捷径的,富有的前提是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社会急需的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二是只想富有是不行的,应该从心出发,找到自己内心想干的事情,用心琢磨怎么做好,能够面对各种不顺和挫折,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煎熬中等待成功的到来。

三是思考富有之后怎么办,想这个问题比想怎么变得富有更重要。要有经营富有生活的能力,再来追求富有的生活比较稳妥。

变得富有的方法是可以学习的。至关重要的是你选择哪一个事业的方向更利于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选择的方向不适合自己,那么他可能会变得贫穷。

那么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比较合适呢?

很多年轻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毕业一两年之后成为一个有钱人,二十多岁富有的话有点早,因为那时我们的思想还没那么成熟,许多事情还明白的不太透彻,不容易过好富有的生活。如果五六十岁成功的话,又有些晚了,而在四十岁左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的话,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因为你上面有老人需要赡养,下面有孩子需要抚养,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富裕的生活的话,那是很美满的一个生活。

古今中外有很多富有的人,他们有很多成功的思想和方法,只要我们一步步学习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总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