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既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个不起的祖母!

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之间,总是有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关系,本着严谨地历史态度,有很多大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不多加谈论,今天想说说孝庄文皇后与儿子、与孙子之间的关系。

1

不知道为啥皇太极在崇德八年(1643年)突然因病去世,这个时候皇位继承人就空出来,从而也引起激烈地王位争夺战的,想想做一个皇帝也是不容易的,在临死之前还有安排那么很多令人操心的后事。

此时作为叔父的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儿子们都有争夺皇位的欲望,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孝庄文皇后从容不迫,施展谋略,争取各方支持,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巧妙周旋,左右说服,最终才使得自己的儿子,年方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

当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亲政时,孝庄文皇后既是母后,也是儿子强有力的保护者和导师,为尽快扫清明残余势力及各种抗清力量,她百般笼络一批有实力的汉族上层势力,设法使已归顺朝廷的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为他们封王进爵,还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以郡主视之,招为义女。

另外由于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社会极不安定,为此孝庄文皇后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把节省下来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自己也提倡生活要内敛俭朴,不事奢华作风。

2

在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去世之后,在孝庄文皇后的主持下,由年仅八岁的孙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继位,面对既丧父又丧母的玄烨,孝庄文皇后显得更加地爱护关心,义无反顾地担当了对玄烨的抚育培养之责。

而在孝庄文皇后的影响之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对于孙儿的勤奋苦学,孝庄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忧喜掺半,不无责备地对玄烨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呢?”

据《清圣祖御制文二集》记载:“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可见孝庄文皇后对玄烨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都悉心照料,而且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

孝庄文皇后也教导玄烨参加辅臣议政,学习执政经验,并经常向玄烨灌输得“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思想,要求玄烨“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时刻谨慎,勤于朝政,以巩固其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业,逐渐使玄烨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大约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当三藩作乱时,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严重威胁京师的安全,康熙十分忧虑,孝庄文皇后则适时向康熙推荐说:“图海才能出众,盍(hé)任之”,康熙即诏图海“授以将印”领兵前往,很快平定布尔尼叛乱,使局势转危为安。

孝庄文皇后的聪明与睿智,政治上的成熟稳重,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顺治帝与康熙帝,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天降贵人),庇佑了两代皇帝的治国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