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国——贾国,有稀世国宝“贾伯壶”,晋国内战的牺牲品

贾国,姬姓诸侯国,据《新唐书》记载,为西周初期周康王册封当时的唐国(后来的晋国)国君唐叔虞(周文王之子)的少子姬公明之封国,首封君姬公明是贾共公,为伯爵,故《左传》中称为贾伯,其故地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一带。贾国实际上是晋国分裂出去的一个支脉,世代为晋国附属国。而且还有姻亲,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周朝实行异姓通婚制,晋国和贾国同为姬姓,而且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可能通婚,此贾女估计是贾国的异姓贵族之女。

“贾”的金文写法左边是一个“贝”,右边一个“古”,“贝”是海贝的壳,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通用货币,也是古代创造铸币之前的最早使用的原始货币。《尚书·盘庚》孔颖达疏:“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意思是贝类为水生动物,远古时期人们拿它的壳作为货币,就是现在所谓的钱。据说早在夏朝时,贝壳就已经成了货物的交换媒介。而“古”是“沽”的省略,是买卖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用货币来做买卖。一般来说,古代叫行走贩卖货物为商(行商),坐等出售货物为贾(坐贾),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沿路叫卖的叫“商”,开店等着顾客自己来买的叫“贾”,统称为“商贾”。估计这个地方的远古族人擅长经营,甚至率先开创了以货币为媒介的物质交换的经营模式,故以此来命名。由于史料缺乏,贾国在夏商时存不存在已经不可考,现在已知贾国的历史是从西周之初立国开始。但可以肯定的是,“贾”作为地名应该早已形成。

贾国历史除了《左传》中有两处简略提到外,还有一批有关贾国的出土青铜器。“贾伯壶”为西周晚期器物,出土时成双,其铭文有“贾伯作世孟姬尊壶,用享用孝用祈万寿,子孙永宝用享”等记载,“孟姬”应该是贾国长公主,这是贾国国君为女儿孟姬制作的一对陪嫁祭器,是西周时贾国与诸侯联姻的实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出土了西周晚期青铜器“贾子匜”,其铭文记载:“唯王二月,贾子己父作宝匜,其子子孙孙永用。”按铭文“贾子”,不知贾国在西周时是不是子爵,而《左传》中记载为“贾伯”,“贾伯壶”铭文也为“贾伯”,不知是何故。不过“贾子匜”出土地闻喜县在贾国故地襄汾县南部,说明当时这个地块属于贾国地界,子爵是个很小的等级,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面积范围,估计伯爵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贾国的亡国,不得不提春秋初期长达六十七年的小宗取代大宗的晋国内战。据《左传·桓公九年》记载:“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说得是前703年秋季,虢国、芮国、梁国、荀国、贾国等国家联合出兵攻打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反对晋武公,那是因为晋武公在前一年即公元前704年灭亡了大宗翼城(今山西翼城县)。贾国因为传统观念支持大宗翼城,反对小宗曲沃,在晋武公用武力取代大宗后依然没有改变其政治倾向,最终被晋武公吞并。贾国故地后来成为晋国公卿狐偃(晋文公之舅)的儿子狐射姑的食邑,因狐射姑字季,故又称贾季。

从周康王封国时算起,到晋武公时灭亡,贾国在周朝历史舞台上大约存在了三百四十余年,贾国亡国后,国人被迁散,留下一个姓氏:贾姓,现在贾姓人皆以山西襄汾县为其宗族的发源地。贾姓较为普遍,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