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级核潜艇的战斗力有多强?

静思远志


1972年,前苏联开始制定台风级 941型核潜艇的战术技术指标,根据要求,台风级必须能够利用安静情、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优势快速改变发射位置,并随时做好按收司令部命令的准备并使用艇上的武器。到73年末时,苏联政府正式下达了设计和建造941级导弹核潜艇的命令,941型的设计与建造淮备工作全面开始。

在确定舰载导弹数量时,苏联内部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要与美国俄亥俄级一样配备24枚,另一派以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为主则认为超过20枚导弹的数量都没有意义,最终总设计师确认了20枚导弹的装载量。

为了装入全新设计的20枚P-39潜射战略导弹,苏联军工提出无数方案,但最终确定为多耐压艇体结构组合非典型双壳体方案。巨大的艇体将P-39完全收入艇身中,同时也让其排水量达到吓人的2.32万吨,该艇全长170米,宽23.3米,平均吃水11米,也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型潜艇。由于采用了扁平的艇体设计,让941级最大程度免受到吃水限制,加上两舷处设有的减摇装置,使得该艇水下稳定性相当不错。至于有的说法认为台风级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说法,指的是水下全排水量,也就是说它一次可以装入2.48万吨海水,加上本身的重量就超过了4万吨级。理论上都没错,只不过要分清全排水量和排水量的区别。

为了在高纬度地区执行作战任务,941级的围壳相当的结实,可以在北极地区直接顶破2-2.5米厚的冰盖。因为一旦需要,941级就得在北极地区发射潜射战略导弹攻击美国本土。

武器配备方面,941级潜艇装有20枚P-39潜射型弹道导弹,还配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有22枚53-56K等多型鱼雷,还有暴风雪型火箭助推鱼雷,还有533毫米口径的反潜导弹。为了对付空中目标,舰上还装有8具针-1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架,配备48枚。其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就属P-39导弹。该弹配有10个单枚为10万当量的分导弹头,发射重量达到90吨,全长16.1米,外壳直径2.4米;该导弹满载射击为8300公里,打击精度为500米,无论从北冰洋任何位置都能打到美国本土任何一处目标。

有了远程攻击手段,根据设计要求台风级还要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为了推动2万多吨重的大家伙,该潜艇上装了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每一套都有1座总功率达到380兆瓦核动力装置和一台50000马力的汽轮机,使得941级的水面最高航速能达到25节,水面航速为14节。

原计划,前苏联想建造12艘941型战略核潜艇,但是成本太高当时每艘单价为5.25亿卢布。最终只开工7艘,建成服役的有6艘。最后一艘TK-210号是在86年开工,到88年停止建造,90年时拆除。目前已经有3艘退役的台风级被拆除,还有两艘则为预备役封存状态,只有一艘在役。


陶德中士

941型战略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941《Акула》,中文:鲨鱼,英文:Project 941《Shark》,北约代号:Typhoon-class ,译文:台风)是苏联/俄罗斯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苏联/俄罗斯第三代/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本级艇是是苏联/俄罗斯海军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目前世界最大体积和吨位潜艇纪录保持者,是典型的冷战产物。(本级艇计划建造10艘,由于经济原因,开建7艘后停工,当第七艘潜艇还在建造时,正好赶上苏联解体,所以最后只完成了6艘)。首艇于1977年开工建造,1981年建成服役,最后一艘于1989年服役。目前三艘已经被拆除,在役的三艘中,只有一艘仍处于运行状态。


总体特点: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的外形特点是圆钝形艇首,大型圆柱形艇壳,平顶式艇体,流线型指挥台围壳位于艇体中后部。弹道导弹发射舱位于指挥台围壳的前方,20个导弹发射筒布置在艇体中线面两侧,导弹发射筒的上盖是向舷侧开启的。台风级消除了“龟背”现象,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大大增加了排水量,其水上排水量已和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相当。台风级未采用围壳舵,艏水平舵布置在艇身的艏端,可收进非耐压艇体内。指挥台围壳前缘轮廓垂直,顶部有舷窗,后缘略倾,整体轮廓相对较低矮,顶部结构较大,外观圆滑,与艇身融合。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甲板有很强的破冰加强结构,可以凿穿2米厚的冰层上浮。由于体积庞大,台风级有宽大的尾操纵面,从潜艇的纵面图上可看到,在艇尾的左右舷各有一个尾垂直稳定翼,这就很像苏联949型核潜艇(奥斯卡级)的尾部布置形式,是最容易识别的特征。台风级采用了双壳体设计,耐压壳体和鱼雷舱是用钛合金制造的,其余部分则采用普通强钢制成。在非耐压壳体外表面敷设有一种专用橡胶水声消声瓦,以降低噪音,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台风级使用的OK-650型核反应堆能在较高功率时将一回路系统切换到自然循环的工况模式,也就是不需要启动主泵,这就能更有效地降低动力装置的噪声。据称该级艇的水声隐蔽性接近并稍逊于美国的俄亥俄级,是苏联所有战略导弹潜艇中最好的。台风级艇艏设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快速装填装置,可配置22枚鱼雷,包括包括EST-53-65K,СЭТ-65和САЭТ-60M及“瀑布”火箭鱼雷,也可以换装水雷,主要用于自卫。此外,为了防备低空飞机及直升机,台风级配备有8枚“针”式对空导弹,只能在水面状态发射。据西方有关报道说,俄罗斯准备为台风级和其他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设计能从水下发射的自卫对空导弹



艇体结构:战略核潜艇传统的潜射导弹发射筒布置,是把发射筒布置在耐压壳体内,像德尔塔级那样布置下16米长的P-39型导弹(北约代号SS-N-20),需要把耐压壳体的直径再扩大到12米多,还是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龟背”。德尔塔IV型的潜射弹道导弹P-29PM型长只有14.8米,耐压艇体直径也只比德尔塔I型的9.4米略大。而台风级相装备了新型的潜射固体弹道导弹,其尺寸和重量比此前任何一型导弹都大很多,再加上台风级上装备了性能更优、尺寸、重量也更大的声呐、雷达等电子设备,使得传统双壳体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其性能要求。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龟背”,台风级采用了一种非典型的双壳体设计结构,即在非耐压艇体内有好几个耐压艇体,这是它最独特的地方。台风级在水平面内平行的设计了两个耐压艇体,可称为“主耐压艇体”。导弹发射筒就布置在这两个主耐压艇体之间,而不在主耐压艇体内。这两个主耐压艇体的直径,在尾部直径较大,最大处达10米,但在布置导弹发射筒的这一段内,直径只有7.2米。因为台风级携载的新型导弹的直径只有2.4米左右,即使把导弹在发射筒内的布置和发射筒的壁厚等因素估计进去,这样的布置形式对台风级的最大宽度23.3米来说是足够了。此外对于核潜艇来说如果在耐压壳体上有大直径的开孔,为了保证强度,一般需要对开孔部位用厚的锻件和板轧材进行加强。台风级安装有20个导弹发射筒,就需要在耐压壳体上连续开孔,这对强度的影响很大。而台风级这种主耐压艇体内不布置导弹发射筒的设计,就完全不需要布置大直径开孔。在台风级导弹发射筒后,“架”在两个主耐压艇体上,位于艇中线面处的是一个“耐压中央舱段”。在耐压中央舱段里布置有中央指挥部位和声呐、雷达等电子设备,以及潜望镜,使其成为一个耐压指挥台。在耐压中央舱段的两舷各有一个漂浮救生舱,能容纳全艇艇员。像这种将耐压指挥台设在耐压艇体上一个卧式的耐压圆柱体内的做法,在过去吨位大的潜艇上曾有过,这种“老”的布置形式,又在台风级上出现了。这个“耐压中央舱段”和两个平行的“主耐压艇体”,从横剖面上看,形成一个“品”字形。



压载水舱:台风级的储备浮力很大,但究竟有多少主压载水舱,在台风级的非典型双壳体中又是怎样布置的,在纵剖面图上都无法看出。也有资料说,台风级的储备浮力为31.3%,更有俄罗斯资料介绍,因为台风级的吃水深,所以增加了一些“特设压载水舱”,将这些特设压载水舱吹除,艇的吃水减小,就能浮起到巡航水线以上从而进入北方舰队的基地。据分析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这些特设压载水舱,不是主压载水舱,不仅在水下状态时是充满水的,在水上状态(主压载水舱全部吹除的巡航状态)时也是充满水的。只有在潜艇进入基地,为了减小艇的吃水,在主压载水舱已吹除的情况下,将这些特设压载水舱中的水也吹除。在巡航时,为缩短潜艇快速下潜的时间,这些特设压载水舱也必须是注满水的状态。台风级设置这种提供浮力的特设压载水舱,使人想起潜艇发展进程中曾有过的“浮力舱”。在潜艇发展的初期,为了照顾潜艇的水面航行状态,而在艇艏设有“浮力舱”。“浮力舱”在水下状态时是注满水的;在水上状态航行时,“浮力舱”不注水,因为风浪可能会使艇艏埋入水下,而“浮力舱”则会提供浮力保证不使艇艏下沉。



舱室布置:苏联及俄罗斯官方未发表过台风级的总布置图,但据俄罗斯多种资料介绍,台风级共有19个舱室,已知的舱室名称包括鱼雷舱、导弹舱、中央部位和电子设备舱、反应堆舱和汽轮机舱,其中有的舱室是在两个主耐压艇体中都有的。台风级的鱼雷舱设在艇艏端,设有鱼雷发射管和备用鱼雷架,并有纵向和横向传送鱼雷的装置和快速装填装置,还有通道能通往两个主耐压艇体。鱼雷舱下面是声呐站的球形主基阵。导弹舱设在两个主耐压艇体之间,中央部位和电子设备舱设在耐压中央舱段内。反应堆舱和汽轮机舱各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主耐压艇体直径加大的尾部,内部各有一套主动力装置并按梯次布置,每个梯次中都有自己的OK-650型核反应堆和汽轮主机,和辅机安装在一个有减振系统的模块内,这样的布置形式有利于降低动力装置的振动和噪声,并提高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台风级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所想象的那样不注重士兵舒适度,相反台风级是少数在设计时就考虑到空调设备的苏俄潜艇。红宝石设计局将台风级的自持力定在90昼夜,在如此长的时间执行任务,为保持官兵应有的战斗力,设计人员给艇上安排了极其优越的生活居住条件。在台风级艇内有面积达8×8米左右的休息室,室内装潢考究,墙壁上有大型油画,四周有栏杆和花坛。有一个不大的暖花房和鹦鹉笼,艇员坐的是摇椅和高背椅。艇内有健身房、活动室、桑拿浴和热水浴以及游泳池。有一个可供50名潜艇军官和艇员用餐的公共餐厅。每个水兵都有一个平均约3平方米的“休息空间”,军官都住在2人间和4人间的舱室中,每间舱室内部皆为木板装饰,有洗脸盆、书架、衣柜、空调和从日本原装进口的彩色电视机。在执行战斗勤务时,艇上装备了有线录像播放系统。水兵在执勤完任务后还可到甲板上钓鱼。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鱼子酱,金枪鱼,巧克力和葡萄酒等。考虑到当时还是20世纪80年代,如此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令许多官兵向往。因此在台风级服役后,许多其它艇上的官兵纷纷要求到该级艇上服役。




弹道导弹:台风级准备了新型的潜射弹道导弹P-39型和配套的Д-19导弹系统,Д-19导弹系统是一套比较独特的发射系统,在导弹发射筒的顶部有一个支撑环,处于悬挂状态的导弹通过专门的导弹发射减振系统支撑在这个环上,即P-39型导弹在发射筒内是“吊”着的。P-39型导弹的发射原理是利用火药蓄压器从“干式”发射筒发射,发射筒不需注水,发射时在导弹周围形成一个气体空间,这大大降低了导弹在水下运动段的水动力载荷。导弹出水后,弹体设有专门的发动机使导弹发射减振系统与导弹分离,并将其抛向离开潜艇的安全距离处。P-39型导弹长16米,直径2.4米,采用固体燃料,三级推进,发射重量90吨,可携带10个分弹头(10×0.1兆吨),射程约8000-10000公里,圆概率偏差约500-600米,最初专门用于台风级核潜艇使用。P-39型导弹是当时苏联仅有的两种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中唯一投入使用的(布拉瓦导弹尚在试验中),相比于液体燃料导弹的燃烧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固体燃料导弹具有准备时间短,安全的特点,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射重量增大、储放时间缩短和射程降低的问题,苏联莫斯科运输机械制造局专门研制了一种装弹设备,包括起重量125吨的双托架高架大吊车用于运输该型导弹。首批P-39型导弹于1983年交付海军,也就是说台风级TK-208艇服役前期和TK-202艇处于试航期的时候,艇上的弹道导弹是缺装的。[随着美国反导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苏联也在不断研究改进其导弹飞行中的作战生命力和提高射击精度。其中一个方案就是研究、改进弹道导弹的天文导航光学传感器。苏联曾在1984年组织了由各方面专家参加,并在专家领导下开展的研制弹道导弹使用稳定、可靠的天文校正仪的工作,其中就有导弹及其控制系统、指挥仪和天文校正系统的专家。新的天文校正仪应能在敌方空间核爆炸几秒钟后就恢复其工作性能。



战略对比:台风级和俄亥俄级战略对比,导弹型号P-39型三叉戟-I(C4)型三叉戟-Ⅱ型燃料推进:三级推进,固体燃料、三级推进,固体燃料、三级推进,固体燃料,载弹量:20枚、24枚、24枚,分导弹头:20枚×10个=200个、24枚×8个=192个、24枚×(8-12个)=192-288个,射程:约8000-10000公里、约7400公里、约12000公里,单弹头当量:10万吨TNT、10万吨TNT、10万吨/30-47.5万吨 TNT,圆概率:偏差约500-600米、偏差约380-420米,发射重量:90吨、小于60吨。



台风级的排水量和艇宽几乎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两倍,但却比美国俄亥俄级载弹量要少。美国前8艘俄亥俄级潜艇装载24枚三叉戟-I(C4)型导弹;俄亥俄级第9-18艘潜艇装载24枚三叉戟-Ⅱ型导弹;而台风级却只能携带20枚P-39型导弹。台风级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同时齐射两发P-39型导弹,因此所有的20枚P-39型导弹,可通过10次齐射(每次2发)全部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级别的弹道导弹潜艇都无法做到的。台风级和俄亥俄级导弹发射条件基本相同,都可从水下55米深以内发射,不受水面天气条件限制,也可从水面发射。不过,由于苏联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技术并没有美国成熟,所以P-39型导弹与三叉戟型导弹还存在着很多差距。首先P-39型发射重量大,导致其发射后坐力增大。其次在精度上,P-39型导弹虽然装备了“星光”天文制导系统,但仍然不如三叉戟型圆概率偏差低。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在载弹数量、导弹精确度和发射重量上俄亥俄级略占优势;在分导弹头数量、单艇导弹破坏当量及发射时间上台风级略占优势;而在发射准备条件和导弹射程上两者基本持平。此外虽然P-39型导弹的维护费用和制造费用比三叉戟型导弹低,但对于资金紧张的苏联或者俄罗斯海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据资料显示,台风级使用的P-39型和PCM-52型(P-39改进型)系列弹道导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因经费不足而停止生产。1999年俄罗斯曾决定用当时研制中的P-39UTTKH“远洋帆船”液体燃料弹道导弹替代P-39型固体燃料导弹,但是该型导弹最终未能研制成功。之后几年里,俄罗斯海军武器库中在役的P-39导弹也因助推级问题而被认定为不再适宜继续服役,导致台风级只能使用常规武器。而对于美国海军仍在役的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原18艘,其中4艘已改为巡航导弹潜艇)来说,台风级已不再是其对等的战略武器了。实际上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的基础是6艘在役的德尔塔IV型核潜艇,其配备R-29RMU2型/RSM-54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N-23),每艘最多可携载128枚核弹头,全部最多可携载768枚核弹头。



综合系统:在观导设备上,台风级使用了“托鲍尔-941”型综合导航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交响乐”型卫星导航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为“公共马车-1”型,通信系统为“闪电-Л1”型或“闪电-MC”型和其中的卫星通信系统“海啸”。拖曳天线为“大鲱鱼”型,拖曳天线收放装置为“燕子”型。水声系统为“MГK-501”型,这一系统包括“MГK-500”型(“鳐-KC”型)声呐站和一个拖曳基阵;猎雷声呐为“阿尔法-M”;空泡测定站为“螺旋桨”型,回声测冰仪为“北方”型,还有2型导航声呐。雷达站为“MPKП-58”型(“暴风雪”型或“弧度”型)和“MPKП-59”型(“弧度-y”型)。搜索雷达为“港湾-Ⅱ”型和用于观察艇内外状况的“MTK-110”型电视系统。潜望镜为“信号-3”型,指挥潜望镜 为“天鹅-21”型。在科拉半岛上,苏联建立了一个独特的、防卫严实的超低频无线电站,这座无线电站发射的超低频波据说能够穿透到水下200-300米,并且可记录位于全世界海洋上任一点处的潜艇。利用这个超低频站可以向在执行任务的潜艇发出事先约定好的一般性命令。例如用某个编码就可发出指令“悄悄上浮接收使用武器的命令”或“作好一级战斗准备”等。而最主要的还是为弹道导弹潜艇下达命令,台风级是首先装备超低频接收器的潜艇,此后德尔塔III型(667BDR型战略核潜艇)和德尔塔IV型才加装上接收器。而为了保证战时台风级核潜艇能够收到信号,苏联准备了至少16个通讯信道,分别是:1个超低频信道、5个超长波信道、5个短波信道、5个卫星通信信道。其中5个长波台分别在俄罗斯境内的下新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还有在白俄罗斯1座,乌兹别克斯坦1座。超长波信号可用艇上的拖曳天线在水下稍大深度处接收,超长波台不仅传送一般命令,据说还可传送供导弹使用的作战指挥信号。尽管超长波电台能够将信号传播很远,但在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美国的东海岸海区)和太平洋东部(美国的西海岸地区)的信号可能会接收不到。一旦战时超长波台被摧毁,还可以使用在空中值班的飞机(Ty-124MP)空中指挥所。在冷战紧张的年代,这种飞行值班是从不停止的,随时确保命令的发送。



台风级核潜艇性能参数:艇长172.8米,艇宽23.3米,武备系统:导弹,20枚P-39型潜射弹道导弹 、8枚“针”式对空导弹;鱼雷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置22枚鱼雷,可以换装水雷 包括EST-53-65K,СЭТ-65和САЭТ-60M及“瀑布”火箭鱼雷,雷达:雷达站为“MPKП-58”型(“暴风雪”型或“弧度”型)和“MPKП-59”型(“弧度-y”型) ;搜索雷达为“MPП-21A”型(“港湾-Ⅱ”型),声呐:水声系统为“MГK-501”型,包括“MГK-500”型(“鳐-KC”型)声呐站和一个拖曳基阵 ;探测水雷的“MГ-519”型(“阿尔法-M”型)猎雷声呐;“MГ-553”型声速站 ;“MГ-512”型(“螺旋桨”型)空泡测定站 ;“MГ-518”型(“北方”型)回声测冰仪 两型导航声呐,综合系统:“托鲍尔-941”型综合导航系统和“交响乐”卫星导航系统 ;“公共马车-1”型作战指挥系统;“闪电-Л1”型或“闪电-MC”型通信系统 ;“海啸”型卫星通信系统 ;“大鲱鱼”型拖曳天线和“燕子”型拖曳天线收放装置 ;“MTK-110”型电视系统 ;“星光”天文制导系统 ;超低频接收器 :“信号-3”型潜望镜 ;“天鹅-21”型指挥潜望镜


Trafalgar18051021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虎哥先向大家介绍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研发的历史背景,美国于1976年开始建造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苏联那无度的军事竞赛好胜心,为了满足“相互保证毁灭”这一原则,台风性能要求必须同俄亥俄级持平,为了能让潜艇容纳20座巨大的R39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台风级的尺寸也相应大的可怕。

该艇长172.8米,宽23.3米,排水量更是高达46000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台风级潜艇宽大的前甲板,目测并排停放几辆坦克都不是啥问题,而夸张的尾舵则像是一堵令人生畏的高大城墙竖立在潜艇后方,远远望去,上浮状态的台风级就如同海面上一个移动的钢铁岛屿,不要看台风级潜艇体型大便以为它噪音也很大,得益于一种特制橡胶水声消音瓦,台风级反而是苏联核潜艇中最安静的,仅稍逊于美国俄亥俄级。

在潜射弹道导弹上,苏联距离美国也同样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美国的三叉戟2型导弹射程达到12000公里,而台风所携带的导弹只能打到8300公里的距离,体量反而还比三叉戟大一圈,当然作为一款战略核威慑武器,打多远,能装多少弹头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6艘台风级核潜艇可以一次性齐射120枚核导弹,由于都是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的分弹头,相当于1080枚弹头,在半个小时以内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美国本土,可谓是真正的核弹洗地,而且潜艇的位置神出鬼没,因而势必无法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