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攸投靠曹操导致袁绍10万大军不堪一击,瞬间奔溃?

官渡大战,袁绍兵马比曹操多得多,许攸投曹操后,张郃、高览降曹,袁军各营相互惊扰,出现溃败。十余万大军,袁绍仅带了八百人渡河逃回河北,曹操光俘虏就获得八万。为什么许攸降曹的影响那么大?

许攸其实是个狠角色,能文能武,极有远见。诸葛亮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也就是说,汉灵帝时期,东汉政府早就病入膏肓了。

许攸是袁绍最早、最重要的谋士。袁绍与董卓闹翻,只身逃奔渤海,随从的几个人里,就有许攸。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期,许攸建议袁绍,利用自己的家族名望,跟诸侯搞好关系,积累政治资源。

袁绍依计而行,果然被诸侯推举为盟主。讨董失败后,汉献帝自长安东归,许攸曾建议袁绍迎请天子,被袁绍拒绝,史载“许攸怒”,其实不给袁绍面子。以当时的实力,曹操肯定抢不过袁绍。

到了官渡大战时期,许攸与袁绍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当然,许攸也有问题,他贪财、说话太直,不给袁绍面子。袁绍觉得自己谋臣猛将如云,战胜曹操是必然的,也就听不进许攸的话。战争期间,许攸家人犯了法,袁绍派人抓了起来,许攸害怕牵连到自己,就投奔了曹操。袁绍随后杀害了许攸全家。

许攸在曹操处,还是那个狂妄的脾气,认为自己功劳大,经常对着曹操阿瞒阿瞒地叫,曹操听了也很不爽。有一次激怒了粗人许褚,身首异处。其实曹操完全可以提前安排,看他在身边不顺,给他安排个地方官弄走就是了,何必惹大家不愉快?

许攸死得非常可惜,他本来对袁绍非常忠诚,却被袁绍杀了全家,为曹操立下奇功却被曹操所杀。这样一位奇人,《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是读曹操、袁绍的故事,总又觉得许攸无处不在。

有人说,许攸是害怕被族人连累,被袁绍杀头。许攸是个聪明人,能文能武,极有远见,他在袁绍身边是了解其为人的,更何况前面错失机会,现在师出无名,而且主帅骄傲轻敌还刚愎自用,嫉贤妒才,因此做谋士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许攸的谋士身份在曹操这里显然要有用得多,而且也确实能得到重视。于是许攸就介绍了袁军的情况,还提出了攻破秘籍,说“袁绍辎重粮草有一万多车在故氏、乌巢,屯军防备不严,如果以精兵袭击,出其不意,烧掉他的粮食,不出三天,袁绍必定失败。”那个年代以十余万的兵力出征,后勤服务跟不上就是大问题。

孙子兵法说:“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喜出望外之余,用他的绝好军事指挥能力,突袭乌巢屯粮处,点燃大火。而守军淳于琼反应不过来,自然打不过。

袁绍得知这一消息,居然置至关重要的粮草不顾,不派重兵增援淳于琼,还以为这是攻下官渡,歼灭曹操的好机会,又不听意见,命令高览、张郃领兵去攻打曹军大营,只用了少数军队去球淳于琼和粮草。

曹操见此机会,并不马上回救大营,他奋力击溃乌巢袁军,斩了淳于琼,把袁绍的粮食都烧光了。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一见,连口吃的都没了,哪里还有力气打战,军心动摇,

加上大小人郭图故意说张郃失败的事情,幸灾乐祸之余,惹得张郃又生气又害怕,这个黑锅一背上,也只有死了。于是也叛逃了。

这下就彻底扰乱了军心,士兵们都无心恋战,后来曹军发动全面进攻即可奔溃。袁绍带着儿子只带了八百名骑兵度过黄河北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