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拜王世襄为师过吗?

ww3721

王世襄是我一生中最钦佩的人物。【马未都】二人没有师徒之实,却有忘年之谊。【王世襄年长马未都整整41岁】

王世襄是北京古玩圈神一般的存在,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美誉,他常戏谑称:“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掣鹰逐兔………皆乐此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制的常年癖好 ”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深交。马爷与王爷就是因为对文玩有着痴狂的爱好,于1998年一经相识,就结下忘年之谊。

后来马爷常常去王世襄老先生家兜转学艺谈文化,王世襄更是常常挽留马未都到深夜,兴之所至,还亲自弄上两个小菜与马未都把盏言欢。

马爷最为推崇王世襄老先生开朗豁达的性格以及博大精深的文物知识,称他虽是长在贵族之家,却把终身奉献给了社会最底层的杂项文化。如葫芦、漆具、则例、竹木牙刻、蟋蟀、铜器、游艺等等。一生对古董文玩著述等身,《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鸽哨》《说葫芦》《中国书画艺术》《锦灰三堆》……

耄耋之年,繁华落尽,锦灰三堆,他把78件明式家具都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用王世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便上升成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王世襄驾鹤西去后,马爷成了北京第一玩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呢?当年王世襄干过的,马爷现在都干——秋斗蟋蟀,冬怀鸣虫,乐此不疲。

马未都先生,在2010年对外公布,百年后所以藏品全部捐赠,一件不留。他曾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是说,一个真正的藏家,对待文物的看法都是聚散有时的。





我特喜欢马爷谈人生哲理的一段话——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阶段就走不动了。我不希望我这个年龄,还在为钱做事。这又何尝不是第二个王世襄呢!!!


家居观止

这个肯定没有。马未都见到王世襄先生的时候也是朋友介绍,两人有相同的爱好,喜好古家具,其实那时候喜欢古家具的人都非常崇拜王世襄老先生,因为他就是古家具界的泰斗,他出的明代古家具珍赏,也是后来很多人买家具拿的书籍,也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古家具的美,因为这个书的出版,古家具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本书也是震惊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家的一本书,后来王老先生放弃了对古家具的研究,转而着手写一些冷门的东西,他怕他再不写之后就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中国葫芦》《说葫芦》《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明代鸽经清宫鸽谱》《锦灰堆》各种小玩意著作,世上再无王世襄啊!



井中有眼

应该没有!马未都算自学成才,见王世襄时是惺惺相惜,也是以物会友。从马未都现在的对老爷子的言谈当中更多是崇拜、尊敬,没有师徒关系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