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大地 湖城教育展新颜——清镇市教育工作走笔

贵阳教育

大胆探索,努力尝试,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近年来,清镇市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成效显著。

2017年以来,改扩建、新建、在建、拟建幼儿园中小学共28所,预计新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位9330个;

全市3所中小学“智慧校园”和11所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全部常态应用;

通过“引资”“引智”,引进优质民办教育,开展合作办学,全市教育资源、教师水平进一步提升……

时光实验学校内,学生们正在有序前往食堂吃午饭。

硬件提升:教学环境面貌一新

6月26日早上,清镇市流长乡油菜村幼儿园里,歌声响亮,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做游戏,一派温馨美好的景象。

““油菜村是贵阳市20个特别贫困村之一,原来没有幼儿园,去年以来,为了改善全市乡村学前教育贫乏的状况,我市新建、改建了13所幼儿园,其中包括贵阳市20个特别贫困村中的5所农村幼儿园。”清镇市教育局党总支书记潘江说,学前教育是清镇教育的“短板”之一,2017年以来,清镇市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已经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650个。”

按照今年的工作安排,目前,清镇市在建的幼儿园有职教城东区社区幼儿园、王庄幼儿园,计划实施改建的幼儿园包括卫城镇西牛村幼儿园、顺河村幼儿园、莲花寺幼儿园;站街镇煤炭窑村幼儿园、条子场村幼儿园、鸡场村幼儿园。同时,还将新建新店镇化龙村幼儿园、三合村幼儿园、归宗村幼儿园;犁倭乡红岩村幼儿园、茅草村幼儿园、王院村幼儿园、界陇村幼儿园、下坝村幼儿园和岩上村幼儿园9所,这些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340个。

大力补充农村学前教育设施设备,加紧完善九年义务制教育功能。近年来,清镇市狠抓教育硬件环境的提升。

6月25日中午12时,清镇市时光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已下课,正有序地在学校食堂排队就餐。而学校初中部学生还在安静、认真地上课,大雨中,校园如洗,清新、美丽。

校长杨国学介绍,时光实验学校是在原清镇八一小学的旧址上新建的,2016年9月开始招生,“整合了原八一小学和清镇四中的师资和生源,目前全校有20个班1127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学生可以住宿。”

宽阔的校园,敞亮的教学楼,设施完善的教学、生活功能区,时光实验学校,只是近年来清镇市教育教学设施改善的缩影之一。

据统计,2017年以来,清镇市续建了中环国际配建小学、暗流中小学以及红枫六小,这些学校将陆续于今年至明年3月全部投用,届时,预计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490个。同时,清镇还计划新建、扩建红枫湖大土小学、红枫四小、犁倭小学、鸭池河中学4所中小学,可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660个。

左:时光实验学校里开心的学生们

右:时光实验学校学生正在认真上课

多措并举:教育水平更进一步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教育培训。”6月25日上午,清镇市教师局正在下发有关通知。据悉,培训时间为7月9日至18日,覆盖全市所有在职教师。

外出取经、区域培训、继续教育、选派顶岗……近年来,清镇市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上多措并举,实现突破。

请进来,走出去。注入新鲜血液,开拓办学眼界。”潘江说,清镇市开设了湖城教育大讲堂,聘请了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教授陈志彪、苏州大学博士夏俊、中天北京小学总校长唐洁等到大讲堂开展讲座12期,讲授先进的办学理念,传授成功的教学模式。据统计,2017以来,参加培训的校长、班主任、教师共有2000多人次。

依托老校长团队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优质发展,这也是清镇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途径。

2016年9月开始,通过贵阳市级“王丽华、陈玉”两位老校长工作室建立了麦格中小学帮扶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牵线搭桥以来,麦格中小学共获各类帮扶资金20余万元,获得贵阳市级专家团帮扶40余次,涉及学科13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积极鼓励学校与市外优质学校结对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清镇市在这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清镇市二中、红枫中学、红枫四小等10余所学校与江西新余五中、海南省三亚中学、北京西城区三里河小学等达成长期交流合作协议并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学校互访、教师交流、跟岗学习、挂职锻炼、资源共享等方式,不但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更扩充了全市优质资源总量。

春风行动:教育发展成果得到共享

王庄乡小坡村李心愿从小没有母亲,小心愿家境窘迫、生活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清镇市教育局派驻王庄乡小坡村挂帮干部赵祥荣从2013年9月起,每月资助其100元生活费,直到她前年9月进入初中有了寄宿生补助。

流长乡沙鹅村的刘鑫同学母亲外嫁后,她与外婆一同生活,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今年5月,得知她的情况后,清镇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肖正友与刘鑫详细交流,了解到她有进入中职读书的愿望后,帮助其联系了职业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并对她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从2013年起,清镇市新店小学、新店东风小学的老师们,每人每月拿出不低于30元的资助金,由学校安排,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013年以来,我市开展教育‘露雨关爱行动’,用各种方式大力帮扶贫困学生接受教育,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潘江介绍,连续几年来,全市4000多名教职工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帮扶贫困学生,让他们在‘雨露’滋润中健康成长。”

据潘江介绍,去年,全市教职工共捐助70多万元,用以资助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特别要提到的是,贵阳市20个特别贫困村中清镇市5个村的73名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物资上,均得到了“雨露”的关爱。

此外,在教育扶贫上,清镇市还着力在建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措施得力;抓排查,确保扶贫对象一个不少;全覆盖,确保政策落实逐一到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教育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教育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清镇还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齐心同帮扶。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清镇市发放“筑城温暖”补助资金27.2万元,受益学生1301人,受益教师59人;下拨教育系统“雨露关爱行动”捐款资金17.39万元。同时,今年春季,共接受社会团体、企业捐赠39次,捐赠资金168.1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从思想、学业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帮扶。同时,继续开展“雨露关爱行动”,确保贫困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让孩子们都能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潘江表示,清镇市教育工作者将竭尽全力,在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方面努力探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