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福州CBD,如今已是别样的一番风采

在福州,有两条著名的历史街区。一条,是名人聚居地,有千年历史的三坊七巷;另一条,则是商贾云集,有着百年辉煌的上下杭。

上下杭也被称为双杭,指的是福州台江区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街道,这里早年曾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货运码头,也正是因此,数百年前这里曾是福州的商业中心。上下杭在明代时开始百业在此发轫,直至民国走向巅峰,历经百年风雨之后,如今的上下杭早已是另一番韵味。

“城廓南有市,灯火夜眠迟”说的便是位于福州市台江区的上下杭。百年前,这里万商云集,人来人往。最繁华的时候,这里一共聚集着10多个商帮会馆。建宁会馆,就是其中之一。

建宁会馆,也叫建郡会馆,在如今的上杭路128号。是在榕的建宁商人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商务会馆,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来往福州的建宁商人提供住宿和娱乐活动。会馆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建宁会馆的相当一部分被拆改为民居,其中的文昌阁得以幸存,且基本保持原貌。直至2015年1月的时候,会馆才开始动工修复,这才使其回归到原来的样子。

旧时的上下杭,各地的商人往来于会馆和沿街的商铺,他们讨论着商业行情,也相互传递着对“商神”张真君虔诚的信仰。张真君祖殿位于上下杭两座古桥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坐北朝南,殿前就是“上航”和“下航”河道的渡口,水运便利。
/<font>

祖殿内供奉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张慈观,他精通武义,且为人急公好义,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善事。宋朝时,人们开始为其立庙,并称为张真君。从明清开始,在上下杭经商的各地商贾,抱着祈求“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云集在上下杭,并开始尊奉张真君为祖师爷,也由此开始把这位真人推上“商神”的位置,然实际上各地的客商,则是把张真君祖殿当成了议行论市,互动商业情报的信息发布中心。


除了保佑财源滚滚的“商神张真君”,在三通桥旁敕封水部尚书庙,还供奉了宋代参知政事陈文龙,这位抗元英雄,在明清时期被朝廷封为“水部尚书”及“镇海王”。据民间传说,福州的商船经常在海上遭遇狂风巨浪,常有船难发生,然而挂有“水部尚书陈”这般旗帜的船只往往却能逢凶化吉,平安的抵达目的地。从此,商人们开始相信,陈文龙和妈祖一样都是海上的保护神。

在尚书庙里,还悬挂在清康熙、嘉庆、道光皇帝题词的三块匾额。上面分别写着“朝宗利济”、“效顺报功”和“海噬昭灵”。

数百年来,上下杭商帮会馆林立,大商巨贾云集。在这里,一夕暴富和千金散尽的故事层出不穷。百年风雨过后,这座旧时福州的“中心商务区”早已不是旧时模样。这里的一砖一瓦虽刻录着闽商爱拼敢赢的奋斗史,但沧桑风雨过后,云烟散去,上下杭,已经成为了福州旅游的新地标。


随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项目的推进,上下杭整个街区都将朝着以商业、旅游、文化等功能转型。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和典型的闽商文化使街区在改造后也更具韵味,如今在上下杭的星安河畔逐渐开起了咖啡馆、小酒馆、文艺书店和餐吧。对于游人和福州当地人来说,想要一个休闲的午后或与好友长谈的夜晚,都可以在上下杭找到合适的地方。

百年后的今日,上下杭过往的行人已经从南北的客商变成了游客。这片曾经以商业繁华而闻名的街区,如今则是以清新、文艺、还有厚重的闽商文化底蕴吸引着大家。行走在上下杭沿街的石板路上,走过悠长的街巷,看沧桑的老建筑给这座城市的回忆,上下杭凝固起了福州的文化,也留下了一辈又一辈福州人的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