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坡肉”,你可能只知道吃!背后大有学问呢!

都说广东人特别能吃,而且尽吃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煲仔饭、油炸鬼、老婆饼、盲公饼。嗯,不知情的人看起来的确怪怪的,甚至有些血腥。今天所要说的可不是广东菜,而是四川人苏轼(苏东坡)所创的东坡肉,当然不是用他自己的肉做的菜,它的原材料是猪肉。

历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洪水围困徐州,苏轼作为当地的知州,身先士卒,与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对抗洪水,持续了七十多个昼夜,终于保住了徐州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感谢苏轼。

面对百姓的馈赠,苏轼推迟不了,只好收下了一部分,并吩咐家人把它们煮熟后分给参加抗洪救灾的老百姓。老百姓吃后感觉味道很不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这就是东坡肉的前身“回赠肉”。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闲职,开始了自己开荒种地,因为在东坡有一块地,所以自称为“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因此苏轼所制作的“回赠肉”又开始被人叫“东坡肉”了。

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东坡肉只在徐州和黄州出名,在其他地方还是默默无闻的,直至杭州给了它一个发扬光大的机会。

宋哲宗元祐五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期间,这一次又发洪水了!幸亏他有先见之明,带领百姓采取有效措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其后又疏浚西湖,筑堤建桥。

当地百姓知道苏轼喜欢吃猪肉,过年的时候就把猪、酒往苏轼家送去,同样苏轼又开始做红烧肉了,吃过的人无不说不好吃的。这一次“回赠肉”有了个很文艺的名称“东坡肉”了,并且由那时候开始闻名全国。

据野史记载,东坡肉的出现实属意外。当时苏轼就命家人红烧猪肉并带上酒还给人民,结果家人听成用酒去做红烧肉,可是没想到做出的肉特别好吃,于是东坡肉就出来了。

不管怎样,东坡肉就在那里,距离发明它已经差不多一千年了。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东坡肉是深入人心,深受老百姓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