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明军厉害,还是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厉害?

亚历山大-李

毕竟这不是同一时期的军事力量,中间跨越了几百年,不过咱们还是能从历史材料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以供大家参考:

一、早期的明朝军队

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军队,主要由原先各位开国将领所率领的士兵、收编的元朝遗留军队以及征服陈友谅等势力后收编的士兵,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则是从户籍中抽调的兵源,称为“籍选”。早在明朝建立之前,为了更好地与地方割据势力抗争和击败元朝,朱棣就借鉴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历代军队屯田的经验,在军队中设立卫所制度,完善军队的同时建制实现了寓兵于农、减少财政支出的目的,朱元璋就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并设立了世代沿袭的军籍来保证兵源的充实。

太祖朱元璋

以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为例,明军一卫含军人5600名,一所为1120人,全国共计有2563个所、547个成建制的卫,满编情况下军队数量共计约306百万。数量庞大的军队中分为京军和处所军,其中京军为全军精锐,是宿卫京师和征战的主力,朱元璋时期有48卫,满编接近27万余人;到了朱棣迁都北京后,鉴于北京的重要位置,京军最多时达到72卫,满编40万余人。处所军中以北边驻守的防御蒙古骑兵的“九边”以及在东南沿海防御倭寇的水师战斗力较为强劲以外,其余的多是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力量,战斗力较弱,其中的佼佼者也多被选编入京军中以拱卫京师。所以到此,明朝早期军队极盛时最有战斗力并且可供国家随时调动的军队也就是京师72卫满编403200人,后被改为五军营。

除此之外还有永乐帝创立的京军神机营和三千营。以神机营为例,已经普遍装备了火器,作战工具也由冷兵器转向了火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器部队,承担着“内卫京师、外征备战”的重任,其中步兵3600人全部装备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全营官兵合计5000人。而三千营则是以投降而来的3000蒙古骑兵为基础组建,清一色骑兵劲旅,是明军最大战略机动部队,实际人超过3000人,神机营和三千营兵力合计8000人以上。

我们不难看出,明朝早期战斗力最为强劲的军队其实就是京军的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兵力合计超过41万人,它们都是明朝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

二、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军队

公元1644年,满清政权在得到吴三桂的支持下,顺利通过山海关入关。从人数上来,这时的满清军队包括了满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汉八旗,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将四旗扩展为八旗,其中每300人立一牛录额真,每5牛录立一甲喇额真,每5甲喇立一固山额真,一固山就是一旗,共有八旗,这样算下来,一旗人数为300x5x5=7500人,满八旗总人数就是7500x8=60000人。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仿照满八旗建立,所以清军入关时满清各种八旗军队加起来人数大约在8x3x7500=18万人左右。

满八旗军装

从武器装备上来看,笔者暂时找到关于清军入关时武器配备的材料,不过我们可以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34年)满八旗武器配备为参考。《满文老档》记载:“四月初一日,汗降书谕曰:着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凿子二把、锛子二把、钓钩二个、镰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领、叉二把、连夹棍一根、水壶二个及一月用之木炭、绵甲十五副……辽东,海州,每一牛录各养马四十匹。其馀马匹,皆行缴回”我们可以看出努尔哈赤规定,在这个每牛录也就是300人左右分队中,共计装备火枪合计44支、长枪(冷兵器)87支、盾车8辆、火炮22门以及配给马匹40匹。据《满文老档》记载:“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我们可以推算每旗配备重型大炮为10门,不过随着对明作战过程中需要,到清军入关时八旗军队在火器配备肯定比此时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这种武器配备和明朝初期的神机营比起来简直是不是一个档次的,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不管是从军队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军队都是无法和明朝初期的军队相提并论。


国家人文历史



本来是不想回答的,但是看到回复问答的有些人,吹捧努尔哈赤等比明朝人强百倍的话,我就忍不住要明辨是非一下,以正视听。

我想说当然是老朱父子时期的明军厉害了!不说别的,简单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统一天下的时间和过程,就可立见高低了。



朱元璋十五年成就帝业,是历史上真正唯一一位一统江山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由南到北统一天下的皇帝,还是历史上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均取得杰出成就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另一个是刘秀)。



老朱父子都是能进中国古代十大杰出帝王的皇帝,清朝也就康熙有点希望,具体文章前段时间我有专门论述过,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而清朝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历经皇太极拼杀十八年,到吴三桂放顺治入关,到康熙平三番、打葛尔丹,再到雍正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最后直到乾隆平定新疆大小和卓,清朝才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清朝整整用了六代人,花费150年的时间,才统一了天下,而朱元璋一个人就解决了清朝六代人加起来才完成的事业,熟高孰低不是明摆的吗?



那些吹捧努尔哈赤等比明朝人强百倍的人,一看不是无知,就是睁眼说瞎话,奉劝这些人还是不要误导别人了,自己回去多看书再来解答别人的提问吧。



附录

一、朱元璋的杰出成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影响了明清以来600多年的历史。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朱元璋出身贫寒,身无立锥之地,仅仅用十数年时间,就一举扫平南北群雄,尽逐两宋对游牧民族畏之如虎的恐惧心理,重振两宋以来扫地的民族自信心,是“第三中华”的开创者。

2.重建汉人政权,提高汉族社会地位。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建立大明朝,并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乃至极大地增强了汉族(也包括同被压迫的同为炎黄子孙的许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



3.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南宋灭亡,中华文化遭受极大创伤,朱元璋建立明朝,恢复汉人衣冠,修复并光大了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4.恢复并光大中国传统疆域。朱元璋不仅收复了丢失4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而且恢复了汉民族自安史之乱以来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并第一次实现了汉民族政权对西藏地区的统治,通过移民与镇压,使云南和贵州成为中国牢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重建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达500年之久的大一统政权,对华夏民族有再造之功,历史功绩仅次于秦始皇。



5.改革创新政治制度。顺治帝曾言:“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朱元璋是制度设计的天才,他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乃至为其质的现代性飞跃打下坚实基础,清承明制,影响明清两朝600年的历史,不少至今还在沿用。

6.开创洪武之治。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谋划与勤奋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战火之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史称洪武之治。


7.书写后世官员为官准则。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并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定决心和铁血手段,矫正并震慑了洪武一朝乃至有明一代官员,也为后世书写了官员应该怎样为官的准则。



此外,朱元璋还开创了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成功案例,创建了大明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养老院和孤儿所,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起义成功的农民,朱元璋的历史功绩,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农民战争后新王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也因此被明朝思想家李贽称赞为万古一帝(李贽《续藏书》:“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



不过,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二、朱棣的杰出成就

朱棣是一个非常注意建功立业的皇帝,他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皇帝,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他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亲自远征漠北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明成祖历史功绩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修纂《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一部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大型图书。更为难得的是,他编书没有删改原文一字。不像满清编纂的《四库全书》,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与其说是保护古籍,还不如说是修书毁史。



二是迁都北京。使明朝避免成为第二个南宋,并使北京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一直延续至今。

三是派郑和六下西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是改革制度。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使明朝出现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现在。



五是北修故宫,南筑武当,兴建十三陵,建设大报恩寺,修筑世界上最大的铜钟,重建长城等,为后世子孙留下大量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六是五征蒙古,横扫漠北,开疆拓土,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七是设立奴儿干都司,确立了明朝对东北乃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的主权。

八是征服安南,使安南时隔千年,再次纳入中华版图。



九是疏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十是开创永乐盛世。

可以说,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够干好其中的任一件事,就可以跻身到著名的帝王行列,名垂千古。可事实上,朱棣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同时做成了这么多大事。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绝对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好皇帝,其丰功伟绩已经超过了他的前辈们,朱棣也因此被尊称为永乐大帝。


很多人又拿领土说事,其实,古代中国并没有多少国家领土概念,现在大家看到的历朝地图,很多都是把羁縻地区和称臣地区都算进来的,比如唐朝时期的回鹘等,如果按实打实的郡县制地区统计,历朝历代版图最大时期也不会超过350万平方公里,清朝也是这样,除了八大总督和巡抚地区,其他都是将军领地、吐司辖区、藩属部落等,控制相对都没那么严密,这也是外蒙古为何那么容易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完成实打实控制全国各地的是当代,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西藏进行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实行当代郡县制管理模式,各级领导干部均由中央或其派出机构委派,才彻底将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纳入中华版图。


图一


图二


可汗说事

我是满族人,一看到这种问题就后背一凛,但凡是比较明清两朝或者评说封建王朝的功过得失的,就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开骂!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满清鞑子,驱除鞑虏还我中华,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上,真心害怕啊

不过,理性来看,我觉得还是明初的明军更厉害,不从什么军力战力来比较,单从明末的明军战力和清初比较就可以,一个朝代初代和末代比肯定是要强很多的,而根据我的角度来看,明末的明军战力也是要比清初要强上不少的。


明朝灭亡真的是命数已尽,天灾不断,崇祯年间西北光是旱灾就很多年,民不聊生,直接结果就是产生了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农民军,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闹了十几年,算是彻底把明朝的那点底子折腾完了。


而反过来再看清军,从努尔哈赤开始,折腾了30多年也一直只能在山海关内折腾,在明朝日薄西山的时候,在明军又要打农民军又要对抗清军的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进关,明朝一道关宁防线就使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束手束脚30年。可以说,要不是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军什么时候能打进山海关,真心不敢想象。


清军入关后到完全统一天下,灭张献忠灭南明,一共打了快20年,这还是中国历史上成功比较多的从南至北的方向进行的统一行动,虽然统一期间由于剃发易服在汉族人民心中产生了很强的抵触战斗,但是清军的战力也有了一个参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阻挡历史的进展,只能从中吸取经验。无论明军是不是比清军强大,清代明已经是历史事实,无论好与不好,每个朝代代表的都是中国,而为什么明朝比清朝强大却还是被清朝替代,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笔筒Susie

很多人是不是忘了,入关时候的清军有红衣大炮?

就拿冥粉津津乐道的永乐年间的明军来和入关时期的清军来对比吧:
永乐帝作战布阵图永乐年间的火器

这张图注意手铳的用法

我们可以看到朱棣的军队里甚至没有火炮的存在,而火铳也是火门铳,除此之外就是宋时就出现的绑上火器的箭了,当然当时也有炮,但永乐时期的明军并不会用,因为永乐的对手蒙古人没什么像样的火器,但对手换成入关清军会怎样

首先清军是有炮的,1631年佟养性开始造炮,而皇太极进攻大凌河时就有40门炮了,后面清朝搞出了移动炮架,成立了乌真超哈,又改进了红衣炮,使用了钢制炮弹,改良后的火炮就叫神威大将军炮

好了,对比到此为止。就从军备上来看,如果清军和永乐的军队相遇,清军甚至可以不冲锋,仅乌真超哈就可以把只使用落后的火门铳的明军轰成灰


意大利剑圣

鼎盛时期的明军肯定完爆入关时的八旗军。

首先兵力上二者就太过悬殊——洪武、永乐年间明军总兵力保持在200万左右,而且多系训练有素、具备实战经验的虎狼之师。尤其控制北方大部、获得比较稳定的战马资源后,明军骑兵部队(主要集中在镇守九边的数十万边防军内)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弓马娴熟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后来的八旗军。

实际上,如果真换成朱元璋、朱棣父子麾下的明军对付多尔衮这号地方割据势力,根本无需调动天下兵马,而只要出动辽东一镇边军就绰绰有余了。要知道,光是永乐年间辽东镇的明军兵力就多达23万之众。

其次是武器装备——由于国力强盛,朱元璋父子时期的明军冷兵器(包括盔甲)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郑和下西洋时随从护卫的明军重甲骑兵因盔名甲亮,竟然被外商称赞可与当时素以武器装备精良而著称的拜占庭武士相媲美)。

而当时的明军火器虽然还没有后来引进的西洋红衣大炮,但自制国产轻重火器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朱元璋在南方削平群雄(特别是大战陈友谅)就广泛装备、运用过火器,而朱棣更是在屡次远征北元残部的战斗中让对手充分领教过明军火器阵的厉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明末火器部队在对八旗军作战的时候总是显得“不给力”有多方面原因——火器质量低劣、将领指挥不力、友军配合不到位、官兵训练差、后勤跟不上,等等。而上述问题在明初基本不存在,试想要是战斗中明军火铳接连炸膛,朱元璋、朱棣还不得灭了兵部和工部各级官员和工匠的“十族”啊(亲戚之外再加上个朋友门生,朱棣就这么干过)!

第3点就是朱元璋和朱棣本身就是富有军事经验的“马上天子”,他们手下身经百战的名将(暂不考虑被朱元璋灭门那回事)更是数不胜数,随便拽出来一两个2流将军都能搞定女真叛乱。说到底,后金崛起这事真要放在明初,最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是没等努尔哈赤做大做强,辽东明军(甚至都不用请示皇帝)就把他扼杀在摇篮中了。


网言军事

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太好比较吧,不过非要比较,我认为朱棣时期的明军最厉害,其次朱元璋时期的明军,最后入关时的八旗。


朱棣时期的明军在这三者之间应该最厉害应该没有太大争议吧,朱棣起兵的主力无论是燕军本部还是朵颜三卫都是当时明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而靖难之役就可以说是老一代兵士跟新一代兵士的较量,结果朱棣赢了,孰强孰弱可想而知。当然指挥者的因素也占其中的一部分。


而从对北元的战绩中也可以另做比较,无论是徐达北征还是蓝玉北征,都没有能够征服北元,而朱棣时期,北元被打得分崩离析,俯首称臣。

排名最后的是入关时期的八旗,那时八旗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没有资源,补给也有限,跟前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八旗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康熙时期的八旗,凭借着火器的优势和更加精良的装备或许可以超越前两者。



梦三七夜

什么叫厉害不厉害?论人数?摆武器?

当然不是,而唯一相对不变的是明朝的正规军队都是一家的,刚好可以作为参考。

明末的军事装备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进步,得到了世界上先进武器技术,从较近代的火药、火枪、火炮和军事理论,另外供给水平、经济规模上也大了许多,简单地说,明末军队的静态武力值要优于其前辈,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从防御筑垒体系上,明末是不遗余力,这更是其前辈无法比拟!

从《天工开物》上制墨、制铜、养蚕、用竹造纸、冶锌、农艺加工等等方法,对西方产生的影响看,代表了中国明代的技术水平,就可见到明末已非夕日,所以在静态军力上朱元璋已无法比拟,就不是一个世界,而朱棣也是二百年前的老店了,单就技术进步就落下了几条街,怎么比?

论战力战绩?含混一片能说清个什么?只有动态的实力此消彼长,才是战力水平的真实体现!况且明末的所有主力被其虐个遍有去无回,正规供给的军队,以人力、物力的绝对优势没打过部落武装怎么算?而且让星星火苗越烧越大,并且多次被兵临城下怎么说,都是投机取巧吗?

再从对于同样的对手来看:元。明从立国到朱棣,始终没有消灭自己逃跑的元,而且元是不想担责且内乱自己跑的!

就是一个瓦喇就让明头疼几代,最后颜面尽失。我们谈论武力还包括战略战术,而后金凭一个小小的部落就摆平蒙古各部,使成为其忠实的附庸!这又怎么看?天子守国门就是个无奈,且也没守住。

所以明末的所有就是真实的战力很好的注解!况且相对同期控制的疆域不可比拟。

同一个长城,内外之分!



F1242240855

简单说一下朱元璋时期的军队,军阀混战还能腾出手来碾压元军,碾完元军又能吊打各路叛军,你们说说朱元璋时期的军队厉害不厉害!

朱棣时期开局只是一个小王没什么军队但是长期驻守北边与游牧民族斗战斗力也是杠杠的,也是后来吊打他侄子的根本!朱允文那边其实都是朱元璋时期的彪悍军队只不过将领被换战斗力并没有掉多少只不过允文那二货要抓活的还没什么指挥能力才失败的!

再来说说明末清初的鞑子军队那真是渣渣,清朝的军队真是从头渣到尾,明末政府腐败农民起义不断,明朝军队战斗力也是不如前期那么精锐彪悍,可是号称好厉害的鞑子居然入不了关!没错!北京城都被闯王给拿下了鞑子还没入关,你们说他渣不渣!还是吴三桂帮忙才入了关!也多亏了吴三桂帮鞑子平定南方各个势力!最后鞑子都拿下全部土地了鞑子换了三个皇帝也算基本稳定了居然又被吴三桂给吊打,差点还稳不住!吴三桂算汉奸之流,包括之后的施琅收台湾!

所以鞑子打仗根本不行,初期都这么垃圾也别怪末期被各路大神吊打丧权辱国!!!


现在的现在86608129

我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明军能打的满清强盛时期八旗军满地找牙,就战斗力来说,朱元璋手下文有赛神仙的刘伯温、李善长还有保障后勤胡惟庸,武有战略家的徐达,战术家的常遇春,还有胡大海、汤和蓝玉等杰出的将领,而且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有着与生俱来的雄才大略,无论是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着非凡的驾驭力,比如军事上稳住江南的张士诚,集中有限的力量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以少胜多消灭了陈友谅集团,再腾出手来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了苏州的张士诚。

朱元璋知道水能载舟,在政治上安抚百姓,实行减税免税政策,重用年轻的官员,对腐败实行严刑峻法。洪武后期废除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把独裁体制推向了高潮,在封建王朝这样的专制为明朝的延续近300年的朱家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满族崛起于明朝衰败的末期,也就是说如果明朝国力没有衰败,也不会有八旗军队的诞生,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后金的发展壮大正是历史所有朝代都难以逃避的宿命,那就是因为腐败而没落,只有改朝换代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每一代开国皇帝都是打着解救百姓于水火的旗号推翻上一个朝代,朱元璋如此,李自成带领他的穷哥们闹革命如此,后金的努尔哈赤同样如此。

要说满清入主中原最有戏剧性,公元1644年北京紫禁城里的龙椅上在同一年坐上了三位主人,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崇祯刚刚离开了他眷恋的龙椅,李自成坐了上去屁股没坐热乎被追的的提着龙袍往山西方向逃窜,满清的多尔衮带领精锐的18万八旗兵由汉奸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北京城,入城后重用明朝降臣以汉治汉,这一住就是268年,曾经强大的清王朝也和历朝历代一样打着救民于水火的旗号被上位,最后都是鱼肉百姓而被哄下台,纵观中国历史反反复复上演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闹剧,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里不乏盛世,这种盛世只是虚假繁荣而已。这也是古老的文明之国落后的根源。


今夜为何总下雨

我认为还是满清八旗的战斗力更强一些,查看历史可以看出,无论是主题还是朱元璋,他们作战时更倚重的是神机营,而战斗力最强的依然是蒙古人的朵颜三卫。没有好的马匹,一直制约着中原军队的战斗力。而入关时的满清,一直加就满蒙一家,主要看中的就是大草原上的马匹,另外,满清初期的八旗制度,在对军队的指挥上也更先进一些。总感觉明朝初期搞的是大兵团作战,有些人海战术的意思。个人所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