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拥有特殊爱好的帝王将相

一、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后南唐被赵匡胤所灭,李煜沦为亡国之君。虽然作为皇帝,李煜在政治上并无大作为,但是他却尤为热爱文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还修订过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其中诗词写的尤其好。我们熟悉的有他的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等千古名句。

影视剧中的李煜形象

二、赵佶

宋徽宗赵佶,平生有三大爱好,逛青楼,踢足球,研究书画。赵佶做亲王时就喜欢打扮成普通的贵族子弟穿梭于各个青楼哥馆,寻花问柳、风花雪月,《水浒传》中有他和名妓李师师风流韵事的有关描写。此外,宋徽宗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玩蹴鞠, 施耐庵在《水游全传》中,写了酷爱玩球的宋徽宗起用一个由踢球发迹起来当了太尉的高俅,说赵佶他还是端王的时候就很痴迷这一运动。奸臣高球从一个市井小混混坐到太尉的椅子上,大概就是因为足球踢得好,迎合了他的这一爱好。当然,最出名的当属他在书画方面的成就了,他自创了我们熟知的“瘦金体”,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外,他所画花鸟也是相当传神,传世名作不少,其中著名的《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等作品还藏于今天的故宫博物院。

赵佶自创的瘦金体

三、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虽然贵为一方政治宗教领袖,一生却酷爱写诗,著有《仓央嘉措情歌》,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我们熟悉的有那首著名的《十诫诗》: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四、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所谓有特色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木匠。对木器制造到了痴迷的程度,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乐此不疲,亲自操作。他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据史书记载,折叠床就是他的发明。他还喜欢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五官四肢,无不备具,神态逼真,动作亦惟妙惟肖。做好后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他还发明了自动喷水的木偶舞台戏,工艺都相当高超。据说他还致力造一只会飞的木鸟,成功了没有不得而知。朱由校上朝不勤,但干起木匠活来决不含糊。除了白天外,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漆工活他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是自己动手。兴致高时,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干。

明熹宗朱由校

五、贾似道

贾似道是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斗蟋蟀,他一边权倾朝野,一边又把大小朝政委任于他的馆客,自己则每日与群妾斗蟋蟀。他对蟋蟀痴迷到什么程度呢?贾似道一生酷爱斗蟋蟀,为此专门写了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共14000余字。其篇目分为: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全面介绍了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把玩的方法,甚至包括蟋蟀的常见病和医治方法。俨然是一部有关昆虫学的专著。

贾似道

好的爱好可以活跃业余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形成高雅的情趣,于国于民即便没有多少实际价值,至少是无害的,特别是皇帝高官们的爱好对于这个领域的发展是难得的大好条件。但是,他们的这些爱好,应该都是业余的,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是治理国家,修身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业余爱好不能干扰和影响他们从事国家大事。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艺术家,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文学家,宋徽宗赵佶是一个书画家,而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工艺大师,贾似道能把斗蟋蟀玩到能出专著的水准,从这些专业领域来衡量,他们是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他们忽视了一点:他们的职能和专业。所谓“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如果把业余爱好当成痴迷的嗜好沉迷其中,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百姓遭殃,重国家危亡。

这些帝王将相们,有喜欢搞工艺设计的,有喜欢做买卖的,有爱好设计下水道的,有喜欢扮乞丐的,甚至还有喜欢学驴叫的。客观地说,皇帝有爱好没有什么错,但不能放弃国家大事,更不可以误国害民,否则真叫做不务正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