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比曹魏更强大,为何曹魏轻松灭蜀,西晋灭吴却等了十五年?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曹魏势力一统江北,算是一家独大,东吴和蜀汉只能结成联盟,才能抵御住曹魏强大的攻势,因此他们的关系,被定义为“唇齿相依”,灭蜀之战的时候,包括吴主孙休在内,大多数人都坚信,如果蜀汉灭亡,东吴一定会唇亡齿寒。因此,就算东吴的都城在十月二十一日,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火灾,孙休还是在十月二十二日,就派出了多路大军,或直接支援蜀汉,或攻打曹魏,想给蜀汉赢得喘息的机会。

《三国志·孙休传》记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癸末,建业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甲申,命名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只不过,在吴军的救援生效之前,刘禅就选择了开城投降,宣告了蜀汉的灭亡。

一、 东吴的水军强盛

西晋接手的主要是曹魏的地盘,其水军能力几乎是战五渣,因为从曹操时期开始,他们与江东展开水战,就几乎没能战到任何便宜,每次不是大败,就是无功而返。蜀汉的地盘远在益州、汉中,属于多山地带,也没有什么水战能力。所以西晋想要灭吴,首先需要训练出强大的水军。然而,只有水军没有合适的船只,没有便利的水道,也是不行的,正如司马昭所言,“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也就是说,西晋想要灭吴,水军条件不行。

二、 积累战略物资

除了组建水军之外,西晋想发动对外战争,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支持,这个时候,因为中原连年征战,又有伐蜀之战,以及剿灭钟会等内耗,西晋看似强大,一时之间却很难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能慢慢重新积攒。名将羊祜生前,就一直在一边规划灭吴之事,一边积累战略物资,为些事做准备。

三、 名将陆抗的功劳

不过,羊祜生前已经开启了伐吴的步伐,他曾亲自率兵攻打西陵,可惜他遇上了名将陆逊之子陆抗,一直未能攻打成功,最终只能无奈退兵,这一战不仅为陆抗赢得了军神之称,还将东吴的国祚延续了八年之久。

除此之外,蜀汉灭亡之后,司马家族要慢慢接管这股势力,司马炎以晋代魏之前的准备,建立晋朝之后的安抚各方势力,和打击异己等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灭东吴一事,一直没能提上日程。也就是说,蜀汉灭亡之后,江东又坚持了十七年,不仅是因为自身的强大,还有西晋有心无力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