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篡位弑父,父王死前说出最后遗愿,储君一听,连忙将其处死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养儿防老的观点,是怕等到自己老了,临死前想喝口水,想吃个东西什么的,有个儿子比较靠谱。但是也不见得所有的儿子都是孝子,也有那些不孝的,对于自己的父母毫不搭理,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楚成王

这种现象在民间就已经很多了,若是生在帝王家里,更是屡见不鲜。想那帝王之家,哪还有亲情可言?父杀子,子弑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春秋时,有这样一位可悲的诸侯,当自己的儿子造反,要杀死自己前,甚至都不给自己一道想吃的菜。

这个诸侯在死前想吃的这道菜是烧熊掌。或许在今天来讲,熊类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现代人根本享受不上。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的时候,作为一国之王,想吃熊掌就很简单了。为什么这个儿子丝毫不念往日旧情,连这个最简单的要求都不答应呢?这就要从头讲起。

想吃熊掌的皇帝就是楚国的楚成王,造反的儿子是他的大儿子商臣。其实在一开始,两个人的关系还十分好,楚成王还将商臣立为储君。

楚成王

但在那时就有一个忠臣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觉得楚成王的年纪还不算大,并且照楚国的风俗来说,一般都是立幼子为王,并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嫡长子继承王位。

而楚成王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更倾向于大部分地区的嫡长子继位的说法;另一方面,他的许多宠臣都称颂商臣的品德,希望尽早立其为太子。于是楚成王就没有采取忠臣的意见,而是立了商臣为储君。

商臣弑父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商臣给他造成的假象而已。商臣看似品德优良,实则有豺狼一般的野心,不仅秉性残忍,更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任何残酷的手段。

时间一长,楚成王也察觉到了商臣的不对劲。有一次,他看见自己赐给商臣的饰物,挂在自己的一个臣子身上,就严厉拷问那个臣子,得知是商臣送给他的。在了解了商臣的野心后,楚成王有意要将他废掉。

熊掌

可商臣却占了先机。得知时局于己不利时,他立马发动了政变,带领效忠于自己的军队杀进了皇宫,而且要弑父。楚成王在死前还有一个遗愿,就是希望商臣派人去做道熊掌。但商臣并没有答应他父亲最后的遗愿,不是商臣不念旧情,而是熊掌制作麻烦,需要很多时间。当时情况危机,一旦拖下去,很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商臣连忙处死了楚成王。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