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蓝藻能源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名称,叫李约瑟难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叫李约瑟的人提出来的。他曾经到过中国,对中国的古文明十分痴迷。他发现中国古代的科学其实很先进啊,比如运河是中国人最先造出来的,这里面就有很多科学知识。还有火药,为什么中国人不继续研究这种奇妙的物质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

他自己就开始找答案,最终,他得出了一些答案,比如中国人不具备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中国人的学习核心要么是礼仪,要么是道法自然,没有自然观。

这一点跟印度类似,所以印度也是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

还有,中国的科举扼杀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探索,你要探求自然,你就没办法当官啊,要当官就要读四书五经,数本书反复研究,咬文嚼字,自然发展不出来科学。

最后,李约瑟说中国人治国不用数学,用道德,这跟黄仁宇的看法一致,不会用数学的国家自然发展不出科学来。因为科学的一切其实都是数字。

李约瑟提出这些看法,但他本人也并不完全认为就是这样,最终的令人信服的答案,他也给不出。

后面,很多人也给出过答案,比如爱因斯坦,他就说科学的发展需要两个基础,一个是逻辑体系,一个是实验体系,而中国恰好是没有这两个体系的。

碰到事情,他们不太讲究逻辑上的关联,另外,也不重视实验。

其实也有实验,咱们就实验仙丹,最后造出了豆腐啊。

中国讲的是经验主义,二十四史全部都是前人的经验,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经验,而不是准确的逻辑关系以及实验因果。

据说,爱因斯坦对中国的印象不太好。

比如他说中国人吃东西不坐在凳子上,而像欧洲人小便后蹲在地上,安静又严肃,甚至孩子都无精打采,看上去很迟钝。

这跟孟广美说去内地上厕所,一排旱厕看到一堆屁股一样了。

爱因斯坦还说中国人勤劳,但肮脏又迟钝,而且他们生育力强,所以爱因斯坦感叹,如果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沮丧。

总而言之,麻木,是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这样当然发展不出科学。

其实,爱因斯坦是1922年来的中国,那时中国确实落后,老百姓吃不饱饭,看上去当然呆呆的。你现在来看,当然又不同了。

另一位科学大牛杨振宁也有过分析,他说,中国没有发展出科学,原因很多,一是中国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就是讲究实际,而不重视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就是科举把所有的知识份子打造成考试机器。第三,历朝历代也不重视,甚至认为是奇技淫巧而打压。第四,中国传统里没有推演的思维方式,就是逻辑上的欠缺。

最后,杨振宁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认为易经的天人合一统治了中国人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让中国人简单的把世间的万物规律统一化了,把自然界的规律用人的规律去解释,人的规律用天的规律去解释。而没有细致的寻找各种不同的规律。

综合来看,这些就是中国没有科学大牛的原因。


脑洞历史观

题主为什么要这么妄自菲薄呢?确实在现代教育中,数学、物理方面很多定律、公式都是以外国人命名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少。

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上的名家巨人不比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文明起源地少,但大多属于艺术(绘画、书法、音律、舞蹈)和思想(老子、道子等)。以现在的眼光看,在科学领域仿佛牛顿、爱因斯坦代表着物理学,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甚至领先于西方同时期数百年。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这种具体的说法,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思想中就有体现。爱因斯坦就曾说:“坐一烧红的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坐一漂亮姑娘身边,一小时就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最普通的解释。”

思想家庄子也说过:“泰山为小,秋毫为大;彭祖为夭,殇子为寿。”意思是说,泰山和秋毫相比,当然是庞然大物;但和太阳系相比,形同一粒砂。

东西方两大哲人说出了同样真理,但是庄子早了爱因斯坦2000多年。

达芬奇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是《蒙娜丽莎》,但是你敢说敦煌壁画艺术成就比其弱吗?

中国历史上确实没有牛顿,但是祖冲之的圆周率,地动仪、活字印刷每一项拿出来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有很多。

比如数学方面,刘徽、祖冲之、梅文鼎;农学方面:贾思勰、王祯;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地理学:裴秀、郦道元、徐光启;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升等等。

任何一人都不必同时期的西方人差。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我们由于文化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依赖经验,这种经验又没有具体量化到理论,所以在科学强调理论方面,我们是比西方弱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物理、数学等学科时很多定律或公式都以外国人命名,尽管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早已存在,但仅仅是依靠经验传承。

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学一度停滞不前,被西方赶超。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种子生生不息,在现代,无论数学、物理等方面我们国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很多名人大家,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等等。

确实,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还不如西方,但我们再全力追赶,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的站在世界科学家的舞台。


镁客网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比肩牛顿、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只有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科学巨匠。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而中国历史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农耕文明以能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带有封闭性和秩序性的特点,强调人与人的合作以及内部稳定,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这种社会的人相对会比较保守,人更多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提出,而不是个体,这种文化恰恰不具备科学发展的二个基础。

另一方面是科学巨匠的出现,需要一大批的科学人才作为基础。金字塔的塔尖需要一个庞大的塔身作为基础,塔尖的位置越高,塔身就越庞大,像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西方的各类大学则培养出了众多科学人才。世界上第一所具用现代意义的大学是于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市诞生的博罗尼亚大学,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牛津大学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大约追溯到1096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大学,它培养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唯美主义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等著名人物;剑桥大学,始创于1209年;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西方的许多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牛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爱因斯坦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尼古拉•特斯拉在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而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始建于1895年,要比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晚了807年,而中国历史上所谓学校,只传授单一的儒学的思想,科举制度也只选拔精通“四书五经”的人才,后来甚至发展到只以“八股文”取士,这些是无法培养出科学人才的。


毛毛虫Claire

本来,中国历史上,是有(一批)人可以有机会跟牛顿一起并肩发展现代科学的,可惜,历史走向出了那么一点点儿的偏差,让中国历史错失了这个黄金一般的机遇。

在400年前,牛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有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跟中国士大夫官员王公贵族们交游,向中国传播欧洲当时的文化,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工程技术。虽然大多数中国学者们都同意,这位蓝眼睛的洋和尚博学多才,堪称“西儒”,不过也是原来贡献方物(土特产)的远方之人而已。多数人对利玛窦的好奇,更关注的是自鸣钟、奇怪的世界地图、三棱镜和记忆术,或者是他充满异国情调的宗教崇拜。

当时只有少数人真正认识到了利玛窦带来的诸多学问的价值。比如跟他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的徐光启,他认识到利玛窦的学问正可以补中国既有文化之缺失,有很多我们不太擅长的事儿,或者一直以来疑惑不解的事儿,欧洲人做的很好。因此他大力推广,希望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学习利玛窦带来的学问。可惜,由于历史环境所限,徐光启的这个愿望并没有达成,虽然那次中西方交流持续了约200年。

利玛窦为中西方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之后,在1610年去世。徐光启在引进西方天文学等之后在1633年去世。1642年伽利略去世、牛顿出生。1644年,明朝灭亡。也就是说,在中国遭受明清交替的动荡之际,是欧洲科学革命的高潮。双方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有很多人问,徐光启懂外语留过洋吗?可惜,没有。不过,当时的交通还是有条件的,大航海时代乘风而来的欧洲舰队,已经把大批欧洲人送到了东方。所以,设若徐光启同时代的中国朝野有更高的敏锐性,或者好奇心,希望对西方文化一探究竟,甚至派出一批人迁往欧洲留学考察……

牛顿同学,你好啊……


松鼠老孙

说实话,中国在近代科学上的成就确实远远不如外国人多,但也不能完全说历史上没有这样的科学巨匠,能够与牛顿之流相提并论的,沈括可能也在讨论之列。

有人总结了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

从这里面比较的话,沈括作为中国综合成就最高的科学家应不为过。在天文方面,沈括的成就是重新定制新历,创造了圭表。在物理方面,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在数学方的成就主要在平面几何,在医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很多新的药方,在化学方面,石油这个词语就是沈括发明的。最终《梦溪笔谈》闻名于世。可能你他的成就不在于近代科学,但在当时的世界,仍是十分超前。




其实,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但那时候的科学,一直是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体系。但近代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在十七世纪的西方,也使得西方国家涌现出如此多科学牛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历史悠久的中国,而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呢?

从历史上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变革。正如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最自由最丰富的时代,期间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产生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家,之后中国科技迅猛发展。



秦国统一后,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始趋于单一化,彼时中华大地文字、制度都以秦国为准,尔后则被各个统一的王朝所固定下来,少有改革。儒家文化渐渐占绝对主导地位,单一的文化长期失去竞争性,没有了多样性文化的碰撞。而文化与思想的多样性是产生伟大的思想家的必要条件,伟大的思想家则是科技进步的钥匙。

相比而言,欧洲则在文艺复兴后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抓住了近代科学发展的机遇,诞生了一批科技巨匠,引领了世界局势的改变。



历史的辉煌证明中国人是聪明的,勤奋的,如今的学术自由必将使中国重新崛起,或许下一轮的科技剧变会诞生在中国,届时也必将出现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牛人!


蓝藻能源

纠正一下,达芬奇不算是科学巨匠吧,而是一个画家;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这是一个值得让国人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借楼主的问题,正好可以在此与各位一起讨论一下;

我们从这些的科学家的出身,背景,主要作品,这三个方面来逐一分析。

艾萨克牛顿

出身: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庄园。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去世由于早产的缘故,新生的牛顿十分瘦小

背景

:从12 岁左右到17岁,牛顿在金格斯皇家中学学习。18岁时完成中学的学业,1661年6月3日,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牛顿阅读一些笛卡尔等现代哲学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勒等天文学家先进的思想。1665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开始发展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也就是后来微积分学。

主要作品及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论文《自然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 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冷却定律发展出微积分学 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 提出金本位制度。

特斯拉

出身: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米湾村一个塞族家庭,父母都是塞尔维亚人,

背景:特斯拉少年时在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上学,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机械学。1877年,特斯拉到布拉格学习了两年。

主要作品:设计出第一台感应电机模型

特斯拉负责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 电力系统整流器 取得特斯拉线圈的专利 电磁感应 异步电动机 特斯拉在1891年证实了无线能量传输机械共振实验 研究了旋转磁场 研究导体中的“集肤效应”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出身: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毕业于苏黎世大学。

背景:1891年(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作品及成就1901年(22岁)。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5年(26岁)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 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915年(36岁)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 1916年(37岁)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 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9年(50岁)2月,发表《统一场论》。 E=mc²,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

当然,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不管是谁,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小都受到过异于常人的教育,而且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迫切需要改变的时代,时代在召唤这样一群有激情,感冒险,勇于探索的人;这些伟大的发现及理论在现实中有着巨大的实际用途,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仔细想想,在那个时代,我们国人在干嘛?还在为大天朝的富饶安乐自在!但也就并不是说国人就比外国人笨,我的观点是国人缺乏那种敢于在未知领域艰苦探索的激情!


零维立方体

前沿科技,那应该是冥想态,个人意识偶尔触碰宇宙真相、或宇宙意识恩赐个体意识的灵光闪现。这个与民族群体的意识状态、文化氛围、可能还有相关群体的福报有关。中国人从古及今老百姓只盯着眼前过日子,缺乏终极关怀的文化氛围熏陶,个人理性推导,抽象思考能力又薄弱。地缘的封闭隔离有很大关系吧。


辰均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提问者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错误的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有很多,比如数学家,刘徽、祖冲之、梅文鼎;农学家:贾思勰、王祯;医学:葛洪、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地理学:裴秀、郦道元、徐光启;天文学家:张衡、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苏颂、梅文鼎;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升;其他科学家:沈括、宋应星等人……

不要觉得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一骑绝尘。

只是缺少近代科学巨匠而已,原因有很多,总之封建主义落后于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制度上的落后,不是文化上的落后。

但是现代中国科学科技迅猛发展,也算有着很多巨匠的。比如: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竺可桢、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王淦昌、于敏、钱三强、邓稼先……


中国文化丰富灿烂、重农抑商、实用主义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灿烂的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但是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也造就了中国自古以来比较重视实用主义,也就是什么有用就研究什么,兴修水利,比如古代的都江堰,铁犁牛耕、发明各种农具等。如果你要是研究一些其他的简直就是不务正业、败家之举!

再加上近代以来,明成祖朱棣以后、清朝两个朝代都闭关锁国,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中国人成为了自己曾经鄙视的夜郎人,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缓慢,后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全,又有三座大山,发展依然步履维艰。

而正是在中国闭关锁国的这段时期,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变,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人家开始了全球掠夺和贸易,完成了带血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展了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时代,而中国建国以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科学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欧洲人,因为近代科学就发源于欧洲。

欧洲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各种产业工业开始崛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推动科学研究,科研和经济变成互惠互利的事情了。中国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个也是中国缺少近代科学巨匠的主要原因。

个人观点,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这个问题明显是有很大问题,中国历史上比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牛逼的科学巨匠多了去了,但是近代史上还确实很少,因此,上述问题应该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咱们先来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牛逼的科学家吧,随便整出几个来吧。

首先呢是周文王姬老爷子,一部《周易》传天下,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将大自然的演变融入到简单的卦象中,为后续的科学发展也奠定了优秀的理论基础,关键人间还是人民领袖,这玩意挺牛啊,你说他是不是远超啥牛顿、特斯拉。就连爱因斯坦研究到最后也发现,原来科学的尽头竟然也只是一本《易》(哈哈,开玩笑了哈)。

然后呢,咱们再说说老祖祖冲之,还有印象不,这名字没印象的话,那3.1415926有印象不?就是老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那么,你说老祖比牛顿、特斯拉牛叉不?

咱们继续,张衡,对,就老张家那出息儿子张衡,人家早在两千年前就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发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同时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公里的鼓车、可以飞行数公里的木鸟等等;就这一点,比特斯拉牛叉不?

好吧,你觉得还不过瘾,咱们再看看老张家的另一个出息儿子,张仲景,对就是被称为“医圣”的那位,人家一部《伤寒杂病论》,两千多年了,一直在用,而且越用越有用,你说这事牛叉不?

上面这些还不够你臭屁的啊?那咱们就再说说在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多领域都牛叉哄哄的沈括沈大官人,单在数学上,沈括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上面这些还不够你臭屁的,那郦道元、孙思邈、郭守敬、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等,哪一个拉出来不够资格比肩牛顿、特斯拉什么的?

哎,只是近代,近代咱们落伍了,痛心啊,哎……


老麦说说

有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够不够?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历算不算?

科学巨匠原本就是西方自己命名然后强加在我们脑子里的。张衡,张仲景,祖冲之,李时珍,沈括等等,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多的数不过来,只可惜,他们只在我们自己的典籍里,由于近代众所周知的原因,并没有被西方了解并宣扬,可悲的是,连我们自己也在问这样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推动历史的发明以及科学研究,虽说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但是我们必须抬头挺胸,无论面对谁,都不能气短,这是我们这个5000年的历史文明赋予我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