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被毙 张宗昌遇刺 张作霖手下五虎将都什么结局

奉系军阀势力最兴盛时期,大帅张作霖除了他的早期结拜兄弟吴俊升、张作相等人外,麾下还有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五人,时称为“五虎战将”。

有史料描述说,其五人品行不一,性情各异。韩麟春有智谋,而不拘小节;李景林多才艺而好大话;张宗昌粗鲁放纵无规矩准则;郭松龄机敏狡诈而城府颇深;独姜登选豪爽轻财,和蔼可亲,能与士卒共甘苦,重义而轻利。郭松龄与姜登选一向不睦;李景林、张宗昌各有打算;姜登选和韩麟春关系亲密···。

重兵在握的张作霖,为什么却一步步走向衰败和没落?看看其手下这五大战将的最终结局,必然能找到一些答案。

“郭鬼子”----郭松龄倒戈反奉遭枪毙。

人称“郭鬼子”的郭松龄,至今也有很高知名度。他出身农家,传说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郭松龄身高体壮,崇尚简朴,平素他爱穿和士兵军服一样的粗布军服。当时奉军将领都通穿呢子军服,粗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松龄长得像白俄兵一样高大,因此被人背后呼为“郭鬼子”。

郭松龄曾加入同盟会,陆军大学毕业后,辗转至广东到孙中山手下任职,后回家乡任东北讲武堂教官。当时张学良正在讲武堂学习,两人既有师生之谊,又私交甚好。

张学良毕业后升任奉军卫队旅旅长,遂邀郭松龄到其手下任团长。郭从此进入军界,开始带兵打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第一军作为奉军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郭松龄在此次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产生倒戈念头。

1925年11月,带兵在关内作战的郭松龄在滦州通电反叛。郭军一度势如破竹,一路打到沈阳附近的巨流河畔。12月23日,郭军与奉军在巨流河鏖战失利,郭松龄携老婆化装出逃被奉军捕获。在押往奉天途中遭就地枪决并暴尸三日。郭松龄倒戈事件,使奉系元气大伤。

姜登选----人品口碑俱佳,枉死在郭松龄手里。

姜登选是直隶省南宫县陈村人,毕业于日本振武士官学校,“同盟会”会员。 归国后在四川副都统朱庆澜手下任职,先后随朱入黑龙江、广东。后来归于奉系。

1922年,姜登选被张作霖任命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不久出任安徽军务督办。

姜登选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且治军严明,平易近人,极为驻地军民及家乡人所尊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所率第一军与同僚郭松龄部产生隔阂。九门口一役,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旅长陈琛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郭松龄不听。后经张学良求情,郭松龄才免陈琛死罪。此后,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南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途经滦州车站,遂进城相劝。哪料,进城后却被扣押。郭松龄反劝姜登选合作反奉,遭姜痛骂。

姜登选历数郭松龄叛上谋友之罪,被丧心病狂的郭下令枪决。随后。郭把姜登选随便装进薄木棺材拋于荒野。后郭兵败,姜的挚友韩麟春为其迁坟厚葬。开棺时,只见姜的遗骸双手绑绳已松,棺内木板遍布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没中要害,而是被活活闷死在棺中,时年仅46岁。

后人回忆,姜登选军事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他在东北军中有不可动摇的威望和地位。如果他不死,不管是中东路之战还是九一八事变,他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郭松龄残杀这样一位好人,不仅毫无人性,也使他自己失去了民心。

韩麟春---曾获授北洋麟威上将军,因病去职早逝

韩麟春的资历很深。他历任北洋军咨府参事、北洋陆军次长、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张作霖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他任陆军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获授上将军衔。

韩麟春早年因发明“韩麟春式”步枪有功,曾被授予王位勋章。从1922年投身奉军后,一直为张作霖所信任重用,其出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时成就十分突出。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韩麟春率部与张学良的第三方面军组成联合军团,担当奉军反击主力。

郭松龄兵败被杀后,韩麟春出任第九军军长、镇威军三、四方面军军团长。1926年6月被任命为将军府麟威将军。1927年2月,他与张学良等率军讨伐靳云鹗入豫,旋与武汉政府北伐军激战。在对抗北伐前线,与张学良联名发表首倡弭兵的《张韩对时局通电》,产生良好反响。这年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并因病去职。1931年46岁病逝。

张宗昌----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下野后遭暗杀而死。

张宗昌早期当过土匪又从军,1921年投靠张作霖。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出任苏皖鲁剿匪司令,四月任山东督军。

张宗昌平生嗜赌,因山东当地有人称玩骨牌九叫“吃狗肉”,张宗昌赌牌常耍无赖,参赌的多是其部下,不敢得罪他,只好背地里骂他是“狗肉将军”。张他还有一个绰号叫“三不知将军”。传他一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三不知自己有多少老婆。

1927年初,张宗昌调集十余万军队南下援助孙传芳,进驻南京、上海等地。随着北伐军向华东进攻得手,孙传芳觉得大势已去,遂将宁沪防务移交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自己率部逃往扬州。此后,张宗昌的十一军在寿州交战遭惨败,张宗昌亲征合肥,围了三个月也未攻下。3月下旬,北伐军先后占领南京、上海,后又渡江北进,直鲁联军节节败退,张宗昌率残部退回济南。1928年9月,北伐军打到冀东,包围了张宗昌部。张宗昌逃往大连乘船东渡日本。

1932年9月3日,下野后仍企图卷土重来的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韩复榘安排张的仇敌刺杀。

李景林---获过清廷黄马褂,被张作霖罢官后办馆习武,1932年病死

直隶枣强人李景林,自幼随父习武。后被父亲送入奉天“育字军”陆军青年学校就读,期间被管带宋唯一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

武昌起义爆发的1911年,朝廷令内阁陆军大臣荫昌督军南下,李景林随军参加了与革命军交战。在攻打三眼桥战斗中,他率500人敢死队,成功拿下汉阳重地龟山。因此得到清廷嘉奖,获授荣誉很高的黄马褂。

民国初期,李景林任黑龙江第1师参谋长、奉军混成旅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被张作霖任为第一军军长。战后,出任直隶军务督办及奉军第一方面军团司令。

郭松龄倒戈反奉,李景林暗中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密盟,宣布脱离奉系。

1926年1月,李景林部无端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天津。他退往山东与张宗昌重组直鲁联军,任副司令,共同对付冯玉祥。

四年后,李景林在济南创立山东国术馆任馆长,继续授学传武。1931年他突患痢疾病逝,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