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日本人怕退休?

生活搜吧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回答,其中提到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是有些内容还是阐释的不够,分析亦不够透彻,在此略为补充。

首先,对于大家提到的日本男人与女人在家里的分工问题,确实如此,日本男人退休后一般被视为“粗大ゴミ”(大垃圾)。

这一词语源于一些主妇对丈夫而发的牢骚之中,后来在1981年通过评论家樋口惠子将其介绍至媒体而在日本社会广泛传播。2003年黑川顺夫著《不将丈夫作为大垃圾的银法则》一书中将“大垃圾作为书籍标题”。2010年日本的杂志《周刊现代》曾经发表《希望丈夫早日去世的妻子们》一文,其中引述了2009年日本内阁府发表的关于夫妻关系的调查结果,对1077名男性就“是否收到配偶的身体暴力、感觉精神方面的讨厌以及感觉恐怖威胁、被强迫发生性行为”等进行调查,回答是的占17.8%。也就是说五个日本男人中就有一个或受到过老婆的身体暴行、或受到过精神虐待、或被强迫发生性行为。此外,曾感觉到生命危险的有4.7%。那么为什么表面上强势的日本男人在退休之后就会遭受这么悲惨的命运呢?大家可能很快会想到日本男人是不是退休之后没钱了,就被老婆嫌弃了。答案可能远不止这么简单,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丈夫退休后,打破了妻子长期形成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原有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这种剧烈的变动造成双方因一时无法适应而产生矛盾。丈夫由早出晚归变成一直在家,从而给妻子增添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日语称为“ご主人在宅ストレス症候群”(丈夫在家精神压力症候群)。这会导致女性出现头痛、高血压、心悸、失眠等症状。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可能会觉得丈夫好不容易退休了,终于迎来了夫妻团聚、和和美美的共同生活。但是日本人反而认为,这样破坏了彼此的自由与单独的生活空间,感觉就是她家里突然闯进了一个陌生人,这种生活的理念或许是夫妻关系不太和谐、甚至走向“熟年离婚”的重要原因。

其次,日本男人害怕退休除了担心在家中遭到妻子的冷落之外,事业上的空洞化与失落感亦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而言,日本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格局基本支撑着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模式之下,日本男人只有通过工作或事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以及期待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工作几乎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可能有些人在疑问,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敬业?其实,尽管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可能大多数场合,这种敬业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喜欢”和“热爱”,而是一种依赖。有时候并不是工作离不开他们,而是他们离不开工作。失去了工作,他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收入来源。他们失去的更可能是自尊、自信,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失去了很多工作以外的乐趣、失去了那种充实的自我满足感。因此,一旦退休之后,他们会感觉人生失去了方向、会变的迷茫与消极;交际圈的狭窄,会让他们生活变得单调、空虚,以至于慢慢自绝于社会。因此,有时候很多人退休之后会选择再就业,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发挥余热,而是为了避免自己的人生悲剧吧。

再次,有些日本男人的习惯和能力确实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导致他们对此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

比如,日本男人从来不做家务,倒不是他们有多么大男子主义,而是日本社会的普遍观念形成的结果。因为按照一般常识,男人做家务是抢了女人的工作,实际是在指责妻子的无能。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日本男人是从来不碰家务的(当然有一些也会适度帮忙)。他们一大早在吃完妻子准备的早餐后拎包出门,或者和同僚进行二次会、三次会后深夜回家、倒头就睡;或者一回家放下包、晚餐基本已经准备妥当,打开妻子事先准备的冰啤酒,猛地喝一口……晚餐后泡澡然后睡觉。整个过程基本就像是一个“贵客”。那么退休之后,长期不做家务的日本男人肯定不熟悉这些“业务”。所以即便有时候他们“好心”帮助妻子做个饭或者洗个衣服,但是往往需要妻子再次进行返工。久而久之,招致妻子的嫌弃也便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总之,日本男人被称之为“工作的机器”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精准,机器,一旦退休,那就是“废物”。所以,这才是日本人害怕退休的原因吧。


越后汤泽

日本人怕退休,是日本社会老龄化造成的。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6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中,工作的占25%,超过美国的19%,是G7成员国中最高的。

因为养老金问题,日本政府和社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老人不能放心退休。此外,老年人口太多,劳动力紧缺,日本政府和企业同时鼓励老人推迟退休,出来工作。

日本政府会给65岁仍在工作的老人提供补贴,鼓励他们继续工作,这是为了减轻政府养老金的压力,也是为了补充劳动力的不足。因为劳动力不足,日本的“过劳死”问题突出,可见老龄化有多严重。

一些企业,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续签合同,或者根本不设退休年龄,是出于商业的考量,是为了保住老员工的人脉和技术,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培养新人。

除了社会和企业出台政策鼓励老年人工作,有些老年人也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会继续工作。

然而,并不是每个工作的日本老人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

实际上,雇用老年人工作,企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不仅要考虑高龄员工的健康状况,还要考虑老年雇员长期身居高诶,是否会对年轻员工的士气造成影响。因此,即使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很多企业仍不愿意接受老年雇员。

总之,因为养老问题,日本老人因为担心未来的生活而不得不继续工作。当然,这其中不乏为了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而自愿出来工作的老人。


GET资讯

听说过“粗大垃圾”和“粘在地上的落叶”这类的词汇吗?这两个词是专门用来比喻日本退休后的男人的。“粗大垃圾”愿意为使用多年的家用电器,费电、老旧、占地方、处理的时候还需要花钱;“粘在地上的落叶”形容扫都扫不起来的落叶,因为树叶大多在秋天飘落,所以用来形容“人到暮年”非常贴切。透过这两个词,大体可以了解退休后的男人在家中的地位了吧?

一、为什么退休后的男人被称作“粗大垃圾”和“粘在地上的落叶”呢?

这得从日本人的婚姻分工模式说起。日本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女人婚后大部分会选择辞职,在家生儿育女和做家务,偶尔打工补贴家用。在日本,家里老人是很少帮忙带孩子的,所以,不管生几个孩子,都是由女方一手拉扯大。日本女人的兴趣蛮多的,除了生儿育女,还会学习音乐、插花、美术等。日本的银行和办事机关在周末是不运营的,工作日下班也比较早,所以要办理各种手续的话,基本上都是主妇在操持。

丈夫在外赚钱,负责养家糊口所需的开销。丈夫在养育子女方面的付出不多,而且日本人工作比较拼命,早出晚归是很正常的事。有些男人连送西装去洗衣店都不做,更别提具体家务了。日本人在职场中按资排辈,所以退休时的职位基本上是管理层。

男人还在工作的时候,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所以女方会对男方相敬如宾,但是退休后,男人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待妻子的话,妻子大多会感到厌烦。因为,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不会做家务的“粗大垃圾”,甚至还保持着在工作中的“命令”语气,会让妻子很恼火。有些男人在退休后失去了原来的社交圈和生活习惯,不得不处处粘着妻子,才有了“粘在地上的落叶”这样的诨名。

二、日本女性敢跟丈夫叫板的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是来自日本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简单地说,日本是保护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的。如果两人离婚,女方可以带走一半的共同财产。

具体说来,

①日本公司的体检、保险手续等,包含配偶;

②如果因男方出轨导致离婚,男方要向女方支付慰问金(这个是约定俗成的,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③无论女方有没有工作,男女双方在原则上各占一半家产;

④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侧重于判给女方,因为男人真的没时间带孩子,在抚养费方面有《离婚子女抚养费核定表》可参考;

⑤在退休前离婚的,夫妻双方分割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也就是分开缴纳保险,如果在退休后离婚,则分割领取保险金(主要为养老保险)的权益。

老夫老妻的时候,女方在经济上不依赖男方,子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如果对婚姻感到厌烦,可以申请离婚,这就是日本的“退休后离婚”。总体上看,退休后的日本男人,真的蛮“可怜”的。

三、重返职场的“退休老人”

老年人退休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中国老人也是这个样子,老年人很怕孤独。由于之前在职场中“被需要”,刚刚退休的时候会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种情况下需要家人来细心安慰,如果不能得到家庭的温暖,倒不如重回职场中了,最起码能维持之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另外,日本人比别的国家的人长寿,65岁的状态不逊色于50多岁的人,因此,再工作5年或者10年都没问题。

以上是对大部分情况做的阐述。现实中,还有一些终生未婚的人,他们退休后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回归职场。


苏菲的日本

这背后,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钱”,一个是“人的意识”。

日本是个富裕社会,中国人都这么想,这么说。然而,生活在高物价、高生活成本国度里的日本人,却不怎么想。

(1)日本老人对年金收入能不能养老抱持着极大的不确定

日本老人老后生活质量如何,全靠他年轻时候努力的程度如何。如果进的是个靠谱的单位,交的退休金比较完整,单位效益比较好,那么老后每个月可能还有个20万日元上下的养老金(平均),当然也有单位很好的老人,一个月领个3、4、50万日元也是有的。

当然了,不是每个日本老人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年轻不努力,年后退休金不够,或者年轻时进的单位不景气,下过岗,倒过闭,反正日本经济已经不景气20年,年轻时转岗失业的大有人在,搞不好年老后还要支援一下家里蹲的儿子,孙子,这些危机感让日本老人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再干点事退休。

最要命的是,日本财政债务已经是GDP的一倍。物价在上涨,年金基金在贬值,现在投进的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成了日本社会的最大疑问。更掉诡的是,日本曾经还丢失过大量年金资料,我究竟交了多少钱,突然没有了纪录,让日本人对日本政府的年金兑现能力越发怀疑。

(2)日本社会没有儿子、孙子赡养老人的意识

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很多文化,但是“孝”这个文化没有学多少。随着日本高度经济成长的结束,日本社会早已经陷入了家庭崩溃的“后现代社会”。不但家庭人丁逐渐稀少,而且家中的儿子,孙子长大后,除了窝囊废,宅男等要啃老外,大部分都宁愿自己出去住。他们没有多少赡养家中老人的意识,一年见一次,甚至几年不回老家一次,再正常不过。

在这种情况下,家中老人万一出点事,基本上很难指望儿孙。越来越多的老人“孤独死”,去世许久才被发现,这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自己晚年能活的体面一点,越来越多的老人活到老,干到老。

(3)日本老人不想自己被说成“没有用的垃圾”

日本的敬老文化并不浓郁,本来一个人老了,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上述已经说过了,自己生的孩子,不一定来照顾自己,在日本社会,大家对老人的同情心也越来越淡漠。

比如上地铁上的慢,走路挡道等等。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不是说过吗:“日本财政尤其是医疗支出无限庞大的原因,就在于老人们活得够长”。此言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国家领导人尚且是这个意识,更何况其他人。

为了不连累他人,也为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贡献到老,越来越多的日本老人,开始老后继续工作。

其实,我们也不必笑别人,别人的今天,搞不好就是我们的明天。你说呢?


北京不冷东京热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龄化是十分严重的。就在今年4月份,日本的神奈川县大和市,突然宣布,要打造不再把70多岁者称为老人的城市。那么大家都应该顺理成章的活跃起来,继续工作了。

办公室的同事去日本旅游,说日本开车的司机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给他们旅游团开大巴的是一位78岁的老人。尽管很平稳,但他们也担心了一路。

根据日本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仍在继续劳动。但是我们中国呢?没有这种统计数据,因为我们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50岁到60岁。过了年龄就要退休,单位还不能给你交保险了。实际上我们国家退休后仍然继续工作的也不在少数,虽然65岁以上之后继续工作的比例不大,但也大多数会被看孩子、照顾老人等家庭琐事缠身,其实这也是一种劳动。谁敢否认呢?

我们中国是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但是感觉日本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并不大。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日本家庭里出现老人的概率很小。机器猫里边大熊雄的奶奶很早就去世。

蜡笔小新里面爷爷奶奶在世也不跟他们一起住。这在我们中国一个老大刚上幼儿园,又生了二胎的家庭,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事,貌似还是独生子。

其实,跟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聊起来,却是日本的老人很怕自己无用,而且怕自己寂寞死。

日本的家庭分工一般还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不用上班,只在家里看孩子,做家务。那么结婚后,只要条件允许,老人就没有太多跟儿女一起的空间。像樱桃小丸子那样的贫困家庭确实不多。

虽然日本老年程度越来越重,但是日本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宅。不愿意出来承担责任。还有很多老年人需要工作,来供养年轻人的情况。曾经看过日本的报道,70多岁的母亲能要照看40多岁十多年不出家门的儿子,这是我们中国不可想象的事情。

还是我们中国好的,虽然老说孩子30岁还长不大,但是人和人的关系是相处过来的。老人对孩子多照顾,孩子也对老人更加亲密,确实比日本要和谐得多。


暖心人社

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劳动力稀缺是很严重的,我前几年在在日本旅游的时候看到,在很多餐馆、出租车等等服务领域,很多都是老年人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一开始很不习惯,总感觉让他们服务你,是在虐待人家。后来看了太多之后,才慢慢适应过来。

我也有问过一些在工作的老人,他们都反馈,其实并不是说这些老年人,不喜欢退休,而是日本最近几十年来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就业结构,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年纪大了以后继续工作的话,会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老龄生活,以及他们未来的养老的一些经济负担,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一些考虑,促进他们继续工作的。

同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老年人工作的文化氛围,所以和大家觉得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工作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这点可能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的老年人可能很多就是带第三代或者跳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状态。

但是我相信再过一二十年之后,我们的老年人可能也要面临这种情况,随着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的降低,未来劳动力的缺失会促使很多退休的老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同时也会因为养老压力增大问题,导致更多的老人要继续工作。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些明显的迹象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像社区的保安、餐馆服务员等等,也开始有一些中老年人开始这方面的就业了。

这在十几二十年前是很难看到的,基本上餐馆的服务员都是小伙子、小小姑娘的。但现在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了,所以未来慢慢的就会往老人退而不休的这个趋势发展。


张天潘

日本人怕退休是真,也不是什么养生之道。日本人认为,一旦退了休不干什么,就是被社会抛弃了,也就是被家庭抛弃了。所以日本人到了七八十岁还要工作,不只为挣钱,也是告诉别人:你看,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日本人一旦真感觉自己无用了,就有了自杀的念头。试想,遍布日本的“自杀培训培训班,而且学员还真不少,这样的社会你怕不怕?


手机用户51171871243

我对日本一点都不熟,多年前因为转机在东京只逗留了一天,所以完全没有资格来谈日本问题。那干嘛还要在这里啰嗦呢?说来巧合,这纯粹是因为我刚好大致看了一本关于日本人老年生活的书,叫做《一个人的老后》(2007年出版),作者上野千鹤子是东京大学的教授,蛮有名气的。她的这本书还是畅销书,里头的观点也很有趣。我简单介绍一下她的观点,也许会有人感兴趣。当然如果说错了,责任都归我。



按照这本书里的描述,退休之后还工作的,主要是男性。在这部分男性中,经济考虑当然有,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从数据上看,高龄老人中的女性贫困率比男性贫困率高很多。


日本男性退休后还想继续工作,更多地是因为害怕孤独。他们原来的生活内容,主要地甚至唯一地,都以职业和工作为中心。一旦退休,意味着失去权力地位、集体氛围和社交关系。所以退休相当于突然走下坡路,也可以叫做“硬着陆”。但是女性却相反。日本女性本来就肩负很多家庭与照顾的责任,早就在家人、邻里、社区中营造出合适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对她们来说,退休是一种“软着陆”。


换句话说,退休后还想办法继续工作,很大程度上跟性别、心理和文化因素有关。我自己觉得上野千鹤子的分析应该是成立的。如果从中国的经验来看,至少在城市里,情况可能差不多也是如此。


一般关于老龄社会的研究都指出,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保持社会参与感,对其身心健康很重要。上野千鹤子从性别角度来分析日本老人,这带来一个启发,就是男性要通过工作来保持社会联系,女性则不一定,于是路子反而宽很多,更灵活。由于男性也不能永远工作,所以在老龄化社会中,男性面对的问题会更大。由此可以理解,相当比例的日本男性甚至希望保持工作状态,因过劳死而突然离去。这显然不是经济考虑了,而是不想面对退休状态。至于这样好不好,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郭巍青

哪来那么多深层原因?! 简单点解释,中国人退休有小学同学群、中学同学群、大学同学群、有老同事群、有邻居群、有家庭群…… 那么多开心的群可以丰富退休生活,居家周围可以搓麻将遛鸟和上午/下午茶,近郊可以包车旅游,远郊有高铁可以组队,办几个签证还能出国。

MD退休有那么多好处!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真正生活的开始!

日本人表面很谦逊,其实性格孤僻,喜欢被服从,被训斥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骨子里害怕孤独,所以通过上班接触社会。 不要搬宏观因素,不要搬退休金数量。人活着开心,朋友兄弟间真实面对,为啥退休后再上班?


女兆月半0

日本人之所以怕退休,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口老龄化。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口已陷入负增长。根据日本内阁府统计,2016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27.3%,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据总人口的13.4%,日本人口的高龄化趋势非常明显。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成员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三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变得不常见,父母与未婚孩子同住是主要的家族形态。“核家族化”意味着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本应由家庭承担的部分老年护理工作逐步转向社会,而社会的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又无法为日本老年人提供财力以外的支持,介护保险产生的作用也不大,为了住进更好的养老院,只能攒钱“靠自己养老”。

然而不幸的是,对日本老年人来说,养老金是不够用的。在日本,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雇佣保险、职业灾害保险及介护保险。日本的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又由国民年金(所有国民强制加入)、厚生年金(企事业单位职工加入)、共济年金(公务员加入)组成。在日本,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企业为节省成本,更多采用非正式雇佣的方式。根据2013的数据,日本非正式员工比例达36.4%。非正式雇员和企业正式员工的收入差异很大,他们普遍没有强制保险,而且他们是无法享有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的。再加上日本的养老金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用当前参保缴费来支付养老金。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再加上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使领取养老金的期限加长,更加剧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再分配减少、老年人口再分配部分占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2004通过了《年金改革相关法案》,设定了年金保费负担上限。又通过法案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保障养老金财政状况。换句话说,日本老年人可领取的年金更少了,再加上很多日本60岁左右老人的父母尚且健在,但已经无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也迫切需要子女的支援。而日本家庭的子女辈普遍无法负担养老,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为自己养老准备更多积蓄。

日本老年人害怕退休,不仅有客观上的原因,还有生存之外的自我实现。日本人普遍具有“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意识,这种教育的内涵从幼儿园开始,造就了日本人向内求的民族性格。他们遇到养老的麻烦,会先从自己找原因,时刻替别人着想,尽自己所能为别人提供方便。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不希望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没用的人。因此上了年纪的日本老人会普遍体谅子女由于非正式雇佣和经济不景气收入较低的情况,比起要求儿女负担养老花费,他们只要还能工作,就不会在家安享晚年,而是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