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田家镇大战在即,燕王秦日纲奉命打造金城汤池

武昌轻易失守,杨秀清怒斩石凤魁、黄再兴,此时的他才真正意识到西征战场的严峻!湘军的崛起和整顿后的绿营所释放的能量大大超乎太平军的预料,杨秀清决定在半壁山、田家镇要塞组织一次大规模的阻击战,遏止湘军东进势头。半壁山、田家镇处地形险要,特别是长江南岸的半壁山,独峰耸立、峭壁如削,伸入江中阻滞半壁江水,导致这里水域变窄并形成了复杂的水况。一旦占据半壁山,架设炮台,居高临下,必然给通过此处水域的舰船造成巨大伤害,太平军选择在此处决战是有地理优势的。

太平军在半壁山、田家镇横架锁链

对于半壁山、田家镇这关键一战,杨秀清不敢怠慢,他命燕王秦日纲挂帅指挥。秦日纲作战风格勇猛,但缺少谋略,这一点杨秀清十分清楚,为此他在天京不断叮嘱和指导秦日纲构筑防御体系,希望以此弥补秦日纲的谋略不足。1854年10月15日,秦日纲正式接手湖北军务,他按照杨秀清的叮嘱,在田家镇至蕲州一段四十里之江岸构筑了土木城和炮位,准备以长线火力拖住湘军水师的步伐。接着太平军在半壁山和田家镇之间横架三根大铁锁,封锁江面,并在该水域泊排船只数十只,配以炮火,严阵以待。整个半壁山、田家镇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恐怕还是半壁山,这里担任对付水、陆敌军的双重任务,所以太平军在半壁山的防御投入也是下足了劲。太平军在半壁山扎营数座,其中大营一座。山脚下开挖深沟绕住阵地,沟外侧竖木桩、竹签,用以阻滞敌人陆军步伐,沟内侧构建炮台、土木堡垒,准备在外侧阻碍物的配合下射杀冲锋的敌军士兵。虽然秦日纲按照杨秀清的计划布下了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但杨秀清还是觉得不够稳妥,他特意下令在木排上建造了一座木城,内置枪炮,其实就是一座可以在水面移动的碉堡,杨秀清希望这项新武器能助守军一臂之力。

太平军构建防线

除了加强防御体系外,杨秀清还命国宗韦俊、石镇仑、韦以德等领军赶赴田家镇,加上从武昌败退回来的部队,田家镇阵线集结了数万太平天国大军。曾国藩打下武昌后原本想稍作休整再行军,但咸丰下旨催战,湘军及湖北的绿营于1854年10月28日兵出武昌,向东挺进。湖广总督杨霈、陕西提督桂明率领绿营走长江北岸,直驱蕲州;彭玉麟、杨载福统率湘军水师顺江而下;塔齐布率湘军陆师出武昌克鄂州、大治、兴国(阳新)抵达半壁山下游的富池;罗泽南率另一部湘军陆师取道金牛、大治、扎营于半壁山附近,大战一触即发。

湘军、绿营东进

从整个战前的布局来看,湘军要攻破太平军的防御工事似乎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杨秀清等人忽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太平军主动采取守势,基本放弃了自身善于流动作战的优势,在没有强大后勤支持的情况下,这种战略存在巨大隐患;二是没有认真研究湘军的作战特点,特别是其先进水师的构成特点,未能做到知己知彼,总结来说就是太平军严重低估湘军的作战先进性。杨秀清确实非常聪明,但如果对对手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再好的点子有时候也无法释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