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影视剧中见过哪些不走心的群众演员?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制作的角度来说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文学、音乐、绘画,凭借艺术家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

但是电影艺术不同,它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即使导演能够掌握主动权,他也必须协调多达上百个工种才能完成电影的拍摄。

这就导致电影拍摄与工业生产具有了类同性,资本家雇佣劳动力完成商品的生产,制片方签约演员完成拍摄。当然,这些演员依据各自的能力、人气又分为三六九等,“群众演员”则是演员群体中最低端的工种。

他们往往以群体的方式被召集而来,在影视剧中短暂出镜后又被挥之而去。

片尾字幕中不会出现他们的名字,在台本中他们则被以“甲乙丙丁”呼来喝去。

可以说他们在电影中扮演的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是永远淹没在“众数”中的微小个体,唯有作为集体存在的时候才会被注意。

然选择了“演员”作为职业,就必须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表演。但片场不走心的“群众演员”,很有可能搅坏了导演精心策划的整个镜头。

面对金锁和紫薇的悲惨境遇,后面那位阿婆竟然睡着了

喂~这位小哥,大敌当前你居然还有心情笑。心大是吧,心大你站第一排迎敌!

后面那位宫女姐姐,你是拍戏拍得不耐烦了是嘛,幸亏是在现代,若是在古代恐怕早就拉出去斩首八十次了

小哥~你老大带一帮小弟和人家对峙,可见是个讲排场的人,那你能不能该你老大点面子,别笑了行不~


电影烂番茄

我说一说我的故事。

我大学刚毕业,就去了北京,做群众演员。刚开始在八一电影影视基地,我们是住在那种大院子里。一个院子里住三四十个群众演员,都是那种高低床。

由于我长得不酷也不帅,就一直让我演日本鬼子或者土匪。演日本鬼子最受苦,大夏天穿着帆布鞋帆布衣服,那个热啊!

有一些群众演员趁现场导演不注意,就会躲到树荫下睡觉,一睡就是大半天。这种情形想必大家在电影《我是路人甲》里看到过。我见过的大多数群众演员演戏时都非常走心,有的甚至比专业演员演的都好!因为群众演员都有一个明星梦,都想成为第二个王宝强!有少数人是为了来体验生活的,所以演起戏来会不太走心。


何有理来了



车牌算不算群众演员?人民的名义里面,89177是侯局长的专用号牌,转眼就进省府大院了,达康书记还没忘记和套牌车司机打招呼。


阳光照浙江

大家好,我是泛泛小骆,哈哈,看看下面的图,你就知道什么叫不走心啦

张一山和别人在打架,旁边这位朋友竟然在笑,哈哈,难道你整容啦,做啦微笑嘴唇?我的哥,演戏咱们能走点心不?

大家一起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还珠格格中的一场杀头戏,我的朋友们,你们是有多没有同情心,人家杀头,你还那么开心,还能不能走点心?

再看一组还珠的图


两个主角正在伤感,嬷嬷您却睡着啦,这是有多么瞌睡,站着也能睡着?厉害了我的嬷,能不能做群演也走点心?


这睡姿太销魂啦,如果我是您孙女,肯定要给您搬长床。


这位大叔更牛,大家都是表演,您这是挠痒痒呢哥?还能不能走点心?

最后问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知道的回答下呗,宝宝


泛泛小骆

影视剧中,不仅明星有穿帮,不走心,就连群演都会凑一凑热闹,现在就来扒一扒笔者看过的穿帮与不走心的群演。

《康熙王朝》


左下角那名官兵,嘴里叼着烟卷。

大哥,知道你烟瘾犯了,忍一会不行吗?非要现在抽。

《新还珠格格》


左面那位群演,你是故意的吗?呲个大白牙冲着镜头使劲笑。

《还珠格格2》


右下角大叔,你是发现新大陆了还是咋的?你这走心的有点过分了啊。

《那年花开月正圆》


姐姐,你拿的是什么高科技?

《昭君出塞》


啊~~,啥时候收工啊,困死了。

《倩女幽魂1》


哥,你想笑就笑,别这么似笑非笑的,居然还在最前面。


卡卡挠钱

虽然可能片面,但我能说,我们的影视剧中的群众基本都不走心吗?

最早这个比较强烈的感觉来自于观看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其中有日本鬼子当众强杀八路军的场景,但围观的群众基本上都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看杀人犹如看小朋友过家家,一脸的麻木无所谓。一看就是那种凑人数的节奏。嗣后就感觉几乎所有的国产影视剧,群众演员基本上抱着吃瓜群众或者打酱油的心态和表情,比如像《乡村爱情》这样的电视剧,剧中角色跟假装跟作为邻居的群众演员打招呼,而群众演员完全是一种懵懂应付的表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观众,就特别容易出戏,感觉特别假。这种细节的假,甚至导致整个影视剧的假,这也是我们国产影视剧质量上不去的一大原因。


同样是群众演员,但我们看国外的影视剧,就会发现,他们的群演会入戏得多。很多大场面的镜头,群演几乎完全能够进入角色,毫无违和,令人惊叹这些群演的表演天分。

有一次因为一个机会,见过葛优,与他聊起过这个话题,我问他有一个他在美国教那些美国演员演戏的情节,那些学员是不是专业演员,他说不是,那些演员真实身份就是警察,但都特别入戏,几乎毫无群演痕迹。就是说,你找一个美国人演戏,他们马上就会按照你的要求进入角色。有一次他们找一个老太太表演表示害怕,结果这个老太太马上浑身发抖,葛优笑说,“其实也没要害怕到这个程度”,但他们真的能做到你要什么表情,他们就能跟着给你什么表情,特别配合。


在这里,中国的群演与外国的群演区别如此之大,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一个是民族性格,一个是成长经历。我们的民族性格,相对比较内向,拘谨,甚至可以说比较怯弱,而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个性发展容易受到约束,受到压抑,中规中矩,不允许张扬,而国外的情况尤其美国的情况,可以说恰恰相反,因此作为个体,一个美国人会表现得从容,自信,人来疯。那么,同样做群演,这种区别就很容易暴露出来。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果需要他们做群演,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但不管民族性格或者成长经历有多大的区别,作为群众演员,也理应有同样的要求,那就是入戏,必须进入角色。但我们的群演之所以与要求格格不入,问题不在群演,而外导演和整个剧组,是他们本身的专业精神缺失,因此在他们看来,整部影视剧,需要表演的,仅仅是那些有名有姓的专业演员,群演只是道具,只是人幕墙,只是数字,入戏不入戏,要求不高。其实,对群演要求不高,对专业演员的要求也就高不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出现那么多的小鲜肉演员,甚至说台词的时候用念数字充数的演员。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非常入戏的群演,在我个人看来,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千里走单骑》,剧中的群演就非常棒,群演和专业演员浑然一体,令人信服。这就是一个大导演的专业素质所在。

因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不称职的群众演员,而只有不称职的导演或剧组。而这个剧组经费的多少、群演的报酬多少,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山高水长7788

群演不走心的影视剧多了去了,尤其是现在的抗日剧,感觉导演只关心几个主演的表现,而忽视了周围群众演员的互动,因此让人感觉很假。比如主演遭到毒打或要被残杀时,周围的的百姓像在看耍猴似的,脸上没一丝恐惧!还有就是一群日军冲锋时,都像哑巴似的没一点气势。相反看美国的抗战片或抗战的记录片,日军冲锋时那种恐惧的气势能让人背脊发凉!这一切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吧!红花也需绿叶的陪忖啊!


李吕峰


甄嬛传64集,沈眉庄葬礼,玉饶出了碎玉轩和19阿哥见礼的时候,后面打哈欠的宫女...


知足常乐8412067

其实群众演员也很重要,尤其是演悲壮场面,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人物表演的真实效果,不可小觑。我哥就当了一回群众演员,那是电视剧红岩里,成岗被叛徒出卖,在厂里被特务抓走,刘之冰伴演的成岗,他要大意崚然,同时饱含深情注视走过朝夕相处的工友们。导演就让群演默默看着成岗走过,演不出悲伤只要严肃就好,演出地恰好就借用我哥的造船厂,就用了厂里的许多工人,所以我哥也去了,都穿着工服,站在工厂路两旁,默默注视成岗被国民党特务抓走,可能也就几分钟镜头,可为了这几分钟镜头我哥他们站了一天,酬劳嘛100元。电视播出我特意看有没哥的镜头,还真有,1秒钟。但整体效果出奇的好,真实。所以导演用心,群众演员也要用心,要是这种场面还出现吊儿郎当,笑容满面的人真的很糟心啦。


魏微6

提起群演,不得不让大家想起很多大牌明星都是从群演脱颖而出的,可以说没做过群演的人当不了大明星。然而有一类群演却永远没那个机会,只因为她们不走心!

这位群演算是很漂亮的了,稍微走心就有可能被大导演看中,前途无量呀!


都说这是看脸的时代,从事演艺圈,实力排第一,长相排第二,实力可以提升,长相可以整,排第三的就是机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遇的,唯有靠潜规则去争取才行。

大家觉得不走心的群演往往在拍摄中会抢镜,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专业。然而现实中,真正不走心的演员却是明明有演技有长相,却始终不红,只能说明她们不走心,没有找到人生的翘板,注定一辈子的群演。

不管怎样,人各有志,有些人习惯了群众演员,大家不能强人所难,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