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了嘴,迈了腿,还吃着药,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升高的血糖?


1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

提倡平衡膳食,控制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主食要定量,粗细搭配要合理,全谷物、杂豆类约占主食的1/3。应定时定量定餐,而不能以饥饿来降低血糖。避免白米面等精细作为主食,推荐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低GI的有果糖、乳糖、巧克力、全麦粉面条、小麦、荞麦(黄)、小米、红豆、黑豆、绿豆、黄豆、马铃薯、山药、龟苓膏、藕粉、百合、花生、葡萄、桃、李子、苹果、草莓、樱桃、猕猴桃、黄瓜、芹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等。每日碳水化合物占45-60%(低GI食物可达60%),膳食纤维25-30g/天;膳食总脂肪占25-35%,以植物脂肪为主,超重、肥胖者控制在30%以内;蛋白质摄入占15-20%;多吃新鲜蔬菜(300-500克),两餐之间选择适量低GI的水果,种类、颜色要多样化;多食鱼类、蛋类、豆类和牛奶等优质蛋白,不吃腌制、烟熏、油炸等高GI食品,清淡饮食,戒烟限盐限酒,盐每日少于6克,要求进餐顺序为先蔬菜再到肉类最后才是主食。

3.适当运动

规律的运动锻炼,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体重、消耗热量并减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使得血糖得到很好控制。每周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心率以(220-年龄)×(50%~70%)计算,如70岁糖尿病患者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心率以75-105次/分为宜。运动形式依据自身条件、喜好和状况,可选择快走、跳舞、散步、太极、骑车、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无禁忌证,每周应进行2~3次的抗阻运动,锻炼耐力和力量,要求两次锻炼间隔时间≥2天。

4.血糖监测


药事健康

说明嘴还是管的不够严,腿还是迈的不够开。如果患了糖尿病在饮食方面是必须要注意的,不能吃稀的比如稀饭、面汤、鸡汤、排骨汤、鱼汤,糊的比如粥,黏的,比如洋芋糍粑,玉米面糊糊等,油炸食品,因为这些东西的热量都比较高,一但食用会导致血糖极速飙升。有的人患了糖尿病,就认为自己只要不吃甜食,每顿吃少点就可以了,其实不是。其实严格按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式来说,可以吃的东西并不少。每天可以喝一杯牛奶,一个馒头(大约二两),2两瘦肉,4两疏菜,然后再根据医生的嘱托,严格按时按量口服降糖药,就一定能把血糖降下来。同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每天要坚持进行身体锻炼,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直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但锻炼的时候要防止低血糖出现,锻炼时口袋里随时装着糖,一旦出现心慌,身体出虚汗,全身乏力,就立即吃一颗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还是降不下来就需要增加降糖药物的量,或者根据血糖检测的实际情况联合用药!实在不行就需要注射胰岛素了!


医学慕课

为什么管了嘴,迈了腿,还吃着药,血糖还是控制不住?

那么你要反思一下,下面几个问题你真的做得足够好吗?

1 嘴管得够严吗?

”管住嘴“的核心思想是进食有规律,同时减少总能量的摄入量。所有摄入的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是能量的来源,不仅仅是少吃糖或者少吃饭那么简单。要控制好血糖,应该这样做:

三餐要定时、定量。米饭、肉类、蔬菜的相对比例最好固定下来,减少米饭或面食的比例,加大蔬菜的比例,肉类适量也不可过多。

三餐外尽量少吃零食,特别是油炸类、含淀粉、含糖等食物。低糖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

做到以上要求,才有可能使血糖的波动有固定的规律,更有利于控制。

2 腿迈得够勤吗?

”迈开腿“的目的是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避免多摄入的能量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因此运动量足够大,时间足够长,才有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简单轻松的散步溜达可能是不够的。

3 体重管理好了吗?

”管住嘴,迈开腿“是否有成效,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体重。对于肥胖(包括腹型肥胖)的糖尿病人来说,体重下降不仅本身能降血糖,还能大大增强降糖药物的敏感性。体重如果没有变化或者不降反升,说明第一或者第二条没有做好。

4 药物使用量是否足够?

降糖药不是吃上就可以让血糖正常,还要不停监测血糖水平,调整使用剂量。对于一种降糖药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能还需要2种以上降糖药联合使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调整观察期,才能够确保血糖水平达标。

有一部分患者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

各种降糖药物有的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的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如果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则口服降糖药难以发挥作用。这时则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物质,除了使用上稍微麻烦一些,其实比口服药副作用更少,更安全。请不要有抵触情绪。


郑医生百嗑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喜欢关注~

糖尿病根据其病因在临床中通常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几种类型。

但如果遵循上述原则,血糖仍旧控制不好,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原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规律口服降糖药来控制,但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择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则只能长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的血糖,像胰腺炎、胰腺切除手术后等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素缺乏,口服降糖药难以控制。

(2)降糖药物选择不当和过于单一,药物搭配不合理、用量不足,也可以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例如磺脲类药物长期应用,则可能由于过度刺激胰岛细胞,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联合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不失为一种好的降糖方法。

(3)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打击,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糖控制欠佳。

(4)此外当患者合并一些疾病,处于应激状态下,血糖也会出现控制不理想的情况。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管住嘴迈开腿相当于一个指南,而真正做对这两件事情并不是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的。

而吃药其实更多的只是在血糖形成之后去干预,并不能从源头上控制血糖的生成。

说到管住嘴,很多人做的是严格让自己少吃,尤其是一些动物食品。对于糖友来说,还会严格让自己少吃主食甚至不吃主食。如果真是这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糖友来说,管住嘴首先是控制总能量,一般情况下,一天热量控制在1500-2000大卡之间;其次是控制精制粮食的摄入,换之加入杂粮,另控制总主食的摄入,一般一顿饭吃相当于3-5两米饭的量即可。

对于糖友来说,最适合的常见杂粮排序如下:青稞米、燕麦米(注意是整颗米,不是麦片)、藜麦、荞麦米、各种杂豆、黑米、全麦面粉、小米、糙米等。杂粮与精粮的比例为1:1-1:2比较合适。

对于刚开始添加杂粮的人来说,一次添加过多杂粮会影响口感,而且可以会让肠胃不适,建议循序渐进添加。

在管住嘴的同时,还有一类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优质蛋白。而优质蛋白主要存在于瘦肉、大豆及制品、鸡蛋、牛奶等食物中。优质蛋白除了可以修复胰腺,还可以在我们体内血糖下降的时候调动胰高血糖素将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稳。

糖友们每天吃2-3两瘦肉、2两豆腐(或其他豆制品)、200ml脱脂牛奶(或无糖酸奶)、一颗鸡蛋(含蛋黄)、再加上谷物蔬菜中的蛋白,基本就可以满足身体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了。

管住嘴另一个关键是关注油,除了明眼上可以看到的食用油,还要注意食物中的油,主要是肉类中的肥肉,和坚果中的油脂。另外就是零食中的油,大部分零食含油量高达30%以上,而且好多都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对健康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尽可能不要吃包装类零食。

另一点就是夏天要控制吃水果的量,一天吃不超过半斤,而且尽量分多次吃。

在提一点跟管住嘴关系不是很大的但是很关键的,就是吃饭的顺序,遵循汤(水)-菜-肉-主食的顺序,可以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再说迈开腿,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空腹运动。我认识的好几位朋友,喜欢晨跑,还有喜欢晚上下班走路1小时的,其实这都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空腹运动,本身体内血糖就很低,这个时候运动,会让血糖更低,之后吃饭血糖又会出现快速反弹,会让血糖进一步恶化。

运动最佳建议时间在餐后1-2小时之间,运动后半小时需要进行加餐。

运动除了常见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走路,游泳,还建议可以做一些气功运动,比如太极、八段锦,这些对血糖平稳也是非常有益的。

另提醒一点,对于体重太大的人,不建议跑步和走路,因为容易对膝盖造成损伤。

关于吃药,一定不要把吃药当做血糖平稳的救命稻草,真正能让血糖平稳下来的是饮食生活习惯。吃药并不能治本,没办法修复受损的胰腺。而且不要看其他人吃了某个药效果很好就私自跟着吃,因为症状不同,需要的药物也是不同的。私自吃药不仅起不到作用,还有可能伤害身体。

我是营养师王丽玲,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喜欢我就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营养师王丽玲

我也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经过20年的洗礼,现在己能比较理想的管控血糖了。(在我的动态里有几篇关于糖尿病的答题,你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迸发症,只要合理的控制了血糖,人生一样完美。

希望你的血糖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苏舟2

觉得一切都是吃出来的,糖尿病!观其所说,本人认为:是肾精不足,亏损,虚耗精血所致。补肾固精益气养血。六味地黄丸多吃。不要间断,胰岛素照常用。可延年。可益寿。如果吃:六味地黄丸,发现口干舌燥,有热感,喝:黄莲水连喝三天!血糖自降。


说古论今侠

我猜测,有一部分糖尿病病人,他们是不知道按常规的方案,经过多年之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值,大多数比原来高的。

关键在于,这种状况敢对病人透露吗?


桥牌宣传竞赛部部长

我管了嘴,迈了腿,还吃着药,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升高的血糖?

这里我们要澄清的,就是病因,糖尿病要解决的肝脏代谢血糖的问题,肝脏问题不解决,管住嘴等等没有实际意义。痛风要解决的是肝脏代谢嘌呤和抑制嘌呤生成的问题,其他的炎症解决的修复坏掉的细胞等等。

我们要做的,最关键是重新认识各种疾病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