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窦婴与田蚡之争?

门钉儿会说话

我们先把田蚡和窦婴与皇室之间的关系屡清楚。这样更便于我们理解外戚之间是如何争权夺利的。

先说窦婴,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

窦婴的外戚身份就是这么来的。

窦婴之所以在大汉王朝做官,都是仰仗他的姑姑窦太后的颜面,他在景帝朝时,因参与平叛吴楚七国之乱被封为魏其侯。是汉景帝朝说一不二的风光人物,在加上窦婴这个人爱豢养门客,朝中阿谀奉承者,因惧怕窦婴的权势,大多都是喜好和他交往的。

在这些结交窦婴的权臣中,就有田蚡。

当然田蚡在汉景帝朝还是一个在朝中跑龙套的角色,那时候的他连给窦婴提鞋的资格都不够,他在见到窦婴的时候都是试行跪拜礼的。

但是,这种局面在汉武帝朝发生了改变。

当窦婴的后台窦太后去世了,窦婴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反之,田蚡到时一步登天了。

田蚡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弟弟,也就是说他是汉武帝的亲舅舅。田蚡就是这种外戚身份。

当窦太后死后,田蚡做到了大汉宰相的位置,而窦婴被罢免在家无事可做了。

俗话说的好,树倒猢狲散。

曾经窦婴府里的门客,纷纷跑到了田蚡那里去了。

这时候窦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人走茶凉的节奏呀。说实话,这时候的窦婴其实也是想去巴结田蚡去的,但是,怎么拉下这张老脸去曾田蚡的热度呢?

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叫灌夫。

就是因为他,让田蚡和窦婴的关系越走越差,最后不但他把命给搭上了,就连窦婴也死在这件事上。

当初灌夫也是因为窦婴的外戚身份而结交的窦婴,但是,当别人因为田蚡发达后都离开窦婴的时候,他没有走。他向往常一样继续和窦婴在一起喝酒,聊天。

聊着聊着,他们就聊到了那些弃窦婴而去的门客,聊到了田蚡。

很显然,他们两个人也是想去抱田蚡的大腿去的,看看田蚡能不能帮自己一把,在朝中认个职务。

有一次,灌夫的姐姐死了,他还在戴孝中,是不能喝酒的。

正好这一天灌夫遇到了田蚡,田蚡可能就是想戏谑灌夫一下,他随口说了一句,灌夫呀,要不是你有孝在身,不能喝酒,我还真打算和你以及窦婴在一起大醉一场呢?

灌夫一听,以为这是结交田蚡的机会,他就说道,只要丞相给脸面,我随时都可以奉陪到底。

这句话到时让田蚡楞了一下。

没办法,他就随便说了一个日子,约好这一天去窦婴家三人去喝酒。

灌夫把这个约定告诉了窦婴,窦婴很高兴。

到了这一天窦婴早早的就起来收拾东西了,可是到了快中午了田蚡还没来,窦婴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耍了。

窦婴找到灌夫,让灌夫去看看田蚡怎么回事。灌夫到了田蚡家,田蚡正在睡觉,灌夫很生气把田蚡叫起来,田蚡很不情愿的来到了窦婴家。

喝酒期间,灌夫趁着酒意对耍大牌的田蚡冷风热潮。两人在酒宴上差点大打出手。最后,窦婴把灌夫给送了回去,他继续陪田蚡喝酒,总之这个宴会是不欢而散的。

田蚡回去后没多久,他觉得窦婴有意结交自己,就派了个人去向窦婴索要土地去了。这块土地在都城的南面,能入丞相田蚡法眼的地,当然不会太差了。

可惜,窦婴也舍不得给,他就回绝了田蚡的门客。

这件事又被灌夫知道了,灌夫为窦婴打抱不平,就守着田蚡的使者,大骂了田蚡。

当然这个使者,以前是窦婴的门客,他没把灌夫骂田蚡的事告诉田蚡,只是说告诉田蚡,窦婴马上就快老死了,你何必急于要他的地呢。等他死了,那块地早晚还不是你的。

田蚡一想也对,但是,后来他想来想去又觉得不对,他侧面打听了一下,原来不但窦婴不愿意给地,灌夫还破口大骂过他。这个仇田蚡发誓早晚要报。

恰好赶上田蚡纳妾,窦婴在被约之列。也是窦婴多事,他明明知道灌夫和田蚡之间的矛盾不可化解,他分拉着灌夫去。

灌夫拒绝了窦婴几次,但是都没成功。最后两人结伴而行去了。

在田蚡的婚礼上,灌夫又因为群臣对窦婴敬酒无礼的问题大骂大闹,这让田蚡很下不了台面,他以姐姐太后的名义把灌夫抓了起来。

说这场婚礼是太后让办的,灌夫大闹婚礼就是不给王太后面子,这就是犯法。

灌夫被投入到了大牢之中,在加上灌夫家族在他们生活当地的名声不好,最终灌夫被杀头,灭族了。

在灌夫被抓后,窦婴坐不住了。之所以发生今天的事,都是他窦婴挑起的。要不是他非让灌夫去参加宴会,就没有这个事了。

窦婴极力去汉武帝那里为灌夫说情,但是,田蚡身后站着的是他的姐姐王太后,最后,王太后发威了,给汉武帝施加压力。

汉武帝被迫杀了窦婴,这件事才算了解。

总之,田蚡是个真小人,窦婴是真小气,灌夫是搅屎棍子。这就是他们三个人的恩恩怨怨。


汉史趣闻

做为外戚,窦婴和田蚡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更何况中间还有一个搅屎棍灌夫,最后演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真正的赢家是汉武帝刘彻。

卖嘴的田蚡,低调的窦婴

田蚡这个家伙是靠卖嘴发家的,能言善辩口才好是他的显著特点。开始的时候,田蚡对窦婴十分尊敬,对待窦婴就像是父子关系一样。田蚡还是王太后的弟弟,汉景帝死后王太后摄政,田蚡开始得到重用。


这时田蚡很想自己出任宰相,不过他的门客劝解他说,您的能力不及魏其侯,不如推荐魏其侯窦婴为相,您出任太尉,这样不仅自己可以得到权势,还可以让魏其侯对您心存感激。

田蚡采纳了门客的建议,这样他做了太尉,窦婴做了丞相。两个人都崇尚儒家思想,这和窦太后的黄老之术格格不入。因此不久就因为得罪了窦太后而被免职了,两个人都以列侯的身份赋闲在家,不过因为王太后的缘故,田蚡还是得到了皇帝的宠信,而窦婴则彻底失势,很多原来在魏其侯窦婴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他,转投到了田蚡的门下。

仗义的灌夫,武帝的爱将

窦太后死了,王太后又重新启用田蚡做丞相,韩安国做太尉,田蚡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很多朝政大事都由他全权决定。有一次任命官员,皇帝都不得不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还要任命几个人呢!可见田蚡已经到了代天子行天子之权的地步了。过度的贪婪和王太后的骄纵,让田蚡飞扬跋扈,对于曾经的相国窦婴更加不放在眼里。这种做法激怒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灌夫。

我看叫灌夫为莽夫更合适,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灌夫崭露头角,特点就是能拼命够狠。因为勇敢冲锋在前,汉景帝很赏识他,让他做了代国国相。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对于崇尚武力的汉武帝刘彻来言,灌夫很对他的胃口。

不过这个灌夫也是个愣头青,别人不敢招惹的人他不仅敢去招惹,还敢公开挑衅。首先是在喝酒的时候殴打了窦太后的兄弟,这个就不是胆量的问题了,而是虎的问题。

争权夺势,两败俱伤

不过傻人自有傻人福,汉武帝还是很喜欢灌夫的,他把灌夫调到燕国去担任国相,目的就是怕窦太后杀了他。可是在燕国灌夫也不让人省心,又因为犯法丢掉了官职,赋闲在长安的家中。


在我看来灌夫的特点不是蔑视权贵,而是不知死活,说他本身就是个目无法纪的亡命之徒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和窦婴要好,因此灌夫多次在宴会和公开场合让田蚡难堪,自己认为是仗义替窦婴出头,其实是在自掘坟墓。

他开始和田蚡对着干就意味着他的好运到头了,田蚡可不是什么善类,况且灌夫为官多年手脚本来就不干净,这回落到了田蚡手上,只能说末日到了。不仅他自己遭了殃,窦婴也间接的因为他的缘故被牵连进来丢掉了性命。


汉武帝也保不了他了,经过调查灌夫的犯罪行为属实,按律当斩。尽管窦婴试图让皇帝改变主意,但是于事无补,灌夫被砍掉了脑袋,下一个是窦婴,这里面田蚡是主要的原因。田蚡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灌夫和窦婴死后不就,田蚡就被所谓的冤鬼缠身不治而亡了。

三个人的失败,一个人的成功

我看到了汉武帝刘彻的笑容,几个碍事的外戚都彻底被解决了,而且是他们狗咬狗,不是我心狠,太后也不会怪到我的头上来。

争权夺势的诸侯,好勇斗狠的匹夫,说到底都是利益,窦婴和田蚡看重的是权势,灌夫看重的是横行无忌的感觉,做大哥的快感。

欲望会慢慢吞噬人的本性,让很多看上去十分疯狂的事变得顺理成章。没有欲望的人是懦夫,欲望太强的人是莽夫,有欲无卫的是庸才,有欲有为的是人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窦婴和田蚡为了杂事而争,后来越来越激烈。实际上是外戚之间的争权夺利。汉武帝奶奶窦太后去世后,窦婴自然失去重大靠山,而他并不知趣,还继续争斗,后来因疑似矫诏事件被汉武帝处死。在一点上,汉武帝做的很不厚道,他本利用外戚之间的争斗使权重的外戚互相掣肘,但控制不住局面,最后把离自己血缘关系更远一些的窦婴推上了断头台。

我个人还是比较同情窦婴,他毕竟在汉景帝时期和汉武帝时期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统一的事情。田蚡百无一用。


先启历史

两个人的评价就足以说明了。

汉武帝“俱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都是外戚,所以当朝庭辩,不然一个狱卒就搞定,说明事情本身不是什么大事儿。就像家里面两个恶霸争名气,谁都不服谁。

韩安国“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你们两个就是泼妇骂街,傻不拉几。


这本质上是个什么事儿呢?

争权夺利,仗势欺人。

窦婴受不了地位下降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受不了之前给他磕头的人,现在骑在他脖子上。

窦婴是很厉害的,就是脾气犟,对皇帝很是忠心,汉景帝和汉武帝都非常喜欢他。

当初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刘武,要让汉景帝来个兄终弟及。

窦婴这个忠心的犟脾气,上去就把自己姑姑啰嗦了一顿,但是这件事儿,虽然窦太后生气,但是内心里还是喜欢,所以窦太后虽然除了窦婴的门籍,后来还是想让他做丞相。

那时候窦婴非常吃香。做到了大将军。

而田蚡虽然有个好姐姐,但还是不行。 那时候田伺候窦婴就像,儿子伺候爸爸。

魏其已为大将军後,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等到后来窦太后去世,王夫人千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汤。田蚡的势力逐渐大了起来。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这时候的田蚡,大概想起来那时候跪舔窦婴的样子,就觉得自己脸发烫。

现在他也想窦婴跪舔他一下。 然而可悲的是,窦婴是个倔强的人。

再加上有一个狂妄的灌夫作为猪友。 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场好戏,最后让刘彻沾了个光,一举干掉两个权倾朝野的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