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打败了所有围棋选手,人类棋手直接的对弈比拼还有意义吗?

余映灯

先不说人工智能与围棋,只说奥运精神。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奥运精神代表着人类竞技的精神宗旨。

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打败了人类,这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人工智能破译了围棋在大局判断、局部计算等方面的密码,从而凭借其超人的运算能力,在棋盘上打败了人类棋手。但围棋不是一道数学难题,解决了就不用再去研究。阿尔法狗团队在发起对人类高手的挑战时口号是“挑战人类智慧堡垒”。

人工智能攻破了围棋这座智慧堡垒,不等于说人类自己也攻破了,人类在围棋领域还有许多可供研究的内容,阿尔法狗的出现,真的应验了当年日本名誉棋圣藤泽秀行说的“棋道一百,我只知七”的真正内涵。

除此之外,围棋还有胜负,通过相互之间的较量,人类可以实现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永恒追求,人一生总是在犯错误,就跟下棋一样,每盘棋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会有漏洞和瑕疵,这就是人生的写照。对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在与对手交流、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的过程,在棋盘上,你才会对自己的性格、潜力有一个深切的了解,每盘棋失败的教训是痛彻的,但越是痛彻,我们才会铭记,从而让我们不断变得坚强、勇敢。


聂卫平

人工智能下棋和人类棋手下棋完全是两码事。两者下的不是一种围棋。

人类棋手下棋,是三个维度上的比拼:

1:计算维度:双方面对棋盘上变幻万千的变化,先比拼的是计算的速度和精确度, 计算速度快,则比赛的用时就比较充裕,一盘棋局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时间充裕的一方到了棋局最后关键处就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反之若时间紧张,则很容易无暇细算忙中出错。计算精确,则出现失误的概率就低。但围棋实在太玄妙了!而人类棋手的计算力终究有限,因此左右最后胜负的因素绝对不仅仅是计算:

2:判断维度:人类的计算力终究有限,面对变化浩瀚的棋局不可能全知全能。这就好比我们面对未知的未来,不可能算到十年后的光景。所以我们需要有个大概的人生规划和判断,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定个小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谨慎前行。人类棋手面对棋局时也是这样,不可能把所有的变化全部算到和看到,只能算到一部分,然后根据这一部分的已知,来推断出未来可能的走向和发展,以这个基础做出决策。围棋中的大局观为什么那么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双方在围棋对弈中比拼的不仅是计算,还有胸怀全局的眼界。

3:心理维度:人是有情感的,对弈双方对局的时候,一方细微的表情变化,身体动作,甚至气场本身,都会影响到对手在棋局中的决策和判断。而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下出来的棋也是不一样的,多姿多彩的个性,在棋盘上彰显出五彩缤纷的不同风格。

马晓春老师个性随意,在棋盘上体现出来的就是飘逸轻灵的风格。而当年称霸世界棋坛十余年的李昌镐,个性内敛稳重,对手在对局中的任何表情动作和气场对他影响不大,因此他在江湖上被称为:“石佛”。

三个维度的比拼,使得棋手们在棋盘上不仅是在博弈,也是在创造艺术,对弈双方在棋盘上联手创造一幅”艺术之画”。棋手们在三个维度上激烈的博弈,让围棋充满了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及未知性,并引发大家深度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这些才是围棋最有魅力的地方。

人工智能下棋,心理维度肯定没有,判断维度虽然有一些,但主要还是依赖于强大的计算力把棋局算清楚之上的判断,这与人类棋手在有限计算力下对未知情况的判断,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它相对于人类棋手而言,其实就只有一个计算维度在下棋。

虽然人工智能的计算维度远远超过人类棋手,但缺少了另两个维度的对弈,只能是竞技,不能叫做艺术。只有三个维度下的博弈,才是有价值的艺术!这就是人类棋手直接对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人类棋手的辅助工具,对人类棋手在三个维度上的解读和认识带来更大的帮助。


胡耀宇

当然有意义!

很明显,博尔特再快也跑不过猎豹,菲尔普斯再厉害也游不过鲨鱼,泰森肯定也不是金刚的对手。既然我们能接受这些事实,为什么接受不了围棋下不过AI的事实呢?

也许,根本原因在于,智力竞技是人类最后一项引以为豪的项目了。

和宇宙中凶险的环境以及地球上顽强的生命相比,我们早就承认自己生理结构的脆弱,承认自己在耐力,速度,弹跳力等等生理方面不如某些动物,但我们从来没有在智力上低过头,我们固执的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厉害的,没有什么能够比人类自己更聪明,哪怕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软件系统所超越,但是人类的深度学习技术是为了造福人类,就像翻译机的出现也没有替代了英语专业人才,即便是程序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都远远的超越人类,但是人类在对弈的过程中享受的东西AI永远也不会理解。

围棋重思考,对弈中每下一子都有攻防作用,全过程斗智斗勇,紧张激烈,能有效地培养高度的注意力、快速的计算力、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分析力、灵活的应变力、全局的统筹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着思考的乐趣,甚至有的人不知道怎么走有一种直觉,这些都是人类自己在对弈种的乐趣,这不是说竞技类追求胜利不好,而是说太过功利的比赛是否也影响了我们的心态呢?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现在不过是因为人类自己编写的程序比人类自己更好更快的发现围棋的奥妙,我们就要否定这么古老美妙的竞技类活动给我带来的乐趣吗?


镁客网

吴清源已经把所有其他顶尖棋手都降级了,其他人类棋手还有必要下围棋吗?

李昌镐已经拿了所有的世界冠军,其他人类棋手还有必要下围棋吗?

什么?你说他们都是人,那好啊,那不是人的呢?

火车跑的比人快多了,为啥人类还要跑100米和马拉松?

快艇能在海上飙出六七十节的高速,为啥人类还要举办游泳比赛?

什么?你说工厂里的机械臂取代了工人?家长机器人取代家政嫂?这和体育比赛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

生产类行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服务类行业存在的的意义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服务型需求,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必须由人类来完成的。

而体育比赛不一样,体育比赛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为了追求人体体能智能的更高、更快、更强!

竞技体育是为了追求人类体能、智能方面的极限,最终激励大众体育。而大众体育是为了提高全人类的身体、脑力素质,是体育的最终目的。

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不能由机器代劳的。

当然,人工智能在棋类上超越人类,和火车跑的比人类快还有点不一样。那就是棋类的存在,不仅仅是人类创造出来锻炼脑力的工具,也是人类追求客观规律的工具。

围棋从规则定下来之后,理论上就存在赢棋的最佳路径(数学上路径很多,是一个解集),我们或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或是为了获得其他方面的启发,总是要追求更加接近这个最优路径,探索这个最优解集。

火车只能作为运输工具,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却能成为我们探索围棋规律的工具,成为我们的胯下之马,手中之杖。

但最终,让围棋回归本质,它仍然是人类创作出来的一个锻炼脑力的游戏类工具。所以探索了更多的规律,我们还是要回到人和人进行比赛的体育中来。

所以以后,请大家不要再问这类“人类下棋下不过电脑那还有什么意义”的蠢问题了。


神之一手

1997年,《时代》杂志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让计算机与人类下围棋吧,它获胜的机会很小。计算机要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还要再过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仅仅过了不到20年的时间,这个预言就被打破。

几十年来,古老的围棋游戏一直是计算机难以涉足的领域,因为围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处。当棋盘为空时,先手拥有361个可选方案。在游戏进行当中,它拥有远比国际象棋更多的选择空间,有着强大计算能力的电脑在围棋面前也无法通过穷举法暴力破解。

但最近这一年来,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围棋对决,彻底打破此前人们的预想,恐怕,这才是人们真正害怕人工智能的地方。同时,对于人类来讲,可能围棋代表着“人类哲学智慧”,是最后的“底线”,因此,短时间内人工智能的实现使得人们无法接受。

那是不是要阻止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呢?有专家认为,现在倒还不必,因为目前的人工智能仍有许多限制,以阿尔法狗为例,它首先需要海量样本的训练,而人类学习新事物时往往只需很少的样本。其应用范围离“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很大距离,不像人类,一个小学生就能学会下棋、绘画等多种才艺。

换另一个角度看,到底是人工智能机器打败了人类,还是人类打败了自己?竞技背后涉及到整个领域的集体劳动结晶,那才是竞技的核心所在。一座山峰的出现,可能正会激发更多的人去挑战,说不定这样的情况才会创造更大的创意、更大的成功,人类才是最无法预测的“奇迹”所在!


AI中国

人类的失落来自于他们对人工智能还没有适应,带有深深的恐惧,因为一直没有任何机器在智商上超过人类,自从阿尔法狗突破了围棋的打劫一路绝尘地完虐人类,做到了人类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突进了人类的后方禁区,于是人类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感觉下棋没意思了,一切都是人类的自负心和脆弱的自尊心做怪。自古人没有马跑的快,人习惯了,当汽车出现,人类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从来没有哪个东西在智商上超过人类的,在地球上人类是以俯视的眼光审视着万物。可是现在颠覆了人类自古的认知,瞬间给人类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正是在这巨大的心理落差下,人类恐惧了!就像当初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有一部分人就非常恐惧嫉恨。在今天,甚至有些人担忧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抢了他们的饭碗!从历史角度看,这是阻碍历史和科学的进步,也是杞人忧天,科学发展至今,虽然淘汰了一些行业,倒也催生了一些行业,没有哪个人没事干,反而是工作量减少了,多了休闲的时间。当人们适应了这种感觉,该干嘛还是会干嘛,一样会心安理得的下棋。

我认为人工智能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智商型的,在阿尔法狗身上初见端倪,会下围棋,不怕打劫,做了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第二个阶段是具有情商的人工智能,懂得人类的人情世故,懂得政治,会玩权术!第三阶段是具有人类情感的人工智能,具有喜怒哀乐悲伤愁,是人工智能从物理向化学结合,真正的具有生物属性!达到第二阶段已经是神级别,就像古代神话里天上的神仙,没有七情六欲,但能掐会算,精于谋略,智慧过人!要实现第三阶段的人工智能,没有人能估量!

绝世好人555

人的智能说白了也是一种运算,但其核心叫做模糊计算,最大本领叫情感、经验、感觉与想象,人脑的数字精确计算能力是很有限的。计算机的智能归根是数字运算,但它可以通过算法编程处理,模拟人工智能。这两者的差别是本质上的差别,不可能绝对取代!

人工智能只能是人的智慧的延伸,说到底是不可能造出有智慧的机器的。目前情况是这人工智能还看不出其上限。我总感觉,如果人的智慧是光速,那么人工智能就是机械运动,虽然它可以无限接近光速,但其毕竟是达不到光速!

围棋这种游戏,只是运算量大,一时间电脑运算能力达不到穷举。但人很聪明,可以优化算法,使其大可不毕穷举!这不?现在优化的结果,人脑算不过电脑啦!其实人脑可以下超大棋盘的围棋的,电脑在超大围棋盘上下围棋,难度增加是数量级别的,还应该是人脑有优势!当然就这也是理论上的,并不能否定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

人玩下棋这种游戏,就是为了乐趣,不可能人下不过电脑,人下棋就失去了快乐。人总结的棋理还是有理的,有用的。人和人下棋,快乐依旧!有了能赢了人脑的电脑,应该是更快乐的事,围棋棋理必将快速革新,应该是更有挑战性了,怎么会不快乐?有挑战,必有乐趣!只不过提醒人,不要再犯自大的毛病!

人造的智能化机器人,马上就让人打篮球、踢足球都赢不了,那人就不玩这个了吗?没乐趣了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在又与人造的机器人斗,更加其乐无穷!

就目前而言,并没有断定围棋人脑下不赢电脑,只是人对目前的aI围棋程序,棋手们研究不够,如果这个程序算法向外公布,棋手们经过充分研究,才能断定人是否绝对下不赢电脑!


锄禾70591680

有啊。为啥没有

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足以演算围棋全部变化的时候。。它是就是古人口中的“天”了。只不过仅限于围棋。哇围棋之主。。有没有一种封神的感觉。可惜这种神虽然不能说量产,却也是可造的。


立志成为一名胖智者

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任何一个项目,如果允许跨物种或者机器参赛,人类都将是100%的输家,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从锻炼、比赛甚至观赏比赛中找到意义和乐趣。

从这一点来说,围棋跟其它竞技游戏一样,只不过是关于智力的奥林匹克运动罢了。在围棋上,机器战胜人虽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但丝毫不影响围棋本身的观赏性。甚至可以说,有了人工智能以后,打破了人类过去很多固有的有缺陷的认识,围棋比赛会变得更精彩。


晴月浩新雪

坦率说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之间的对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围棋有其独特魅力的地方,最主要的是算力,人类棋手的比拼其实是棋手间算力的比拼,人因为受制于状态、风格等原因所以彼此之间的对弈常常会因为缺憾而产生胜负甚至是所谓的美感。但人工智能的算力已经远远超越人类,当机器无法打败人类时,人类之间的对决是围棋最高水平的巅峰,而人工智能出现使得人类之间的比赛显得渺小。固然作为一种竞技比赛依然有人会继续关注,但人们现在更关注人工智能之间的对决。也只有不断升级的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向世界展现围棋的顶级魅力。阿尔法元击败阿尔法狗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所谓的定式和千古流传下来的棋谱已经失去意义,围棋真正的精髓可能人类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之间的比拼显得极度苍白,如果要真想发掘其中的秘密,唯一的可能是人类抛弃已知的一切,也就是先自废武功再逐步领会阿尔法狗的棋谱,通过寻找到某种规律,换句话说这个所谓的规律已经不是常规围棋的范畴,一旦能发现并尝试成功人类可能将具备打败人工智能的能力,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对弈才有真正的意义,而人类之间的对弈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假如如此,人工智能必将会进一步升级,人类仍然打不过人工智能,但是对于围棋而言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理。要知道西方人下围棋不行,但是他们发明的人工智能却厉害无比,这从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围棋的真理可能不在棋盘上,人类离真理正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