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相信吗?江南水乡风景,在北京的城市中心区竟然也有!

前门修了一条三里河,

成了市中心一景。

这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青砖小巷、胡同悠悠。

您要是转前门累了,

就到这里躲个清净,歇歇脚儿,

在闹中取静,

是个不错的选择。

谁都知道前门

是咱北京热闹的商业中心,

商家密集,游人拥挤,

是老北京商圈的标志之一。

殊不知,

在明朝《河渠志》曾记载

“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

正统间修成壕,恐雨水多溢,

乃穿正阳桥东南洼地开壕口以泄之,

始有三里河。”

到了清末,

这里就成了一条臭水沟。

新中国成立后,

五十年代政府对三里河进行了治理,

将臭水沟改为地下暗沟。

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龙须沟》

就是歌颂人民政府整治臭水沟,

帮助老百姓改善居住环境的故事,

这龙须沟就是三里河的一段河道。

如今北京市政府

又对这条三里河进行整治,

这里成了优美的街心公园,

变化之大。

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清澈的河水里游荡者锦鲤鱼。

如今,

北京前门正阳门外的“三里河”重现:

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

让老建筑换发新生机。

景区绿树成荫,

鲜花绽放,

河道曲折蜿蜒,

小桥、流水、廊亭、人家,

好似江南美景。

三里河位于珠市口东大街,

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

恢复的三里河绿化景观

北起西打磨厂街,

南至茶食街;

西起前门东路、

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

这里展现了胡同、院落

与三里河“水穿街巷”、

“庭院人家”的美好意境。

看到河边种的这些芦苇了吗?

之所以在这片开阔地上种芦苇,

还有典故呢。”

原来,

这里叫做“芦草园”,

是从古书《京师坊巷志稿》里

找到的依据。

书中记载,明朝时,

这里曾是积芦草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积芦草、编织苇席的地方。

在这里立了个铜质牌子,

介绍了芦草园的来历,

还用浮雕的形式

表现了古代人收割芦草、编织苇席的场景。

在修河的同时,

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文化的

研究和挖掘,

最终将三里河背后蕴含的

文化积淀呈现给市民。

这里虽然地处前门的东侧,

却有“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之感。

如果您想要寻找

这样一处休息的地方,

这里也许挺合您胃口。

走进这里,

就恍若闯入了

一幅江南水墨画中。

漫步在三里河的河道旁,

颇有一番意境。

不管是傍晚散步,

还是晒太阳,

都相当惬意。

门票:免费

交通:南口在两广大街上有23路57路等公交车在东三河站下车路北侧即到;在西北口有120,20,48,2路等多条公交车在大栅栏或前门站下车即可;地铁去可七号线桥湾站下,出西北口往前走三百米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