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孙权为什么把首都建在抢来的荆州属地武昌?南京和苏州不适合建都吗?

LiSINO通天下

苏州、南京、武昌,都曾经是孙吴政权的都城。孙吴政权都城的搬迁,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

我们来看看孙吴政权都城的搬迁史。

建安元年,即196年,汉献帝定都许昌之后,孙策联合了曹操,被封为吴侯,治所就在吴郡,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地区。

建安十三年,即208年,随着东吴往北方的扩张,孙权将治所搬迁到了京城,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地区。

208年,孙刘联合跟曹操打了赤壁之战,曹孙刘三方瓜分了原来刘表统治的荆州地区。

建安十六年,即211年,孙权为了巩固对荆州区域的统治,将治所再次南迁到了秣陵,筑起了石头城,并且改名为

建业,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

孙吴政权是在南京建都的第一个朝代政权,南京从此有了很多别称,比如石头城等。

此后,孙刘之间经过了多次战争。

建安二十年,即220年,关羽樊城大败,在临沮被孙吴将领马忠擒杀。孙吴从此取得了原来刘备集团所占领的荆州区域,将刘备的势力驱逐出了荆州。

同一年,汉朝廷(曹操)封孙权为荆州牧,南昌侯。孙权为了加强新收服区域的统治,迁治所到了鄂,并改名武昌,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汉地区西部的鄂城附近。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曹丕代汉称帝。

记住220年吧,关羽死,曹操死,曹丕代汉,孙权迁都。

229年5月,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因为220年时,治所就在武昌了,所以,孙权称帝时,就建都在了武昌。

229年9月,孙权称帝4个月后,就迁都建业

264年,吴主孙皓继位,残害了很多东吴宗族和旧臣。

265年,孙皓由于内心不安,加上一些术士的蛊惑,再次迁都武昌

266年,即孙皓迁都武昌的第二年,有人在建业想拥立孙皓的弟弟孙谦为帝。孙皓虽然平定了这次内乱,但是这次事件,让他觉得建业才是孙吴的根基,又将都城迁回了建业

266年是孙吴最后一次迁都,直到280年,孙吴被西晋所灭。

由此可见,孙吴政权治所(都城)的搬迁,多跟孙吴的势力扩张和东汉朝廷(曹操)的册封有关。

而孙吴政权称帝之后,除了1年多的时间都城在武昌外,其他时间都定都建业,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孙吴政权由此也有了江东政权的称呼。


奕天读历史

古代建都往往考虑水路是否便捷、是否是统治的中心地带。

东吴最早的统治中心在苏州,后来先后迁到镇江、南京,为了夺取荆州,孙权又将统治中心迁移到了陆口、公安,成功夺取荆州大部分后,陆口的地位已经不足以统辖荆州,而公安又因为地处荆州腹地,统辖荆州虽然合适,但却无法统辖扬州,毕竟扬州一旦遭遇曹魏的袭击,以公安离建业的距离看,是无法及时救援的。

但如果继续以南京、苏州为中心,那么荆州如果遭遇魏蜀的进攻,也不利于救援。所以,出于兼顾荆扬二州的考虑,位于中间地段的武昌就成了最合适的都城。不仅如此,武昌西边是樊溪,可以训练水师,而长江一带又有樊山,利于吴军防守。

吴蜀虽然联合,但这是出于对抗曹魏的考虑,并不是吴蜀的感情有多深厚,事实上,东吴在防备曹魏的同时,也始终在防着蜀汉对荆州的觊觎。毕竟刘备伐吴时,孙权就是坐镇武昌指挥,击败了刘备的。

更重要的是,武昌这个地方盛产铜铁,是铸造兵器的佳地。史载:“吴主孙权黄武五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

直到蜀汉中后期,随着吴蜀同盟关系的稳固,荆州遭遇魏蜀联合夹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孙权才放下了对蜀汉的戒心,由孙登镇守武昌,自己重新回到了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