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高考钉子户”第22次赴考:上大学是精神支柱,你怎么看?

易店无忧网店转让平台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看到了这位定居成都双流,大名叫梁实的高考大叔的报道。今年已经是梁大叔第22次参加高考了。


梁大叔大概“成名”于七八年前。当时,成都本地的一家报纸专门采访了他,并引发全国其他媒体跟进。当时他四十多岁,不过已经参加了十几次高考了,遗憾的是都落榜了。在采访中,他坦言自己的目标是四川大学数学系。报道后来在网上发酵,被称为“最能坚持的高考大叔”。


从报道中知道,梁大叔生于1967年,自1983年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因为不甘心而坚持高考。这期间,成家、做生意,加上当时的高考年龄限制等原因,中途多次中断报考。但到2010时已经考了14次了,依然是每次落榜。记忆中,就是那一次被媒体采访后,他就“成名”了。

接下来的几年他一直坚持报考,几乎每年高考之前,梁大叔都会引起关注并被报道。不过因为每次都落榜,而且都只考三百多分,被媒体和网友戏称为“梁三百”。


最近几年一直坚持报考,考得最好的是2016年,成绩达到453分,一举让“梁三百”变得名不副实。

今年是他第22次高考,代号也从“梁三百”变成了“高考钉子户”,估计这代号前面还得加上一个“最牛”。


其实梁大叔这么多年下来,也知道自己离目标川大数学系依然遥远。随着现在已过“知天命之年”,他应该也就是把高考当作一种生活的信念和寄托了。与其说上大学是他的精神支柱,不如说参加高考本身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无论如何,能坚持这么多年,坚持高考这么多次,他都值得我们敬佩。

最后,祝愿梁大叔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实现他进入川大数学系的多年夙愿!


魔戒之王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与其反复学习那应试高考的内容,不如直接去川大学习川大相应的专业知识,现在学习大学课程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了,并非必须高考录取以后才能学习,百家讲坛、网易公开课等等,只要不求那一纸文凭,什么都能学到,名牌大学的老师讲课也能听到。是学习内容重要?还是那个通过了高考的这个门槛重要?上大学既然是精神支柱,就应当将这精神用在上大学的目的上,而不是求个上大学的名。

既然考了那么多年都不能达到大学录取分数线,说明他不是考试高手。这种精神可嘉,但本人感觉不值得提倡,人生是短暂的,生活是丰富的,每一种经历都是可贵的,这种专一的精神,如果用在其它方面,22年了,或许已经收获丰富了。哪怕每日一日记,都可以出专著了。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每年这样重复参加高考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已经是一种爱好了,能乐在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爱好,总比无所事事、喝酒打游戏要好。正如庄子所说: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言下之意,世上无所谓好与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高考爱好者

记得还看到过类似的喜欢高考的学生,不是考不上,而是每次都能考取一本分数线,每次上了大一后,会退学再次参加高考,第二年又能考上另一所一本大学,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昵?考试机器!记得那个学生考了三次,都是好学校,或许是上了大学以后,对直正的大学生活感觉失望吧,想换所大学重新体验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