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宋高宗赵构和秦桧陷害,如果你是岳飞,该怎么破局?

密探零零发

谢友邀

对于像钓鱼这种没脸没皮的人来说,至少有一百种方法逃脱,然而,对“忠孝出于天性”的岳飞来说,这就是一个死局

这场冤案,一开始并不是奔岳飞去,更不是以杀岳飞为目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

绍兴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宋金淮西大战刚结束,赵构和秦桧听取范同的意见,罢三宣抚司,张俊、韩世忠、岳飞改任枢密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

绍兴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宋宣布各统兵官统一由朝廷调度

对这种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作法不过多评价,但是在赵构看来,这种把军队搞成一盘散沙,作战时再攥成团的割蛋自宫作法是符合祖制的必然行为

所以,秦桧在绍兴十一年搞的一系列大动作开始是得到赵构同意的合法行为

五月,张俊、岳飞往淮东抚定韩世忠

六月十六,张俊、岳飞至楚州谕韩世忠兵

最开始,秦桧的阴招全都朝着老韩使劲招呼

“飞点簿,方知世忠止有三万馀人,乃在楚州十年馀,金人不敢犯,犹有馀力以侵山东,可谓奇特之士也”

再加上老韩力阻和议,喜赴部下宅中饮酒等等问题,看样子,常常惹得秦桧切齿的老韩这次大不妙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

所谓吉人自有天真相,人生得意逢贵人。岳飞把查出来的问题和秦桧的处理意见告诉韩世忠,老韩赶紧跑到宫中向赵构哭诉这些年的不容易,君臣二人一起回忆过往的青葱岁月,互相表白心迹,搂着肩膀高唱你就是我的唯一……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韩世忠》

所以,当秦桧痛下杀手时,赵构挺胸而出,力保老韩;老韩也知趣地交出职权,回家养老

~《会编.卷二百六》

经历了一番惊吓和折腾,老韩学得乖乖的

刘锜手底下大概两万多兵,在顺昌和柘皋把友邦打疼了,秦桧认为刘锜这种争勇好斗的同志留不得
~《会编.卷二百六》

岳飞上奏赵构留下刘锜掌兵,虽然掌兵的要求被否决了,但是,曾经给赵构留下深刻印象的刘锜也安全了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刘锜》

虎将刘锜脱下战袍做起了文官,当然,对刘锜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宋史.刘锜》

八月八日,枢密副使岳飞罢为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醴泉观使,金人遣莫将、韩恕回临安,带来了金人第一书

宋金由私通变为公开交往

十月乙亥,金人元帅第二书送抵临安


~《会编.卷二百六》

金兀朮对南宋得了陕西、河南赐地后不知感恩,反而屡次悍然发动对大金的侵略战争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怒谴责

随后,兀朮畅想未来,表示,建立在南宋知错就改基础上的两国关系一定会非常美好


十月十三日,岳飞送大理寺

十一月七日,金人元帅兀朮遣议和“审议使”来临安,并带来了第三书

当然,有些东西是不能摆在桌面上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吕中大事记》

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害狱中

“莫须有”有两个解释,“可能有”或“必须有”

如果张宪谋逆是“可能有”,秦桧仅凭“可能”就杀人,这种行为类似于神经病

如果张宪谋逆是“必须有”,这踏马就奇了怪了,物证没有,当事人也没承认,凭什么说肯定是这样?我还肯定你秦桧姓王呢。不承认?我也找来十个八个人证。难道这样秦桧的爸爸就肯定绿了?

所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逃过一劫,富贵终老呢?

张俊是个好老师

~《会编.卷二百六》

要有极高的政治觉悟,不该抵抗就坚决不抵抗,金大爷杀高兴了气也就消了

哦,你问百姓?那些草民……

~
《会编.二百六》

金大爷可能要来,咱就赶紧及早腾地,防守?为什么要防守?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张俊》

紧跟秦桧,言听计从,被坑了也忍着,无论如何他也不好意思动刀子吧

~《宋史.
张俊》

有事无事到赵构面前去装个乖卖个萌,赵构骂一骂也没啥,千万别顶嘴,过后该吃吃该喝喝,继续享受人生

最初策划收兵权的范同学也被秦桧坑了一把


~《宋史.卷三百八十.范同》

秦桧风风火火忙乎了大半年,最终实现了

~《会编.卷二百二十.中兴姓氏录》

把宋军作战水平拉到与金国签军一般高度的目标

综上

秦桧以收兵权这个宋朝正常行为作幌子,悄然实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变数,为取悦金人,显示议和诚意,制造了岳飞冤案

死局,无解

破局的一定不会是岳飞



为国钓鱼

这个局不好破,因为赵构铁了心要求和,这与岳飞的志向相背。最要命的是,金国的和谈条件是,杀了岳飞,才可谈和。所以岳飞是被两国联合剿杀的。他虽无罪,但却是两国皇帝的仇人。

所以岳飞要想不死,只能采取两种办法。第一,和其他将领学习,不关心赵构的家事,不关心立储问题,不喊迎回二圣。因为这都是赵构的心病,你做为皇帝的忠臣,为了解皇帝的心事,一昧照自己的意思办,怎么能行呢。第二,岳家军不能叫岳家军,叫岳家军岂不成了私人武装。都是宋朝的军队,提岳字干什么,宋朝本来就崇文抑武,自己不低调点,不是自找死路吗?第三,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军队本来就是为皇帝服务的,而不是为你自己的理想服务的。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得分场合,分环境。君命绝大部分情况下要接受的。不接受君命,就是抗旨,大逆不道之罪。为什么要等皇帝十二道令牌才班师回朝呢。一道就够了。人家中兴四将中,其他三将都不死,就你岳飞死,肯定有你死的理由。

第二种办法,那就是反了。虽然不忠于宋朝,但为了民族的利益。岳家军如果成了与南宋、金国分庭抗礼的第三只力量,形成三国鼎立,至少暂时能保全性命。如果征得民心,与宋朝联合的方式灭金,要比听从宋朝的命令打仗好得多。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既然问到这里,那就假设一下!分析一下原因,岳元帅被害的原因就是一心为国家着想,却没揣摩皇帝的心理!总想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这现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当然是正确的!可是如果站在赵构的位置上,自己父亲和哥哥回来了,这个皇位还能保住?而且岳家军数量又占国家总数三分之一!本来宋朝就一直防着武将,这能让赵构睡得安稳?假如我是岳元帅,我会首先交出兵权,然后学习汉初的萧何,故意贪财,放纵下属横行霸道,把自己的名声在百姓心中搞臭,这样自己的声望就降低了!因为宋朝本来就不怕文官贪财,就怕武将叛乱!这样一来岳元帅可保自己不被害,而且贪污的钱财了使自己安享晚年!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这仅是我自己的想法!岳元帅一生为人刚正不阿,一心为国家与民族大义着想,才不会想我一样为了活命趋炎附势呢!😔😔


开心就好142758136

在本人道来,此乃死局也可以说定局。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南宋的军事是外强中干而外敌仍可以战养战无可顾及,如果其明哲保身则敌愈加肆虐,最后还是被名正言顺的结局,岳飞哪能不知其中厉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维持虚脱的对敌高压态势。可以这么说此乃他们自导自演的三簧,周瑜打黄盖三厢情愿,结果是平息了战争,民生得到发展,二帝也从意而终,宋的民心也得到激发,敌也有岁币贡勿动刀兵之苦各得其所天下太平。这就是苦了我一个换来了满江红。本人乃一喷子无关大雅请各位见谅?


花开荷香

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况且有奸臣秦桧的陷害。岳飞"精忠报国"说明他对这个朝庭的忠诚,岳飞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他去反朝庭,他是绝对做不到的。一首满江红概括了岳飞的抱负和人生追求。


金玉良缘x

岳飞一开始就是自己作死。岳飞的军事才能是坑定的。就是不懂政治。岳飞要把赵构他爸和他哥接回来你叫赵构干啥去。不管是谁都要杀岳飞。 我要是岳飞第一不能嚷嚷着把人家接回来。第二不能叫边疆一日太平。这样岳飞才能活的长


龙老师的科普讲座

岳飞所在的年代,文臣武将都是很有风骨的!千年封建社会思想的根深蒂固,儒家教育的“仁、义、礼、智、信、孝”致使岳飞 能反 而不反,宁肯被冤死,也不敢背信弃义,也不敢不孝!宁可含恨留春秋,也不愿如秦桧那般长跪千年!这是古人的风骨魅力!近代社会出了多少名族的汉奸,也没见几个长跪谢罪的!我是岳飞必学三国“曹操、司马懿”……


地势坤

无解,因为因为岳飞主战思想与朝庭大政方针要议和相背。所以说是“精忠报国”害死了岳飞。也是“精忠报国”成就了岳飞千古英名!想解,岳飞就听朝庭的,或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败金兵收复失地完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