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修铁路!19世纪沙俄用实践证明了这句真理!

19世纪中期的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然而在后半个世纪里,俄国发挥后发的优势得以转变,而这一时期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俄国的铁路建设。俄国当年甚至两度出现“铁路热”,铁路的发展究竟是在一种怎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下完成了铁路的发展。


一、社会改革

19世纪初,欧洲各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1812年,那些出国远征拿破仑的俄国士兵看到了不同于自己国家的生活,纷纷要求获得更大的自由。与此相反的是俄国沙皇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运动不断发生。

加之知识分子的宣传使农奴制失去了道德根基,反对农奴制的社会舆论逐渐扩大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刺激,亚历山大二世顺应时代浪潮的改革终于拉开了帷幕。

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而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农业和商业, 都要求良好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 从而推动铁路网建设加快步伐发展起来。

同时, 改革后工业的迅猛发展也为铁路网建设提供了物质的、技术的和资金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使俄国铁路网高速发展成为可能。

俄国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又以铁路建设最为明显。俄国的铁路建设, 虽然从1837年第一条客运铁路通车正式开始, 但是, 改革前发展缓慢, 俄国真正的铁路时代的到来, 并且高速度发展, 还是在1861年改革后。

俄国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和专项资金来鼓励铁路建设,实施国有化规范铁路运输。政府先后实行私办官助和官办为主的建筑铁路的方针, 实行贷款、订货、奖励、保护关税等扶植私人办铁路的政策。

1876年,为了鼓励私人工厂生产铁路设备, 政府规定每生产1 普特铁轨, 发给企业主35 戈比的奖金。从80年代开始, 政府改变私办官助方针实行官办铁路为主方针, 由国家大办铁路, 90 年代初国有铁路占1/3以上, 20 世纪初, 上升到2/3。由于政府实行官办方针大量投资铁路, 推动俄国铁路网在90 年代更快的发展。

二、军事扩张

俄国的铁路建设带有明确的军事战略目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军事扩张,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高加索、西伯利亚、芬兰、比萨拉比亚、哈萨克斯坦及波兰维斯瓦河一带的部分土地并入了领土,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如果没有铁路 ,这样的统治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以1853一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为例, 俄国仅有的三条铁路都不通黑海沿岸,而英、法从欧洲用铁路、运河(轮船) 运兵, 比俄国速度快得多。俄国的军运全部是征用农民的大车进行, 运输速度极为缓慢。

例如, 从克里米亚半岛北端的彼列科普运粮至塞瓦斯托波尔, 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在此同时, 英、法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巴拉克拉瓦至塞瓦斯托波尔之间, 铺设了一条军事专用铁路线, 联军利用铁路快速运送和补充军队、弹药和给养, 从而保证了联军后来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没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运输, 是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政府吸取战争失败的教训,决心加快修建铁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战败的当年,亚历山大二世便批准了《铁路网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俄国铁路总公司”。

此后俄国为维护在波兰的统治和争霸欧洲, 修建通波兰的铁路、西部边境和通波罗的海的铁路, 为争夺东方修建通亚速海、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的铁路,为向中亚、土耳其、波斯、阿富汗扩张, 修建高加索及中亚铁路, 为向亚洲扩张并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朝鲜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中东铁路。

三、商品经济和工业化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1861年以前俄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社会分工变得细密,农业产品开始商业化。又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俄国的地主农奴主,为获得更多的工业品和奢侈品把大量农产品运到市场上出售, 换取更多的货币。

大批粮食在国内外市场出售, 说明俄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农奴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的粮食、亚麻。油脂等农产品开始对外出口。

俄国粮食主要是出口英国, 尤其是在1846年6月英国废除谷物法, 取消谷物进口英国的限制以后, 俄国谷物出口量明显增加,到1860年,俄国粮食的对外出口达到近一亿。同时,俄国国内贸易发展起来, 各地出现许多定期的市场.

俄国开始工业革命, 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首先从纺织业开始,40年代开始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蒸汽机。最初俄国大量进口外国机器,在1824—1860,这37年的时间里,每年进口机器价值增加7 3倍。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本国机器制造工业发展起来。而由于农产品贸易、工业原材料和商品的不断增多使得运输规模的扩大成为了必须。

四、交通设施不匹配

与俄国工业化和军事扩张不匹配的是俄国铁路事业发展滞后,在1860年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对于俄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这种不匹配是严重的阻碍。

俄国最早的铁路, 是1806一1809年, 俄国技师弗罗洛夫建造的第一条生铁马车路轨。1833一1835年, 俄国机械师切列巴诺夫父子造俄国第一条铁路和机车, 俄国成为了世界上使用铁路和蒸汽机车最早的四国之一( 英、美、法、俄) , 可惜的是并未受到政府的重视。

在哥尔斯特涅尔向俄国提出吸收外资修建铁路网计划,甚至遭沙皇大臣反对, 只被批准修建彼得堡的城郊铁路。早期铁路建设速度极为缓慢, 到1855年, 俄国只建成980俄里铁路。

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俄国经济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也是对外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后的俄国痛定思痛,铁路高速发展,这也是俄国铁路发展最大的特点。

五、外资的引进和对外政策

引进外资推动了俄国铁路网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实行对外开放, 引进外资, 是推动这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曾有过大量外国资本引进, 推动本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近代俄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尽管在当时的俄国, 由于外资的输入,造成了西方资本家对俄国的经济掠夺和对俄国人民的剥削, 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 那时输入俄国的外资大部分曾用于铁路建设, 客观上加速了俄国铁路网的发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资大量投向铁路建设。

到20 世纪初, 俄国引进外资修建了3.5一5万俄里铁路,用于修建铁路的外债金额达15 亿金卢布。20 世纪初还吸收了15 亿金卢布的专项铁路外债。直到1914年1月27 日, 俄国政府财政部还同巴黎银行团签署249305.5万卢布的贷款, 用于修建连接俄国西部边境的战略铁路。

除去大量的引进外资,俄国政府对于来俄的外国企业家实行优惠政策, 千万百计鼓励他们到俄国投资建厂促进俄国铁路网的建立。约翰詹姆士·尤兹, 作为俄国南方第一个外国企业家1869一1872年在顿涅茨矿区建立尤佐夫斯基冶金厂, 俄国政府同尤兹签订了价格很高的铁轨订货合同, 并且给尤兹很多优惠以他的名字命名建厂的村落为尤佐夫卡。

如今的顿涅茨克

在苏维埃政权时期尤佐夫卡发展为大工业城市顿涅茨克; 今日仍是大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