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小霸王曾经想拿下缅甸,为什么事与愿违呢?

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好,如果印度当年独立的时候能够拉上缅甸,不敢说印度洋,至少小霸王在孟加拉湾可以称王称霸了。在印度独立前夕,尼赫鲁也确实想推动建立一个包括缅甸的大印度,但是因为历史、文化、宗教等种种原因,事情并不没有如小霸王所想象的进行。

(尼赫鲁)

英国殖民者在刚刚征服缅甸的时候,确实把缅甸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但是早在1937年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缅甸就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成为了英属缅甸。

(缅甸属于英属印度时期)

在大英帝国内部,英属缅甸是与英属印度同等级别的一个行政区。因此在1947年,蒙巴顿制定英属印度分治方的时候,当然就不会涉及缅甸问题。缅甸自然也就没有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英属缅甸时期)

历史上,缅甸曾经长期是清朝的藩属国。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殖民者就开始从印度入侵缅甸。1824年-1885年,经过一个甲子的战争,英国终于全面控制了缅甸,把缅甸变成了英属印度的缅甸省。

但是由于缅甸普遍信仰佛教,成为印度一部分后,大量的印度教徒涌入缅甸,稀释了当地缅甸人的利益。缅甸也因此发生了与印度人激烈的冲突,使得英国统治者非常头疼。英国人虽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企图隔离印度人与缅甸人,但是效果并不太好。而印度人与缅甸人的关系糟糕,也为此后缅甸没有跟随印度独立埋下了伏笔。

1937年,英国决定将缅甸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成立英属缅甸。这其中有缅甸人与印度人、佛教徒与印度教徒冲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当时印度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般。英国人害怕同时失去印度和缅甸,下决心将两个地区分而治之。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属缅甸被日本人占领,印度则继续在英国的统治之下。二战结束之后,由于英国国力大幅度下降,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已经难以维系。1947年,英国提出了蒙巴顿方案,按宗教划分将英属印度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成立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共和国。

(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印度)

此时的缅甸还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但是随着英国在亚洲的势力急剧收缩,缅甸独立已经势在必行,1948年初,缅甸也正式独立。

在印度独立前夕,尼赫鲁曾经提出让缅甸与印度一起独立,也就是将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从英国独立出来。但是由于缅甸和印度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关系紧张,加之宗教信仰不同,各自的独立运动也完全是由两个团体领导的,自然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去。而且缅甸人也为民族独立奋斗了很多年,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担心与印度捆绑在一起,会加大自己独立的难度,因此果断的拒绝了这一提议。

(尼赫鲁与甘地)

如果印度和缅甸真的连为一体,将成为一个跨越南亚和东南亚的地区性大国,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比现在更高,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