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在家,但是大門自動打開了……

硅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我們小時候,都被父母千叮萬囑過 “別給陌生人開門!不論誰敲門,都不要開...”

前兩天,維修師傅要來小探家修東西。小探提前把智能鎖密碼發給了維修師傅,然後就高高興興上班去了。

下班時,鄰居把小探拉到一邊,很緊張地說:“今天有幾個人進你家裡了!但你當時不是不在家嗎?”

其實,喜歡用科技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的小探,用的是智能門鎖!今天小探就採訪了位於新加坡的智能門鎖公司 Igloohome 的市場部副總監 Shermaine Koh,和大家聊聊智能門鎖的江湖混戰。

不是所有數字鎖都叫智能鎖

可能不少人以為數字門鎖和智能門鎖差不多,其實這兩種差別還挺大的!

我們最熟悉的 “鑰匙+鎖眼” 是機械鎖,而數字門鎖就是將以前機械鑰匙改成了數字化的認證方式,比如刷卡、密碼、指紋等。

智能門鎖則是數字化門鎖裡更高級、更智能的一種。

智能門鎖往往有配套 App,用戶可以用手機對鎖遠程設置、遠程開啟、或者遠程監控。以 Igloohome 產品為例,假設快遞小哥到你家給你送貨時你不在家,就可以生成個一次性密碼或藍牙鑰匙,只能允許一次進入,用畢銷燬即可。

雖然智能鎖往往有個 App,這可不是說凡是配了個 App 的都能管自己叫智能鎖。

所謂 “智能”,意思是門鎖能通過不斷分析、學習用戶及家人的生活特點,自己判斷出潛在異常情況,並採取措施。

比如,如果獨居老人家裡的門鎖通過長期“觀察”,發現該老人每天大致同一時間出門買菜、散步。假設哪天門鎖發現,老人突然連續一兩天沒出門了,屬於異常情況,就會自動報警;

再比如,如果密碼連續幾次輸錯,門鎖發現這種反常狀況,就可以自動開啟攝像功能,記錄下情況,看看試圖開鎖的人到底是記錯密碼的家人朋友、還是不懷好意的陌生人。

智能鎖除了安全,還有些更花哨的附加玩法,比如和燈、音響等其他智能家居相連,或者提供天氣預報、路況信息等。

當然,對於鎖來說,天氣預報這種功能是“錦上添花”。而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家庭的安全屏障,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智能門鎖到底安不安全呢?

智能鎖到底安全不安全

如果不被黑,智能鎖肯定比機械鎖更安全、更方便。但如果拿智能鎖的安全性與其便利性相比,肯定是便利性高於安全性

首先,智能鎖 “身份特殊”。和智能咖啡機之類的其他智能家居相比,智能鎖作為一家老小的安全屏障,比其他任何智能家居都更強調安全性。正因如此,各大智能鎖商也從鎖本身材質、到芯片、軟件,再到聯網,用不同手段全面提升鎖的安全性。

比如 Igloohome,就主打 “智能鎖線下工作更安全” 這個點;美國智能鎖廠 August 則用 DoorSense,確保用戶能看到門關上、鎖好。

Igloohome 智能門鎖

但同時,如果有足夠時間、手頭再有一些工具,智能鎖目前還不是堅不可摧:

有密碼就能破譯密碼。像 QuickLock 這種以明文形式傳輸密碼的智能門鎖,用個藍牙嗅探器就能輕易破解這些密碼;另一種方式是,陌生人可以在用戶正常解鎖時竊取數據,把密碼記下來,然後再用這些數據騙鎖開門。

密碼不管用,就來個攝像頭吧!這樣即使家裡被偷了,還能看清是誰。讓人無奈的是,攝像頭也有漏洞。Amazon Key 就裝有攝像頭防盜功能,沒想到盜賊黑進了攝像頭系統,在系統裡放了一張家門口沒人的靜態照片,“以靜制動”,大搖大擺闖進家門大偷特偷...

智能鎖和其他智能家居聯網、成為智能家居生態的一部分,其實也是一個安全隱患。有人喜歡把智能門鎖和家裡其他東西連到一起,一回家燈自動亮起來、空調自動打開、水自動燒起來...

但 Shermaine 告訴小探,他們發現有些客戶對 “鎖和其他智能家居都連在一起” 這件事,還是有不少疑慮的。畢竟如果一件智能家居被黑了,很可能順藤摸瓜把智能鎖也黑了—— 等於家門大敞。如果人家趁你不在家時黑進你的智能家居系統,不知不覺地闖入你家,細思極恐。

所以 Igloohome 提供模塊式智能鎖,如果用戶想聯網,可以把 “和其他智能家居交流” 這個功能加上去,但把是否聯網的選擇權還給用戶。“現在看來,大家還是很喜歡我們的產品線下工作這個特點的。”

看來,智能鎖和機械鎖相比,雖不完美,但的確更方便更安全。換句話說,只要你買靠譜廠牌的智能鎖,想撬門入室的賊人需要掌握豐富的技術知識、帶好工具、預留出充足的時間,才能翻進你家。

話說回來,這麼執著的賊還不如直接打破窗戶進來更快、更不容易被人發現...

隨著技術成熟,在安全性提升的同時,價格也會越來越低。小探到網上看了一下,發現雖然都叫智能鎖,但價格差別很大:

有貴的:

也有便宜的:

為什麼都是智能鎖,但價格差別這麼大呢?

到底買什麼樣的智能鎖

鎖可不是生來平等。不同智能鎖的質量、穩定性、安全性都差遠了!

Shermaine 說,有些鎖價格低是因為它們功能非常有限。但不少購買者在購買時,只比較價格、不比較功能。

以 Igloohome 為例:其產品有四種開鎖方式:密碼、藍牙、鑰匙卡、還有傳統的鑰匙,方式很多,此外還有自動火警之類的高級功能。而相對便宜的鎖,自然只有基本功能,如果要上“遠程控制”之類的功能就要多加硬件,加上硬件的價格,反而比 Igloohome 的鎖還要貴不少。

Igloohome 產品被 GQ 雜誌評為

“2017最好物之一(the best stuff of 2017)”

對比如像 Igloohome 的偏高端門鎖來說,雖然功能與質量都優於一些產品,但的確價格缺乏優勢。因此,Igloohome 也計劃推出一些更少功能、更便宜的鎖。

用低價搶佔市場並不少見,在智能家居這個風口上的智能鎖,有這種亂象也不稀奇。但一些價低質次的智能鎖不僅攪局,還給用戶埋下了安全隱患的定時炸彈。

所以說,到底應該買什麼樣的鎖呢?!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小探就不說具體品牌了,只說幾個基本原則

電子鎖不等於智能鎖。買前要弄清楚,你的鎖真的夠智能嗎?

都有哪些開鎖方式?如果一種方式不行了(比如沒帶鑰匙卡),其他方式開鎖方便嗎?

沒電了怎麼辦?如果鎖沒電了,主人被鎖門外,估計再好的智能鎖你也想罵它是智障鎖。有些鎖留出了門外放電池的槽,讓鎖沒電時能充一點電,先進家門。

有些商家為了追求現代感,完全拋棄傳統機械鎖芯,其實不如 “機械鎖芯+智能鎖芯” 更安全

。還是那句話,智能鎖有可能被黑,緊急情況下機械鎖是家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

治安不好的地方,反而更接受智能鎖?

作為智能家居入口級產品,智能鎖的 “看家本領” 關乎全家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它的普及程度更嚴重依賴人們對其接受程度。

全球智能門鎖的普及率呈現出了明顯的地域性:歐美家庭 52% 用智能門鎖,這個數字在我們的鄰居日韓那裡是 71%,而中國卻只有 3%。看來,我國雖然人口眾多,在智能鎖上還是一片藍海。

在被問到 “中國和其他市場有什麼最明顯的不同” 時,Shermaine 給的答案非常有意思:他們只有給中國市場生產的鎖,門閂最多!其他國家一般只有一個門閂就夠了,但 Igloohome 發現中國客戶喜歡多加幾個門栓,覺得那樣才是真•更安全。所以他們為中國客戶特別製作了智能鎖,外表看著和其他產品別無二致,只是裡面多放了好幾個門栓。

這樣真的更安全嗎...

實際上,這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文化問題:人們對 “讓陌生人進家門” 這件事,到底能接受到什麼程度?

Igloohome 主打美國市場,在美國亞馬遜、沃爾瑪、HomeDepot 等地有售。其團隊發現美國客戶對 “讓陌生人進家門、放下包裹、關門離開” 的接受程度比較高。比如亞馬遜前一陣推出的新送貨服務“亞馬遜鑰匙(Amazon Key)” 就讓送貨人員在顧客不在家的情況下,直接用智能鎖開門、將貨物送進家中。

Amazon Key 送貨服務包括雲端鏡頭、智能門鎖、鑰匙 App 三部分。送貨員到收件人家門口後,會先掃描包裹、敲門確認,如果家中無人,送貨員會使用鑰匙 App 解鎖開門。將包裹放進家中後,送貨人員會再用智能門鎖 App 把門鎖上。顧客也會第一時間收到貨已送達、門已打開或鎖上的短信通知。如果不放心,顧客還可以打開鑰匙 App,透過雲端攝影機“看” 一下家裡。

這個可以說是對人和人之間信任的終極考驗了...

有意思的是,在全球治安最好的新加坡,大家反而對 “讓陌生人進家門” 這件事戒心很重。這就是為什麼 Igloohome 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都要去測試當地市場的接受程度。

為了贏得更保守、更不願意讓陌生人進家、更不相信智能鎖的亞洲客戶的心,Igloohome 腦洞大開,比如他們正在和保險公司談一個非常短的保險政策,只保陌生人通過智能鎖進你家裡的那段時間。

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事情,十年前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十年前,我們能想象大家出門旅行時住在從未見過的陌生人家裡、或者坐上素未謀面陌生人的車嗎?

現在,Airbnb、Uber、Lyft 讓這些都變得稀鬆平常 —— 說來也巧,正是 Airbnb 這樣的房屋共享平臺,大大帶動了智能鎖行業的發展,Igloohome 就是作為 Airbnb 的合作伙伴起家的。

Igloohome 與 Airbnb 合作

都坐上陌生人的車、讓陌生人住到家裡來了,未來某一天,你敢讓智能鎖為陌生人打開家門嗎?